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以“氟”造福 智慧前行

4月21日,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中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紛紛拋來“橄欖枝”,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7名畢業班學生,成功簽約。

去年8月,“三明市氟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的“新型環保含氟表面活性劑”項目,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使用,年新增產值2000萬元的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一邊是人才的“落地開花”,另一邊是服務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三明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的美麗故事。從積極實施多維實踐教學改革,到構建生態智慧型實踐教學模式,再到聚焦地方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以“氟”造福,智慧前行,是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聚力我市“四篇文章”之工業三明,深化“五比五曬”,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金鑰匙”。

“氟新材料、石墨烯、稀土等產業為三明新的工業名片。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對複合型素質新工科人才需求日益凸顯。而單打一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多學科交叉、多視角思維的工程能力要求。”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院長李奇勇說。

“破冰”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思路決定出路,近年來,資源與化工學院聯合了16所應用型高校和30多家骨幹企業,組建了全省資源化工類專業本科教學聯盟。與此同時,牽頭成立氟化工產業協會,

構築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產教融合共同體,“一體引領”為實踐教學改革創造了契機,實踐教學模塊和實踐教學方法“兩翼發力”,則實現了實踐教學模塊的精準設計。

精心分類的實驗模塊,生動形象的虛擬仿真技術人機界面,全方位信息化的操作流程……這是資源與化工學院虛擬仿真中心學生實踐操作的場景。

“鑑於氟化工劇毒、高危和投入大等行業風險,我們依託全校首個省級化工清潔生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模擬實際生產預設危險點、工藝參數變量控制,聯合開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3D仿真實訓模塊。”李奇勇介紹道。

沉浸式企業化實訓,近100個全天候仿真項目,變企業實踐“裝置操作”為“情境再現”仿真,資源與化工學院虛擬仿真中心為區域化工實驗與工藝實踐繫好了“安全帶”。

除了建設虛實結合的虛擬仿真中心,資源與化工學院還與三棵樹、翔豐華等企業共建省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能源中試車間以及20多個專業群教學實踐基地,將“中試車間”搬到“教學課堂”,將高端“工藝流程”“設備控制”與“生產裝置”演變為綜合“實踐教學裝置”。

工程化教學平臺、產業化教學團隊、多維化教學評價“三輪驅動”的專業群生態智慧型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了具備新時代“綠色工匠素養”與新工科“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的一線人才。

在生態智慧型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下,化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張敏敏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左立勇的肯定。“紮實肯幹,吃苦耐勞,專業突出,三明地方企業給畢業生作出的評價,讓我們深感欣慰。”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賴文忠說。

除了打造人才培養高地,資源與化工學院還在聚焦“工業三明”產業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下工夫。會同三元、明溪、清流三個縣區六家氟化工龍頭企業,一起打造的“三明市氟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三明氟新材料產業發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2017年6月21日,全省首家“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院校協同”的“三明市氟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破繭而出。耗時1年時間,投入900餘萬元,18人的科研團隊,打破“長絲”製備工藝瓶頸,研發的“三農聚四氟乙烯長絲製備工藝”,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併為“福建三農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帶來每年新增8600萬元產值的經濟效益。

“這3年來,我們團隊研發的廢棄物輪胎橡膠裂解炭黑改性,替代工業炭黑,用於橡膠補強技術,投產後,已為企業帶來7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目前,產品訂單已銷往杭州中策集團,知名度進一步提高。”三明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教授蘇志忠說。

立足資源優勢,把產業鏈留在當地,搭建產業服務平臺,成為橋樑與紐帶。“接下來,我們還將整合學校優勢力量,採取全鏈條參與、全人才服務的模式,服務企業發展。”“三明市氟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念保義說。

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 通訊員 王其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