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我的情人

原創

書卷多情似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於我而言,書籍就是我心愛的情人。白天與她如膠似漆,夜晚夢中仍與她相會。快樂時想與她分享,悲傷時想從她身上尋求慰藉,憤怒時她可以使我平靜下來。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書籍,我的情人

初見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認識閱讀,以致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那些美好的日子本該是與閱讀相匹配的。

直到初中時,我才與閱讀相遇,我才有了書籍這位美麗的情人,那真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

偶然的,我從朋友那兒借得一本《駱駝祥子》,一翻開,我便被吸引住了,我貪婪地讀著,日夜不停。老舍樸實的文字對我有特殊的吸引力,那些感人的文字總能觸動我的心絃。讀完,我熱淚盈眶,從未有如此感慨。


書籍,我的情人

書籍,我的情人

從此,我明白了,文字是有溫度的,我愛上了閱讀這些溫暖的文字。

那段時間,我陸續看完了《海底兩萬裡》、《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初中的必讀書目,越讀越愛,我知道,我的心已被書籍這位情人俘獲。

在閱讀中感動

優秀的作家筆下的文字總是有這種魔力:他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可以使你感同身受。很多時候,在閱讀中我會有強烈的代入感,彷彿書中的人物是我的朋友,那些事情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因而我的心情也就隨之此起彼伏,同悲同喜。


書籍,我的情人


在這樣的閱讀中,激動的心情就不可避免,我有幾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簡直比瓊瑤劇還神奇。不是我感性,而是這些情感太過真實。

書籍姑娘第一次奪去我眼淚的便是我讀《駱駝祥子》的時候,當我讀到祥子被孫偵探騙去辛苦攢的錢時帶著哭音說出:“我招誰惹誰了!”我終於忍不住落淚,這一聲招誰惹誰,是對黑暗社會的無奈控訴,讓人心碎。

書籍,我的情人

第二次落淚是在讀《平凡的世界》時,深愛著一個不愛自己的李向前,最終因思念分心,出了車禍,雙腿截肢,成了廢人。躺在床上的他,想到了死。那一刻,我的心情跟著他一起如刀絞般疼痛。

還有一次是看《悲慘世界》時,芳汀的去世讓我悲痛不已,她到死也沒有見到心愛的女兒。

特殊的快感

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驚喜。”讀書不在多,而在於精神的愉悅,在於這一過程的快樂享受,看到的都是驚喜。

讀書想要快樂,就不能7有功利性,不尋求什麼實際的效益,純粹的喜愛,才會快樂。因而我什麼書都讀過,只要是我喜歡的。

書籍,我的情人

書籍,我的情人


書籍,我的情人


所以,《時間簡史》我也願意讀。這本高深的物理學書籍使許多人望而卻步,可對於我來說,它卻有獨特的魅力。我喜歡這些知識,它們給我帶來許多快樂,越是燒腦,我越快樂。我也沒有讀懂這本書,可是我卻能獲得一些特別的東西,那不能說是知識,而是一種奇妙的感受,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它就是能使我快樂。正如畢飛宇所言的那種“特殊的快感”,對於這種感覺,我實在是感同身受。

我也讀過被別人譽為難以讀下去的《百年孤獨》。這本書中奇妙的人與事,魔幻的色彩,一度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愉悅。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沒有領略這本奇特的書,也是一種遺憾的損失呀。

書籍,我的情人

書籍激勵我

書籍也總是在我迷茫、頹廢、失去方向的時候激勵我,使我重拾信心,充滿能量去面對生活的疾苦,去為了理想而奮鬥。

大一那年,我由於遇到了一些挫折,嚴重挫傷了我的自信心,使我對人生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熱愛。同樣,在這個時候,書籍拯救了我。

那段時間,我讀了《平凡的世界》,孫少平作為窮鄉僻野的農村人,卻有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為了走出去,為了去見識外面的世界,他努力地奮鬥著,什麼苦都吃。同時,也是書籍支撐著他,書籍伴他成長,他也是在貪婪地閱讀著。

書籍,我的情人


孫少平的個人奮鬥令我欽佩,也激勵了我。那個時代的農村人,尚且能如此,而如今幸福的我,又有何理由不奮鬥?又有何理由頹廢?

就像書中所言:“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像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平凡的世界》帶我走出了迷茫的深淵,明白自己的目標和應該為什麼而奮鬥。


書籍,我的情人


讀《蘇東坡傳》時,我拜倒於蘇軾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回手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豪放;也屈服於他不可思議的樂天精神,晚年的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不是官場上的馳騁,卻是被貶時期的生活:“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書籍給予我的撫慰

書籍絕對是我的大恩人,她總是在我悲傷失落時溫柔地撫慰我、拯救我。

大三的時候,我開始對於未來特別迷茫和害怕,感覺前途黑暗,每天都在痛苦的煎熬中度過,幾乎抑鬱。

《挪威的森林》在這個時候來到我身邊。這整本書瀰漫著濃濃的憂傷,卻撫慰了我。村上的文字總是透露著孤獨與傷感,可卻充滿溫度,富有感染力。讀他的文字,就像與一個完全懂你的知己交談,他會說你喜歡聽的故事,你也可以向他傾訴你的心事。

書籍,我的情人

一時間,我沉浸於這種文字的享受中,如爽快地沐浴了一番一樣。《挪威的森林》像個溫柔的情人,在我抑鬱的那段日子裡,溫柔地撫慰了我。

精神食糧

人有時總會莫名失落,無緣無故地難過,什麼也不想做,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討厭任何人,討厭這個世界,甘於頹廢。

這也許就是精神飢餓的表現,人的心靈長期沒有補充,就會感到精森空虛。

精神飢餓,與沒有飯吃一樣可怕,肉體會餓死,精神也會。人人都有補救的方式,或玩音樂、或舞蹈、或或追尋信仰、進行藝術創作,而我的方式便是閱讀。

書籍,我的情人


毫無疑問,這樣的時刻是不少的,一旦過於空閒,或長期無精神營養的滋潤,便容易陷入這種深淵。

每當我失落、不懂得如何生活時,我便拿起書籍。

我讀《生活的藝術》,跟隨林語堂論經、品茶、養花,重新學會如何好好生活;

我讀《理想國》,柏拉圖的思想醍醐灌頂,在正義與快樂的討論之中思考、感悟;

我讀《紅樓夢》,“滿紙荒唐言”卻可以使我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感謝各位聖人給予我的美味的食糧。


書籍這位善解我意的完美情人,我一生都不會拋棄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