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指尖下的音乐》:完整地准备演奏曲目

从各个角度来看,准备一场演奏会就像是斟办一桌佳肴:一、它们都有一定的期限。二、准备过程充满了各式各样累煞人的工作。三、所有的努力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到达高峰。


我每次订演出计划表,总是尽可能地把完成准备的日期,订在演出前六个星期。(演奏家几乎一年到头都在旅行,必须在旅途中准备曲目。上述的计划虽然不易在旅途中办到,但仍是可行的。)六个星期前即准备好一切,使我有充裕的时间休息及磨亮我的曲目,当演奏会来到之时,我便能非常从容地走上舞台了。


11-《指尖下的音乐》:完整地准备演奏曲目


建立工作时间表


  • 如果你估计得出每日练琴的大概时数,就可以建立一个工作的时间表了。以每日四个小时来说,练习可以被分成两个阶段,这是最低限度的练习时间。由于每个人工作脚步的快慢不尽相同(这与各人身体状况、新陈代谢及体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除非不得已,我认为不必与自己的身体相抗争。你需要做的是,将心思放在自我训练上面,将所有的练习时间作适当的分配,轮流演练所有的曲目。

  • 许多人精神状况最好的时刻是吃过早餐后,午餐之后则是精神最差的时刻。就在众人要吃晚餐之时,他们才缓缓地苏醒过来。虽然这种生理机能十分不方便,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本身便是个“夜猫子”,适合我工作的时间不是很早很早,就是很晚很晚。因此我把练习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两个半小时。

  • 我每天都至少先花一个钟头的时间用于暖手的练习上,随后才开始练习曲目。”演奏”真是十分艰难的工作——有时我会好奇地自问,这世界上是否真有人喜欢做这些烦闷的练习?——但是,它同时又充满了迷人的挑战。每当演奏会之前,我们总是叹息那暗无天日、不幸的生活;然而演奏会结束后,我们还是照旧过着相同的日子,不肯有丝毫的改变。

  • 没有一个人全身的机能可以永远都处于高峰状态中。有时我们的心智会较灵敏;有时我们的肌肉呈现出最具活力的水准;有时我们在诠释音乐上有特别的灵感。轮流练习不同的曲目,可使乐曲在不同的练习时段中,得到某方面特别的精进。常常,行动的迟缓反映出我们厌恶练的迹象,这时,如果给自己一些机会,练习另外较有乐趣的音乐,不要死守在原先的乐曲上,或许行动又会活络起来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懒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害怕失败。”我发现不论练琴时的情况有多么糟糕,持续练习总是比彻底失败来得好——即使眼前你连一点点收获都没有。


练习阶段一:从最艰难的作品着手练习


  • 我们一旦决定了演奏的曲目后,就需要从最难的作品着手练习,每天都要从头到尾地练习几遍,使它能慢慢地软化。在我的晨间练习时间里,暖身后第一个练的就是整套曲目中最复杂的作品。有时花费一个多小时,有时一练起来,整个早上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我省下了晚上“复习”它的时间(大约是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复习,通常是我结束一天练习前所做的工作)。晨间练习的第一个阶段练过后,如果我感到劳累,便把曲目中需要特別加强技巧训练的部分拿出来练习。因为单单练习手指的活动,可以让我的学习器官(注意力)得到一点休息。在这里,节拍器由慢到快的练习特别有用,那稳定而强制的声音可以发出安定的力量,不但使手指收到练习的效果,更让头脑得到极大的休息。

  • 我们可以把曲目按照难易的不同,列一个次序,把最难的排在最前面。当最难的作品被掌握了之后,便
    可以开始征服次难的作品,而把前者列为复习的曲目,以此类推。晨间练习着重于仔细琢磨,而下午练习时段,则可以先花一个小时着重于软化乐曲上,再以节拍器延续上午的速度作仔细的磨炼。晚间练习可依精神的状况,决定要以何种方式继续(软化或是慢速度),而后复习那首已练成的最难的佳品,作为一天辛苦工作的结束。

  • 上面所述的是练习阶段一,我叫它“丑小鸭”阶段。除了以往练过的曲目不需要特別的训练外,所有新的乐曲都得经过这个不成熟且尴尬的阶段。旧曲目固然可以应付突发状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只弹奏着那些熟悉的曲调,尤其是当你一心一意专注于新鲜及令人兴奋的曲目时,便不会有太大的心情去弹奏它们了。

  • 在练习阶段一,我们花了许多时间把第一首作品练成后,如果这首作品里还有一些特别顽固的片断,则可专注在那些片断的练习上。待一切都顺利弹出后,才进入第二首作品的练习。完成次难的作品后再进入第三首……以这样的顺序直到练完所有的曲目,连“安可”作品也在内(最好准备三首“安可”曲)。


