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锣鼓击响心灵的律动

记一级鼓师、洛阳曲剧院乐队队长石学仁

2019年10月4日晚上8:00,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70华诞之际,由洛阳曲剧院主办,洛阳豫剧院、洛阳市艺术研究所协办的“河洛鼓韵·石学仁专场演奏会”在河洛剧院擂响。舞台中央,聚光灯下,只见手腕翻飞、鼓签灵动,随着音色清脆、节奏沉稳,松弛自如、流畅传神的打击乐音符跳跃而起,石学仁先生开始用厚实清雅、丰满柔和的鼓点和动人的节拍引领观众步入戏曲音乐的圣殿,感受传统乐器碰撞出的美妙旋律。

石学仁,腼腆的好人,钻研的艺人;他向来默默无闻,没有过多的话语,本本分分做事、一天无论演出几场戏,他都会始终坚守在演出的第一线,生活上从不与人攀比,只求自己做好工作,没有牢骚、没有怪话、不争强、不好胜,不出难题、不怕吃亏、始终如一,从来不干面子活,数十年如一日,终于从舞台一侧走到舞台中央,在聚光灯下演绎精彩、璀璨绽放。

石学仁先生出身梨园世家,父亲石正心先生曾在新安等县的专业剧团领鼓,大哥石学六先生曾是洛阳专区豫剧团司鼓一把手,后任洛阳戏校教师,侄儿石振虎、石振锋、石小刚都活跃在省市各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舞台上,担任司鼓。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石学仁耳濡目染,打小就对击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司鼓是戏曲音乐的灵魂和命脉。作为戏曲乐队中的指挥者,司鼓控制全场戏的节奏、情感和空间。戏剧界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这是对鼓师重要性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对鼓师的考验。要想经得住这种考验,练习则是必不可少的。石学仁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基本功训练。刚开始练习时,每天至少用三个小时练习手腕关节,练习鼓点韵律。练习生涯漫漫,面对非常枯燥、单调的练习,他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为他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鼓师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9岁的石学仁开始从艺,参加宣传队演出。1979年12月,15岁的石学仁走进洛阳戏曲学校,开始音乐专业学习。石学仁先生深知,在戏曲舞台表演中,节奏无处不在,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深厚的音乐修养,很难协调一致演奏各种锣鼓点子。因此,在校学习期间,他在坚持练习击鼓的同时,还记下了数以百计的锣鼓牌子、戏剧曲牌,以及各类唱腔和板式的转换变化。在洛阳戏曲学校学习五年后,石学仁经人推荐到洛阳曲剧院工作,开启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在洛阳曲剧院,他长期观摩老艺人的演奏,用心领会,颇得要旨,技艺学识不断丰富,功力日益扎实深厚。

戏曲的锣鼓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身段锣鼓,主要配合演员的身段、形体,上场下场的人物、身份、情绪、性格的变化;二是唱腔锣鼓,在开唱之前做铺垫;三是念白锣鼓,主要突出念白的节奏,增强念白的语气和情绪的变化。手板鼓条节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展现的是艺术功底和艺术造诣。无论是哪一种锣鼓,石学仁都能熟谙“锣鼓经”,对整个文武场面全盘把握,做到快慢有序、错落有致,当扬则扬、当柔则柔,当刚则刚、当止则止。同时,他还对整出戏、对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风格特色胸有成竹。演出伴奏中,既可以打出千军万马、人喊马嘶、浴血激战的紧张场面,又能够准确地描绘角色细致的内心活动,甚至还能随机应变,以表现舞台角色的喜、怒、哀、乐、惊、恐、惧、疑、伤、思、羞、痛、苦等各种不同的情绪与情感。当然,成功的背后自然凝结着汗水,完美的伴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更需要在演出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打鼓时,石学仁始终盯着演员的身影“下键子”,从头到尾,几乎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确保键无虚发,恰恰打在演唱者的节骨眼上,感染舞台演出的气氛,烘托演员的感情。这样一出戏下来,往往累得够呛。

值得骄傲的是,石学仁先生参加了多届河南省戏曲大赛团体赛事和个人赛事。特别是担任司鼓的剧目《红香炉》《弯桥村》《寇准背靴》《洛阳令》分别在河南省第七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戏曲大赛中,荣获团体金奖和十多个单项金(银)奖。他还曾荣获了河南省民族器乐大赛(河洛音韵)金奖、第五届河南省戏曲红梅杯银奖、第七届河南省红梅杯大赛“英德杯”金奖、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大赛器乐演奏“英德杯”金奖、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乐队伴奏奖。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作为一名职业鼓师,石学仁先生以自己精湛的演奏技巧,充分诠释了东方乐器的神韵。他的演奏起承转合恰到好处,高低强弱精准自如,乐队、演员在他的指挥下张弛有序,已故“曲剧泰斗”马骐先生、曲剧第一花旦王秀玲老师及各派曲剧名家周玉珍、郭凤娥、李振乾、马金婵、王荣光、牛长鑫等业界翘楚对于他的演奏技巧与精诚合作精神都曾给予肯定和赞扬。他伴奏的《寇准背靴》《洛阳令》《清风亭》《李豁子离婚》《窦娥冤》《玉婵梦》《花为媒》《生死恨》《九龄救主》《跑汴京》《探阴山》《周仁献嫂》《王二姐思春》《拉荆笆续集》《三子争父续集》《刘丁生扫雪》《哑女告状》《孟姜女》等近30多部剧目均被录制成VCD光盘出版发行。

石学仁先生始终长期坚守在演出第一线,担任乐队队长职务。不论剧院演出还是野外搭台子演出,他都能恪尽职守,始终如一。多年来,他带领洛阳曲剧院乐队同仁积极参加“百场公益惠民”“戏曲进校园”“中原戏曲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农民”“周末剧场”“百姓大舞台”以及“三进”“廉政剧目巡演”等各种演出活动,博得同行们的赞誉和观众的好评。

为了保持业务技术提高,石学仁先生还尊重业务理论研究。他在平时的业务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深化专业理论研究。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浅谈曲剧打击乐和司鼓演奏》发表在《魅力中国》杂志第2013年10期上,《曲剧打击乐及其具体运用》发表在2017年中国文艺家杂志上,《简论戏曲的艺术特性》发表在《魅力中国》2017杂志上,为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不断加强注入了新的活力。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石学仁先生深知,每一场演出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奉献与协作。在多年的演奏生涯中,石学仁也有一帮老搭档。一级作曲梁献君先生不仅作曲成就了得,还拉得一手好曲胡,石学仁先生与他交往甚笃,经常在一起切磋琢磨。一时兴起,两人还会各自操起家伙什儿来上一段。二级演奏员、曲胡演奏家闫平信先生就是石学仁先生在洛阳曲剧院的老搭档。他们二人一鼓一弦的联袂演出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着令人羡慕的默契。刘联合院长曾说:“学仁生性耿直、坦率真诚,平时话不多,工作中很倔强,他要想干的事儿没有人能阻止。一旦瞄准一件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所以他想不成功都难!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石学仁先生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离不开他背后那个牵挂他、关心他、惦记他的女人。石先生的爱人张晓红是一级演员、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二十余年来,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风雨同舟、相依相亲,在艺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奏出了最和谐、最温馨的旋律。对于司鼓这门艺术,石学仁先生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谦虚态度。他所奏出的每一段音乐都是在用最精彩的方式诠释心灵的感触和律动。今天他擂响河洛,明日就可以擂响中原、擂响中国。我们坚信,在前方,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更大、更精彩的舞台在等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