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印象●過年

“張王李趙,二十四祭灶”,不覺間臘月已過二十三,俗話說:過罷小年就是“年”啦!此時,老家桑鎮街道的集市已是熙熙攘攘,且隨著年關的臨近,幾乎天天人滿為患,家家戶戶都在為春節備年貨,做著最後的準備。縣城裡,書協甚至早早開始在街上為百姓免費書聯送福,各家銀.行機構也為客戶送上了喜慶的“福”袋和吉祥物。少晴的冬日又飄起了雪花,上班族這幾天也顯得心慌慌意亂亂,匆忙做著最後的“收官”……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近些年的春節,農村的熱鬧亦非往昔可比。鞭炮全面禁燃後,城裡也一下顯得處處寂靜,只有街道兩邊那些高高掛起的火紅燈籠以及霓虹閃爍的彩條裝扮,才讓人感受到處處洋溢著節日的祥和喜慶。城裡的人們除了返鄉過年或自駕南遊,不是溜公園就是進商場,享受闔家的幸福、歡樂。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記的小時候,臘月二十三送“灶神”後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二十七八蒸年饃,除夕下午務必將水挑滿缸,柴禾堆滿院。然後就是最後的掃除、貼門神,上對聯。除夕暮夜,長輩們須“請”回逝去的“先人”團圓,燃燭焚香祭拜“財神”“灶神”“土地神”護佑全家平安。當萬家燈火中大人們忙碌著煮肉包餃子時,孩子們的喧囂已經瀰漫在整個村莊。那時候,物質相對匱乏,男孩子們時常惦記的是家中鞭炮太少,燃放不過癮。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因此,一旦耳聞誰家祭拜祖先後的鞭炮聲的“風吹草動”,男孩們一個個就像機警的羚羊,帶上手電筒聞聲而動,一路狂奔,膽大的還未等鞭炮的噼叭聲停息,就衝進瀰漫的硝煙中滿地搜尋起來,為的是能給自己多撿些散落地上未燃的夾捻子炮。當鞭炮聲、爆竹聲越發震耳欲聾且和此起彼伏的滿天五彩煙花交輝相映時,正是孩子們勁頭十足與收穫最多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初一清晨,往往大人未起,孩子們已經摸黑爬起來了,興奮中穿上新衣新褲,顧不上洗臉就匆匆出門了。等到家家初一的鞭炮聲慢慢稀疏,盡興而歸的孩子們都會帶回不斐的收穫。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春節前後,農事正休。一年四季勞碌的農家人才能真正“清閒”一段日子。初一早晨,吃罷“澆湯麵”,村口、街上就開始三三兩兩地聚攏起人來,在春日的暖陽下,成人有聊天的,有打牌的,有盪鞦韆的。女孩子有踢沙包的,有跳繩的,有跳格子的。男孩子有滾鐵環的,有玩彈珠的,有打“猴”(陀螺)的,有三五成群用木製“刀、槍”進行“衝鋒陷陣”的。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記憶最深刻的,也是男孩兒玩得最過癮的,還是過年前後自制的火藥鏈子槍,通常是找大些兒同伴幫忙,以粗鐵絲用鐵鉗手工折曲,先加工成手槍骨架,打磨好撞針,再將廢棄的(自行車)鏈條逐個拆解下來,雙孔對齊串連成槍膛,以稍寬的皮筋固定好,最前端以車輻條舊鉚釘封堵並露出槍眼,撞針再以另一根橡皮筋牽引。使用時,稍掰開前端槍眼處兩節,倒插入火柴棒,封死槍眼,注入火藥,擺正槍膛,牽拉起撞針一端,輕輕釦掛於槍柄頂部突起處,單手平穩槍身,最後扣動扳機——“叭”一聲亮響,槍口處一縷青煙飄起,彷彿戰場上殺敵凱旋,看夥伴的眼神都充滿著滿足和得意。孩子們撿拾的鞭炮,帶引線的,能燃放的就用一根點燃的香火自個燃放了,沒引線的,就一個個剝開,利用火藥打槍,或是撿兩片幹瓦片,一片凸面向上,將些許火藥置其上,用另一片凸面蓋住,然後腳跟用力蹭,“叭”一聲響脆脆地傳向遠處。或者有的男孩兒將火藥撒在紙上,用火柴引燃,一不小心“噗”一聲,一下就被猛然騰起的濃濃黑煙燎曛成了一個大花臉……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孩子們有自己的開心,大人們也有他們的娛樂。春節期間,村上都會用又粗又長的木椽架起高高的鞦韆,那粗長的繩索一經蕩起,青壯年和膽大的少男少女們那過剩的能量就得到了盡情的釋放。村內更是少不了鑼鼓的喧天,秧歌的豪邁。有的村裡甚至唱起了大戲,鑼鈸板胡噪噪聲喧,鏗鏘的秦腔一聲吼,聲如驚雷傳向了四鄰八方。有的鄉鎮組織“社火”,尤其是湯坊前堡子的“血社火”,讓人至今難忘。但見迎面而來的一隊馬背上,一個個漢子面目血腥猙獰,有的“刀斧斫面”,有的“箭穿背肩”,有的“鋼刀穿膛”,有的“殘腿血臂”……扮相之逼真,形象之恐怖讓人一生難忘。

時光如駒,流年似水。改變的是時間和容顏,不變的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對過年,我已經沒有小時候的興奮與期盼,只剩下淡淡的愉悅和對童年春節那些美好記憶抹不去的懷戀……

#鼠年春晚#之印象●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