练习阶段二:将所有曲目分三个部分


  • 现在你可以进入练习阶段二了:将所有的曲目(含“安可”曲)平均分成三个部分。如果你每天有三个练习时段,就可以在每一个时段里,以演奏会的形态,将其中的一个部分弹一遍。这时,注意让每个音符都具有意义,让音乐随着你的感觉流露。假如在弹奏时,你创造出某种与以往不同的气氛,便需要冋到乐谱上研究一下。如果是合理可行的,才放手去做。在音乐成形之初,你或许会过于夸大地表现你的感觉,但这正是这段时间你应该做的。因为夸张的表现,正如我们在放大镜下研究音乐里的每一个细节,它使你的创意能仔仔细细、完完整整地被传达出来。

  • 日复一日,反复练习所有的曲目后,我们便能把所有的演奏曲目看成一个整体,不再是一首首单一的作品了。成功的演奏家会在这个时候发展出具个人特色的声音,使他人一听便能认出演奏者,一如美术鉴赏家靠着绘画的笔触便能认出画者一般。

  • 在练习阶段二,每个练习时段的前两个小时里,我们可以如上所述,将重心放在练习某一部分的曲目上。剩下的半个小时,则把较困难的乐段拿出来,用节拍器由慢到快再仔细地加强。可以的话,将速度加快,超过实际的需要,也就是到达你所能表现的极致,如此便能贮存一些额外的能力于手上。和弦进行的乐段最好也可以由慢到快地练习,再次加强它们的力度,当真正的演奏需强大的音量时,我们才能不吃力地控制一切。

  • 靠着反复练习,先前夸张的部分已逐渐地趋向自然,弹性速度也在适当的控制下现出了形状,力度与速度的粗糙面亦消失了,每位作曲家作品中独特的内涵便慢慢地被表现出来。那些细腻的音色与表达不是高速公路上的车灯,炯炯耀眼,而是从高空眺望广阔的地面——那充满着五彩变化的夜景。阶段二的练习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因为我们将持续超越自己,往前走。


塑造音乐时脑海里要有完整的意念


  • 阿图·施纳贝尔喜欢在弹奏任何乐曲前,先把音乐作一个完整的设计。在他弹奏舒伯特的即兴曲或莫扎特的奏鸣曲时,甚至还为音乐里每一个乐句都填了词。当然这么做是有点太极端了,我个人比较喜欢让音乐自己去讲话:不过在找寻每一个音符的真实意义上,施纳贝尔用的是他个人的方法。虽然有时候你的灵感不像往常般丰富自由,所使用的乐器也不那么灵敏,但是当我们在塑造音乐的时候,脑海中则一定要有想要呈现的完整意念及细节表现。我曾经认识一位很有趣的大提琴家,在一些重要的演奏曲目上,他总是练就出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而何时以何种方式来诠释音乐呢?他的回答是:视“气候状况”而定。这倒是十分奇怪的设计,最后我才明白他是为了迁就他那宝贵的史特拉瓦琴。所以,一位演奏家即使因为某些客观因素,不能将最好的诠释表现出来,至少还可以由完整的设计及练习,使音乐保持着具有水准的演出。

  • 经过阶段二的辛勤练习后,我们可以完全地离开音乐,稍稍休息一下了。嗯,也许度个周末也不错。从现在开始,先前所练的乐曲已完全地属于你,那是你用真诚的奉献及辛苦的工作所换取得来的财富,它们值得你拥有。不过你还是需要时常练习及演奏它们,因为,不论何时何地,音乐唯有在你充满自信及确定的情况下,自由地释放出来,才是完完全全属于你生命的一部分。


完整仔细的练习是我们在舞台上演出的安全带


  • 我曾经在《生活》杂志上见过一帧照片。那是一群初学跳伞的伞兵,被一个个绑在50英尺高的竿子上玩球。旁边的标题说明了这个训练的过程:起先,所有的士兵都被悬挂的高度所吓倒,头昏眼花的,不敢将自己完全托付给捆绑身体的安全带,因而两只手紧紧地抓着竿子。这种情况下,要他们把球从一个竿子丢到另一个竿子上,便至少需要空出一只手;待习惯了高空的感觉后,另一只也就逐渐地放开竿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他们开始信任绑住他们的安全带。钢琴家完整而仔细的练习过程,便是我们在舞台上自由弹奏的安全带。

