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苛待士兵,毫不體恤將士疾苦,為何其部隊卻能碾壓匈奴?

破乞


霍去病,中國著名軍事家,“閃電戰”的鼻祖。他18歲從軍,在短短6年時間內多次大破匈奴,斬獲敵人首級多達11萬級,超過其他將領的總和。在他人生中最後的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斬獲了70331顆匈奴人首級。

  但是根據《資治通鑑》記載,霍去病並不是非常關心士卒:

  “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簡單翻譯來就是,霍去病出徵時,為他專門準備了數十車食物。但是凱旋後,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而周圍的士兵,卻面帶飢色。到了塞外,士兵們缺乏糧草,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但是霍去病卻命令士兵們修建足球場,他一定要踢球。因為此事,雖然霍去病立下了舉世無雙的功勞,但是人們對他並不感到佩服。對此,史學前輩呂思勉還大肆批判過霍去病。

  相比於霍去病,他的舅舅衛青就能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同衣同食。那麼霍去病為何寧願粱肉臭掉,都不願分給士兵們吃呢?

  一、霍去病是紈絝子弟

  有些人認為,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漢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時候起,霍去病就在宮中生活,養尊處優,不知士兵們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爺脾氣,畢竟霍去病還非常年輕,既挑食,也愛玩。

  還有些人認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漢武帝的肉,是因為他有著特殊的戰法,這數十車美食,會成為他建功立業的累贅。

  二、閃電戰的需要

  眾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講究以快制勝。這是因為與匈奴交戰,可怕的敵人並不完全是匈奴強悍的鐵騎,同時也有廣袤無邊、寒冷乾燥、缺糧缺水的漠北戈壁。漢軍進入漠北,必須要承擔極大的後勤負擔。而漫長、拖沓的後勤,只會拖累軍隊的前進。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人,漢軍必須比他們更快;若要快,就必須甩開自己的輜重隊伍,直接取食於敵。而在史書中就曾稱讚霍去病:

  “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也就是說,霍去病打仗,從不依賴輜重。相反,他還能搶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糧食。《孫子兵法》有云:“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霍去病雖然不怎麼讀書,但仍自己領悟了用兵之妙,不愧為少年天才。

  因此,霍去病絕非挑食,他和其他士兵一樣,都要吃匈奴人的糧食。漢武帝賜予的美食,霍去病實在沒有機會吃,只能臭掉。而學者推測,霍去病之所以會英年早逝,就是因為他食用了有病的牛羊。

  至於霍去病“穿域蹴鞠”,實際也沒有什麼可以指摘之處。在漢代,蹴鞠本來就是軍營中的運動,能夠鍛鍊軍人的身體,強化他們的意志。因此,霍去病蹴鞠並不是為了玩樂,而是訓練軍隊的一種手段。文人對霍去病的批判,不過是對他外戚以及私生子的身份有偏見。

  三、自汙之術

  還有部分人認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漢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們分享食物,實際是一種自汙的韜晦之術。作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將領太得軍心。畢竟,天子唯兵強馬壯者為之。史書記載,“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實際與他的舅舅衛青一樣,均是性格謹慎之人。

  前文也提到,那數十車美食,是漢武帝以個人名義贈送給霍去病的。若霍去病將食物分給將士,是用漢武帝的禮物來樹立自己對將士的私恩。若漢武帝聽聞此事,不僅不會感到欣慰,反而會感到警惕:“長期以往,軍隊到底姓劉,還是姓霍?”

  無獨有偶,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同樣也是“不用公物,市以私恩”的典型。公元238年,司馬懿戰勝遼東公孫淵後,不幸遇到了暴雪。當時司馬懿軍中有的士兵衣單寒冷,凍得快死,因此請求發給短襖。但是司馬懿非但不給,還信誓旦旦地表示: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也就是說,短襖是公物,作為人臣不能私自賜給士兵。很顯然,如果司馬懿私自將短襖賜給士兵,自然會有人彈劾他“市士兵以私恩,圖謀不軌”。從表面上看,司馬懿冷酷無情,不體恤士兵。但實際上,若司馬懿沒有這樣的謹慎,不僅不會有未來司馬家的天下,甚至當時小命就不保。

  因此,霍去病雖然做了壞人,但卻反而證明了自己對漢武帝的忠誠。因此終霍去病一生,漢武帝都對他萬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將他的兒子霍嬗視如己出,總將他帶在身邊,想讓他未來也當將軍。只可惜霍嬗福薄,僅活到10歲便夭折了。

  漢武帝沒照顧好霍去病的兒子,便只好善待他的弟弟——霍光。在歷史上,漢武帝性格是出了名的苛刻,動輒殺人。但是對於霍光,漢武帝卻一句重話也沒有。漢武帝去世前,甚至讓霍光擔任顧命大臣。

  霍去病死後26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漢武帝發動巫蠱之禍,衛子夫、太子劉據以及衛青的後代,盡遭誅殺。霍氏家族本屬於衛子夫一黨,卻沒有受到任何株連。由此可見,在漢武帝心中,霍去病一直都是忠誠的,甚至超越了衛青。因此有人認為,霍去病不僅是軍事方面的天才,同時也深諳權謀之道。若霍去病不死,巫蠱之禍或許就不會發生吧!


