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直播身後的它

“湖廣熟,天下足。”魚米之鄉的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地。受疫情影響,像蓮藕、小龍蝦等湖北很多優質農副產品都面臨銷售難題。4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發起“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的大型公益活動,到現在,已經獲得了包括20多個知名平臺在內的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例如4月6日晚間,一場網絡公益直播吸引了上千萬人觀看,總檯央視主播朱廣權和淘寶帶貨達人李佳琦通過直播間連麥的方式,推廣包括熱乾麵、蓮藕湯、茶葉在內16款湖北農副產品。兩人的臨時跨界組合,也被親切地稱為“小朱配琦”。統計顯示,整場“小朱配琦”公益直播,總計觀看次數1.22億,累計賣出價值4014萬元湖北商品,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3.1億。

正是這一串串的數字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直播帶貨中去,引起了一波帶貨潮,但是在巨大的帶貨潮背後究竟拼單效果又如何?這背後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呢?

一有消費者反映,在李佳琦直播間購買的脫毛儀“貨不對板”,在直播間和訂單界面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買到的silkn脫毛儀不包含藍光清潔燈盒,且遇到類似情況的並不是個例,僅維權群就已經有兩三百人。

二羅永浩在抖音平臺上直播首秀,3小時賣了超過1.1億元,但根據多名網友反映,同一產品,羅永浩直播間的價格比天貓、京東、聚划算等電商平臺貴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間宣傳的“全網最低價”。

三網紅穆雅斕在直播時稱自己推薦的產品獲得了“諾貝爾化妝學獎”,此事迅速被爆出,被網友吐槽沒文化。

這些事實證明了一個道理:直播帶貨弊端開始逐漸顯現,粗製濫造、內容低俗、商品質量不過關等問題跟隨直播一併誕生。事實上,直播帶貨之所以備受買家青睞,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直播對產品真實、全面的展示讓大眾能夠更清楚的瞭解產品性能。但隨著直播“翻車”頻頻發生,粉絲難免會在心中質疑產品的真實性,一旦粉絲對主播產生信任危機,直播的轉化率可能就會大受影響。只有嚴守良心和法律底線,贏得公眾更多的信任,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直播電商平臺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下規範運行,才能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