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湖南高质量生态保护网

管志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周年之际,重温总书记嘱托,湖南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高质量生态保护网,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生态价值转换的支撑网络。“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湖南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价值转换?一要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同步发展原则,大力增加森林副产品业,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二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加工业,依托生态文明成果开展文旅招商,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相结合;三要依托省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绿色品牌”,运用前沿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和引入社会资本,让“蓝天常在”“青山永驻”“清水长流”成为三湘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标配和支撑点。

铸牢“生态产品即是民生福祉”共识,构筑优质生态产品供应网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提出的“生态产品”概念,突破了经济活动的传统认知,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涵。优美的生态产品是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和内生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和衡量标准。必须加快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实现湖南“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强省”奋斗目标,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建设集景观、生态、文化、休闲、商务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经济走廊”,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打造系统化治理网络。习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系统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湖南必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加强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如对湘江流域、大通湖流域的清淤疏浚、截污控源、“四乱”整治、资源保护等,实现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建设目标。

把握“严密法治是可靠保障”意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网络。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贯彻落实《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湖南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湖南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意见》等政策举措。要求努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独立权威高效的环境监察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让制度规定成为“长牙的老虎”。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强生态保护执法监督,防止政策执行偏差,从严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的反面典型,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探索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路,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行动网络。要坚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低碳发展”的生态化原则,加快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包括全域绿化在内的生态文明工程,提高大气质量、消减工业固废、防治土壤污染,倒逼企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全面禁止捕食野生动物恶习,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为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4月20日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