地產工程人太太太太太難了!竟然要同時幹好5個角色…

地產工程人太太太太太難了!竟然要同時幹好5個角色…

房地產有個4321原則,即項目成敗40%取決於拿地,30%取決於營銷,20%取決於設計,10%取決於工程建設。可以說,在項目開發進程中,工程處於價值鏈末端,到了這個階段,項目成敗基本已成定局。

然而,從荒地到房子,從圖紙到建築,工程建造是項目價值兌現的過程,經過這個階段,前期投資才能創造出收益。工程建造的牽頭者是地產工程線,項目經營目標最終要通過他們來實現。

很多人都知道,在工地上,幹活有施工單位,檢查驗收有監理,甲方工程崗的存在價值又是什麼?又是怎麼兌現他們的價值的?

這得先從甲方在工地上的角色來說起。

在工地上

地產工程人有五種角色定位

第一個角色定位:項目的大總包施工員

現在的地產項目細分工程非常多,絕大部分項目大總包都只是土建總包,而門窗、塗料、保溫、幕牆、欄杆等一系列的專業工程是甲方單獨發包,在現場,甲分包需由甲方牽頭管理。因此,有人說現在甲方工程崗在現場就是個大總包施工員角色。

都說搞定總包項目至少成功80%。地產工程人員的第一要務,就是搞定總包及眾分包,扯皮就是最最最常見的事。土建總包和甲分包,分包和分包,各種交叉作業,工作面移交,分分鐘開撕。大至分包進場、搶施工電梯、小至一堆垃圾該誰清理……都能成為扯皮導火線。甲方就是那個主持公道維穩大局的人。首先你得拎得清,能把責任劃分清楚,找到矛盾的突破點,一切扯皮最後到你這裡都得有個解決辦法。

第二個角色定位:乙方的服務者和賦能者

通常認為,甲乙方關係常常是管理與被管理,事實上現在的房企更強調要對乙方賦能和服務。明源君此前接觸過的百強房企,都把賦能乙方、服務乙方作為工程部門的一項職責。萬科更是主張“從具有服務意識的企業和行業去挖人”。去年以來,萬科地產板塊的招聘明確表示“優先”聘用有乙方經驗的人,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崗位甚至只招最近一段時間在乙方公司工作的。

甲方為什麼也要有服務意識?歸根到底還是結果導向在驅動。

就好比一輛車想要跑起來,必須四個輪子一起滾動,只有一個輪在動,不僅跑不起來,還可能要翻車。一個項目落地過程中,工程跟乙方打交道最多。雙方從根本上來講也是利益共同體,項目按期全高質量交付,方能皆大歡喜。甲方是規則制定者,也是決策者,要給乙方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把計劃落地。

就像一位項目負責人所講,當施工單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甲方需要做的是向下補位,幫助施工單位就是幫助自己。

第三個角色定位:內部資源及要素的整合者

施工過程,工程線要對接設計、開發、營銷、招採、成本、合約、客關等多條線,這些人員以及他們手上的資源,通過項目部整合在一起,推動開發流程往前走。地產工程就是各方關係的協調者和資源整合者。

比如:前期配合設計提供工程現場資料,如地勘資料,市政管線資料;審圖階段從工程角度提出優化建議,施工階段溝通推進變更事項等等;

對接開發報建,催促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審圖合格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等各類證件;

協助招採進行供應商考察,另外,審查招標清單,以及協助進行供應商評估等等;

根據營銷的推貨及去化節奏,做好供貨計劃鋪排;聯合客關等部門做好工地開放活動;……將人、地、錢、材、機等元素,圍繞施工計劃這條線,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四個角色定位:內外部關係的維護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有就關係。做地產項目,免不了經常要與住建局、質監站、派出所、城管、環保等當地部門打交道,事情想要辦得順,平常的關係維護肯定少不了。

哪怕是在工地這個圈子內,與總包、分包、監理間都存在諸多的“感情聯絡”,應酬也就成了地產工程人工作(通常是下班後)的一部分。

第五個角色定位:集團標準及制度的執行者

在工程線條中,總部及區域公司屬於標準和制度的制定者,而項目部的工程人員則屬於標準及制度的落地者、實施者。

在標準化程度高的房企裡面,現場該管什麼,怎麼管,大多能在標準體系中找到依據,現場可以按圖索驥。而標準化程度低的房企,則存在很多模糊地方,更依賴於工程人員的發揮。

標準的形成,往往是自上往下推動,再由下往上迭代。一線工程人的實踐經驗,是工程技術及管理標準迭代升級的依據。另外,集團和區域的標準和制度,具體到每個項目上,還是需要結合屬地化特徵進行調整。這也是一線工程崗的一種價值體現。

