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型發展

衡水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型發展

近日,位於衡水高新區的皓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正抓緊生產。該公司以通信器材的生產、研發、銷售為主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衡水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型發展

近日,在位於衡水高新區的河北豐澤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屬支座柔性自動組裝線上,工人在操作設備進行生產。該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共同開發設計的金屬支座柔性自動組裝線,自動化程度和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效率提高了50%以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到2022年,該市將打造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12個,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6個;今年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實現1000億元,食品及生物製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600億元

近日,安平縣鶴煌股份有限公司絲網生產車間,10座單體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廠房一字排開,17臺嶄新的進口自動化設備正生產一張張寬幅14米的細密絲網。該公司是一家以高端造紙濾網為主打產品的生產企業。“自從有了這些高端裝備,企業產品品質實現跨越提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外訂單應接不暇。”該公司總工程師董克清說。

作為衡水市9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安平絲網堅持傳統產業“不傳統”,制定了產業振興計劃,依託絲網旗艦企業,加快了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絲網產業由“安平製造”向“安平創造”轉變。如今,安平絲網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85%,佔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

安平絲網產業的發展只是衡水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的一個縮影,與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相呼應的是衡水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該市緊盯前沿方向,堅持“無中生有”,重點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製品三大主導產業,謀劃佈局服務機器人和數字信息安全兩大未來產業,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交相輝映的局面,為該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施產業振興,傳統產業煥發活力

衡水傳統特色產業在細分市場上都是“單打冠軍”,卻普遍存在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企業間同質化競爭等突出問題。“特而不大、大而不強”的現狀讓該市認識到,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立足特色產業基礎,去年該市制定了《特色產業振興工作實施方案》,每個特色產業編制一個發展規劃,制定推進方案,逐一明確推進目標、路徑和重點,逐一完善推進舉措,引導特色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方案明確,到2022年,該市將打造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12個,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6個。

目前,該市形成了安平絲網、桃城橡膠、冀州採暖鑄造等九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去年特色產業集群完成營業收入1287億元,同比增長20.1%。同時又篩選確定了5個重點打造的市級產業集群,即冀州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武強縣樂器產業集群、饒陽縣智能軌道交通信號器材產業集群、景縣鐵塔鋼構產業集群、阜城縣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主營收入都在20億元以上,他們制定了產業升級規劃和目標任務,促使產業形成新的增長極。

該市通過建立公共平臺、成立行業協會、培育上市企業、推出標準品牌、開展專業培訓等方式,力促特色產業集群迭代升級。去年新建各類服務平臺19個,涵蓋裝備製造、金屬製品、複合材料、橡塑製品、生物化工、信息技術和農副產品7個產業。同時,著眼每個園區都有一家工業設計中心,在已有7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基礎上,再新增9家。寶力橡膠集團公司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被省工信廳認定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實現了該市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零”的突破。

傳統特色產業集群迭代升級戰略讓傳統產業煥發了活力,許多核心工藝、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衡水新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水性黏合劑基礎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真石漆專用高性能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生產技術”項目,投產後帶來銷售收入2.1億元。衡水中鐵建的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成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4項,獲得發明專利42項,平臺運行近5年實現銷售收入30多億元。

該市還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引領協會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促進各產業規範化發展。今年將重建毛皮、鐵塔、絲網、橡塑製品、複合材料5個協會,新建醫療器械、樂器製造、省級金屬櫥櫃3個協會。促進優秀企業上市,確定了擬上市企業庫,指導重點推動的18家企業與實力券商進行“一對一”輔導對接。

品牌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該市圍繞特色產業集群振興,積極參與標準制定。2019年全市共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15項、省地方標準29項、市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14項。衡水中鐵建工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冀州中意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成功獲批省級企業標準“領跑者”。同時,該市加強品牌培育,去年新獲批“青竹”“奧冠”兩個馳名商標,馳名商標保有量增至27項。衡水老白乾榮膺“第十八屆全國質量獎”,填補了該市國家級質量獎項的空白。目前,該市有各類品牌360餘個、標準120餘項,實現了園區和產業全覆蓋。

強化科技支撐,新興產業凸顯實力

日前,在衡水科創中心,年產30萬噸的玄武岩纖維增強高密度PE產業化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玄武岩纖維增強高密度PE具有無塵、無味、環保等特點,在大直徑管道、家電、車體輕量化等領域,發展前景及市場巨大。”東南大學副教授劉建勳介紹,他們成立的高技術纖維研究院,目標是將衡水建成玄武岩纖維等綠色纖維材料核心技術的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以及重要的高技術產品供應中心,目前研究院已申請了4項發明專利。

新材料研發生產是衡水致力打造的三大新興主導產業之一。結合產業發展現狀、特色產業集群,該市研究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的意見》,今年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實現1000億元,食品及生物製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600億元,服務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數字信息安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00億元以上。

同時,該市還創新9條措施,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服務平臺、創新孵化平臺和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範)企業,將分別給予一定金額的資金補助,以此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借勢崛起。圍繞新興主導產業進行招商,去年該市組織了第三屆冀商大會、2019國際智能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峰會等招商活動。目前,該市與京津對接合作項目達到734項。

為助推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去年衡水市舉辦了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報名參賽項目達到198個,不僅有各縣市區項目參賽,還吸引北京、天津等外省市21家企業報名參賽。同時,開展了萬人大培訓,共組織各類培訓140場、1.4萬餘人次,培訓內容涵蓋轉型升級、企業管理、掛牌上市、工業設計、企業上雲等主題,有力提升了產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

為給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該市相繼建成了衡水科技谷、衡水創新港、衡水科創中心,打造了“中科院+”“院士+”等協同創新平臺,與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藍火計劃”衡水基地,培育了原動力、衡智眾創空間、藍火眾創空間等一批國家級、省級眾創空間,成立了京津石衡創客聯盟,建成院士工作站17家。

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使衡水市新興產業呈現勃勃生機。去年該市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企業19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65家,技術合同交易總額完成40億元。(河北日報記者陳鳳來)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