歷史的青天


霍去病將軍苛待士兵,毫不體恤士兵,既是事實,也是一種正常現象。自古治軍就有兩大不同的流派:

1,為了共同的信念而戰。

此種情形下,主帥愛惜士兵,視將士為手足,生死與共。例如辛棄疾、陸游丶袁崇煥、岳飛丶韓世忠丶關雲長等千古名將,就是典型代表。

2,為了各自利益而共同征戰。

此種情形下,主帥不怎麼善待士兵,更不會體恤部下,只有主帥與其部分部下,私交甚好時,才另當別論。

霍去病將軍徵匈奴,只是為了建功立業,為了揚名天下。霍去病將軍的部下,之所以樂意追隨霍去病將軍,也是為了獲取軍功丶財富。

說穿了,霍家軍是虎狼之師,霍去病將軍猶如狼王。狼有其行事規則,狼王不會體恤部下,要人關懷的部下,也不配追隨狼王。狼要成功,只有靠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照顧、同情的不是狼,而是狗。

實際上,成吉思汗的行事規則,也與霍去病將軍一致。蒙古男丁想獲得領地、奴隸、牛羊丶錢財,就得追隨可汗去打仗。戰勝了,才能分得想要的東西。在征戰中,成吉思汗同樣不會體恤任何部下,即便是他的兒子,他也不會徇私。一個時刻渴望他人體恤關懷的人,不應去參軍,更不應上戰場。軍人不需要同情,男人不需要憐憫。

當然,除了以上兩種情形外,還有一種很糟的情形。那就是主將與士兵,沒有共同信念,也沒有共同利益。此種情形下,軍隊內部比較混亂,軍隊戰鬥力也不會太強。例如,民國時期的軍閥部隊就是典型代表。主帥視將士為奴僕,仗打贏了好處歸主帥,仗打輸了,就怪將士無用,不斬殺將士就算是恩典了。這樣的軍隊一定無能,這樣的時代,也一定是個落沒的時代。


鬼影問道化真身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從軍都是一個艱苦的行當,尤其是在靠冷兵器貼身肉搏的古代,人們多是為了活命去投軍、或者被強迫徵軍,哪有那麼多愛國情懷,戰場上拼命廝殺的理由只是為了活下去,期盼著足夠幸運的話,能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漢朝時期依舊實行軍功爵制度,士兵可以通過戰場上收人頭,加官進爵,衛青就是最好的例子,奴僕出身,韜光養晦十餘年,首次征討匈奴,就旗開得勝,得封關內侯。之後數次掛帥,都大勝而歸,爵位、官職、封地越來越豐厚,成了漢武帝時期的第一將軍。姐姐做了皇后,自己成了駙馬,衛氏一族顯赫一時。

作為普通士兵來講,立下衛青這樣的戰功不太現實,如此一來,選擇站隊就很重要,跟著厲害的統帥,常勝的隊伍,立功受嘉獎的機會更多,生活也會更好些。

毋庸置疑,霍去病的隊伍就是這樣一支戰績斐然的虎狼之師。霍去病也算是將門虎子,雖然年輕,打仗的功夫可不是蓋得,可貴的是善於打破古法,用兵以奇,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漠北之戰封狼居胥,風頭不亞於舅舅衛青。

能跟著霍去病,操練雖苦雖累,但打了勝仗有封賞,能建功立業,有了這種慾望支撐,士兵自然能同仇敵愾、奮力殺敵。

再者,人都有偶像情懷,喜歡聽從真正有能力人的號召,軍人更是如此,一個酒囊飯袋上司,即使天天好酒好食的收買士兵,士兵也很難真心臣服。而像霍去病這樣年紀輕輕,卻能屢立奇功的英雄式人物,即使苛刻,在軍中的威望也很高,更容易贏得士兵的敬佩。當時能在霍去病麾下,於士兵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榮耀,這種榮譽感下,士兵作戰怎會不英勇。

話說回來,霍去病從小在舅舅和姨母的照拂下長大,出身顯貴又年少有為,難免性格上有些囂張乖戾,不似衛青那般大度寬仁,操練士兵肯定頗為嚴格,打罵責罰之事在所難免,可為一軍主帥者也不至於如後人詬病的那般不堪。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因渾邪王降漢之事犒賞霍去病,霍去病說這不是他一人之功,全體將士也有功,故而將漢武帝賞賜的一罈子佳釀倒入泉水中,讓將士共飲此酒,共享皇恩浩蕩,將士們喝著山泉水,肯定是嘗不出漢武帝的美酒是什麼味道,卻能感受到將軍愛護軍士的拳拳之心,備受感動。

由此可見,霍去病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軍二代,作為主帥,他深知恩威並重的馭人之道,平日裡操練勢必要嚴酷,只有那樣才能訓練出虎狼之師,可該收買人心的時候也不能含糊。

有人將霍去病射殺手下將領李敢,作為他虐待士兵的證據,其實也是有失偏頗的,霍去病之所以殺李敢,是因為李敢將父親李廣之死怪罪在衛青頭上,下黑手打傷了衛青,衛青知道了沒有追究還幫忙隱瞞,霍去病知道後非常生氣,一方面心疼自己的戰神舅舅,要知道衛青在霍去病心裡的分量簡直是在神壇,另一方面打傷舅舅的還是自己的部下,覺得自己御下不嚴,李敢太不把自己放眼裡,愧疚又憤怒,才在圍獵之時射殺了李敢。

漢武帝對此事是心知肚明,李敢好歹也是名門之後,漢武帝卻沒有追究霍去病的過錯,除了不想得罪衛氏一族,也有覺得李敢有錯在先的的因素。要是他知曉李敢傷衛青之事,也會追究李敢的罪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