扮好5種角色

地產工程人需擁有三大內功

是甲方,也是乙方,是管理者,也是執行者,更是多方關係的聯結者和維護者,要在各種角色中自如切換,地產工程人就得成為“多面手”、“複合型人才”,具備深厚的功力。

1、既有全局觀又有執行力

在一個項目上,甲乙雙方的著眼點是不同的。乙方只需關注手頭的活兒怎麼幹,而甲方則是圍繞最終的經營目標而努力。

比如說,工程需要與各專業條線協同作戰,才能完成任務。這就決定了,工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需打開思路,系統性地思考,而不是隻關注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在利益得失權衡上,也不能只著眼於工程線,而是要努力去協調各方達成終極目標。

舉個例子,年初開工受疫情影響,各地出現生產材料緊缺和漲價的現象。材料採購雖然是招採部門牽頭,但最終卻關係到工程能否正常推進。有些房企的工程線很早就對未來一兩個月所需材料進行摸排,與招採一道提前鎖定供方資源。

在現場的具體事務中,甲方代表是決策者;而在公司內部,工程線是執行者。執行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3方面。第一,怎麼想方設法達成節點,尤其是預售竣備和交付等里程碑節點;第二,如何把公司標準和制度落地;第三,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和上報。

2、兼顧原則底線與灰度管理

幹活有施工方,驗收有監理,甲方的價值,不是事事親力親為,而是給總包和監理傳達清楚原則性要求,捋清工作重點。公司的標準和制度,項目的合約和圖紙,就是管理的依據,裡面很多底線是不能突破的。

當然,制度章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人本管理與制度管理往往是相斥的。資深的工程人都知道,工地上的事很多時候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大量灰度空間,完全對著標準和制度,定量定性生搬硬套也是行不通的。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念——“好的管理要允許灰度存在”。明源君認為,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彈性管理,在不突破底線的前提下,允許一些合理合法的人性化管理以及人情處理存在。

舉個例子,這次疫情已被認定為不可抗力,由此帶來的工程費用和工期變化由建設單位承擔。

除此之外,疫情其實還造成一些間接影響,比如由於材料供應不足導致價格上漲,復工後勞務不足導致工期延誤,這些費用和損失都由乙方承擔,乙方可能會存在很大異議。現在乙方因為錢的問題中途撂挑子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對雙方來說都不是好事。就如一些資深工程人說,對待合作單位需要恩威並施,合作才能共贏。

3、既要會努力又要會借力

明源君認識的一些優秀的工程人,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① 對工作重點很清楚。

努力不是使蠻勁。工地上的工作,件件都要去做,是永遠做不完的,高效的工作是有的放矢。比如說,搶預售階段,一定是把最多的時間精力放在搶示範區上,其他細枝末節都要適度放一放。

再如,一個項目涉及到的質量管理動作非常多,要關注的節點更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有地產人提出一種辦法:把公司的第三方評估表吃透,哪些地方該重點發力,其實已經很清晰了。

② 勤於覆盤和記錄。

明源君認識的一位工程經理,每天工作結束後都會做覆盤,把重點工序做法、缺陷問題、工作心得,梳理成文件存檔。一個項目做下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技術及管理手冊了。這讓他在下一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快速反應,不斷進步。

③ 善於借力。

用好監理。公司僱傭了監理,就該讓監理為甲方把好關,助好力,千萬不要越俎代庖。比如說,工地上的扯皮非常多,如果每件事都要你去處理,整天就糾纏在這些瑣事上脫不開身了。讓監理髮揮防線作用,扯皮先找監理處理,監理搞不定了再出馬。

向上反饋。工程上總會遇到一些你解決不了的事。不要害怕告訴你的上級,有時候在你這很棘手的事,往上走一級就迎刃而解了。比如說,軟硬兼施還是沒能讓總包配合搶工,怎麼辦?項目總把進度款申請單一簽,對方可能就興高采烈安排上人了。

有時候,反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管理手段,而不是給領導製造麻煩。當然,前提是你已經盡力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