  • 对杰出的艺术家来说,他们永远也到达不了完美的境界,因为他们始终认为音乐可以更美,可以表现出更深刻的个性。横介于“很好”与“极佳”之间的一条线,是极其纤细的,往往只要小小地再多付出一些努力、再多加入一些想象、再多加深一些感觉、再多些温暖或人性化一点,便能毫无问题地跨过去了。因此,你的创作是否能充满奇迹与美,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说:“任何一件事物带给人们的愉悦性,远比必要性来得重要。”音乐里面,亦唯有那令人心神荡漾的音色、那艳丽的曲调及惊人的技巧,是我们应致力追求的。有了这样的体认后,你才会坚决地朝着它走去,而别无所求。

  • 观众时常于音乐会结束后,到我的休息室问我许多问题,像:“你有那么繁重的演奏行程,怎么还能弹奏得那么好呢?”我回答:“在一个演奏季里弹奏50场音乐会,比弹奏10场要来得容易。因为演奏得愈多,愈能保持肢体与头脑的活力,故愈弹便愈轻松。最难有好成绩的是一年只演出一场演奏会。”持续不断的演出,可以让你的音乐永葆光亮,好像棒球员每日固定的练习使他们能保持高度的打击率一样。还有人会问我:“如果你在演奏时缺乏灵感,你都怎么办?”这类问题让我感到吃惊,这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艺术家是不可以等待灵感到来的时候才工作,他的职责是随时随地都能创造出音乐的气氛,为他自己,也为他的听众。良好的练习让我们保持灵敏的手指,即使有时候头脑处于空白状况下,它们依然能有好品质的演出能力,使音乐能深入聆听者的内心。我非常相信演出时的怯场,有百分之九十是来自平日训练的不足,只有百分之十是来自害怕。因此钢琴家应利用平日的练习,将最极限的能力贮存起来,如此才能在临场时战胜害怕这个心魔。假如你未能有良好的准备,而让畏怯轻易地进入心中,则即使是弹奏短短的一首音乐、一个片段,或一个音符,你都可能会吓得一塌糊涂,被怯场所击倒。


害怕是程度上的问题


  • 其实“害怕”只是程度上的问题。我可以问自己:如果演奏时犯了一个小错误,到底会发生什么最坏的影响呢?你怕你的声望受损?那么,一些有着闪亮声誉的艺术家不是更有理由害怕了吗?让音乐演奏呈现绝对完美的境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为每个人的观念皆不同,有谁能说自己是拥有最正确的音乐观念、是最具权威性的裁判呢?小小钢琴家的母亲经常很疑惑地问我:“难道你从来不犯错?”我当然会犯错,每一位钢琴家都犯错。不管我们曾经花费多少心血,准备得多么完善,演出现场的刺激,总会让你体内所有的感官敏锐且强烈地感受着,而传达出与平日完全不同的声音,这些皆是因紧张而引起的反应。当你因为一点点失误而害怕,很可能马上便失去均衡弹奏的能力。突然间,所有的记忆成了空白,在慌乱中,你盲目地想抓住任何可以重新开始的片断,也许是音乐的开头,也许是乐曲的结尾,更可能是惊慌中突然闪入脑中的一个旋律。这一连串的紊乱仅仅发生于一两秒钟,但是你却感到十二万分的恐怖,像经历了一世纪之久。但是,如果经由这样的演出经验,我们仔细地找出原因,再接再厉,以期保持着高度的打击率,则往后的50场演出,便很可能不会再发生同样的情况了。


演奏时遭遇挫折,不要被击倒


  • 钢琴家在吸收音乐的过程中,绝对不可能不发生错误。我不知道有哪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不曾遗漏音符,即使是那些我认为完美度相当高的音乐家,也不能避免偶尔失误。当然,我说这些话,并作鼓励大家在音乐的要求上可以不经心与随意,你还是得为最完美的音乐表现去奋斗。只是,吸收音乐的过程中,我们既然不能不走上舞台演出,又不能避免那些不稳定的表现,那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当音乐演奏遭遇挫折时,不要过分沮丧,不要完全被打败。这是我衷心给予年轻音乐家的忠言。

  • 在我认识的音乐家里,曾有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家,太过于渴望弹奏一场毫无瑕疵的演奏会,而使音乐无法自然又舒畅地吟唱出来,因而妨碍了他在音乐演奏上最大的发展。


音乐评论者应该都是敏锐又博学的人士


  • 身为演奏家,不要害怕批评,因为光是害怕,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由于音乐评论者应该都是相当敏锐又博学的人,一点小差错都无法逃出他们的耳朵,因此优秀的音乐家懂得适度接纳那些关于他的评论,同时改进他的演奏,使日后的表现更趋向完美与专业化,更令人心悦诚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