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到底是為什麼?

996到底是為什麼?

我是搞軟件開發的,從1997年到2017年自己經營一個小軟件公司20年,對996看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把996說成情懷的都是老闆,996就是變相的剝削。

為什麼現在高科技企業紛紛要上996工作制?主要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

996這事在2013年之前應該是沒有的,從2013年之後,高科技行業人力成本突然暴漲,以瀋陽為例,3年工作經驗的java程序員2013年之前的工資一般不會超過4000,5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工資也將將突破6000,大概是2014年開始,程序員工資突然暴漲,基本是翻倍的,3年經驗的工資已經達到8000,5年經驗的工資過萬,以前畢業生培訓期不給工資打破腦袋往裡鑽,現在打底3000。這個例子還只是瀋陽這樣的二線城市,如果在北上廣深還要翻倍。

其他行業人力成本的上漲無法與高科技企業比,銀行職員這幾年工資也就漲了20%,很多傳統行業工資水準基本沒有增長。

項目報價幾乎沒變,人力成本卻在極速增長,面對這麼高的人力成本軟件公司是無法負擔的。我公司2013年以前基本不加班,偶爾系統上線前的幾天會加一點班,或者在外地做項目會主動加班(員工都想早點回家),那時不加班還有利潤可賺,在2013年之後隨著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潤幾乎為零。軟件行業通常是按照人月報價的,比如一個項目報了20個人月,在以前每個人月大約有15%~20%的利潤,後來這個利潤都被工資吞沒了,開發軟件項目幾乎沒有利潤,唯一能賺錢的方法就是壓縮人月,20個人月壓縮的15個人月,那麼就有5個人月的利潤,這也是軟件公司賺錢的通用方法,996就是這麼來的。

按照勞動法工作時間應該是5*8=40小時(周),而996是6*12=72小時(周),這樣折算下來,一個人按照996工作相當於正常工作的1.8倍,也相當於5個人幹出9個人的工作量。這5個人付出這麼多不可能真正拿到1.8倍的工資,最多能拿到1.2倍工資(很多大企業甚至不給加班工資,他們會在籤合同是給你提高1000~2000元待遇,然後告訴你沒有加班費)。

公司用了5個人,實際付出的工資是6個人,這比正常僱傭9人要節省太多成本了,況且9-5=4,這多出的4人節省下的管理費用、辦公費用又是很大一筆(辦公用地、辦公設備等等)。

估算下來,實行996工作制,企業可以節省至少30%的成本,而這些成本就是企業的利潤。

現在的大型高科技企業為什麼這麼賺錢,就是他們比其他行業多出了這30%的利潤。

按照正常邏輯,人力成本增加項目報價也應該增加,可國人都喜歡壓價討好客戶,對內部員工拼命壓榨以獲取利潤。

阿里、京東等企業市場基本飽和了,而且價格越來越低,他們無法從市場經營中獲取更多利潤,就轉而在內部想盡方法降低成本,無他,拼命加班吧。

我在幾年前就感受到了這個問題,又實在不想戕害那些年輕人,所以在2017年就把公司停業了,等等看吧,過兩年經濟可能會有好轉。

996到底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