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拉伯雷《巨人傳》

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1553年4月9日,法國人文主義作家拉伯雷逝世。

拉伯雷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家,在歐洲文學史上與但丁、莎土比亞、塞萬提斯齊名。同時,他也是一位通曉醫學、天文、地理、數學、哲學、神學、音樂、植物、建築、法律、教育等多種學科和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等多種文字的的文化巨人。

拉伯雷最為人稱道的作品是長篇鉅作《巨人傳》。這部小說的創作前後經歷了20 年時間,出版過程中多次受到神學院指責並被法院列為禁書,協助出版此書的朋友、出版商中也有人因此身遭厄運,被處以極刑或被燒死,這期間拉伯雷本人也先後經歷過避險隱居、被捕入獄、被迫外逃等。



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這本書大部分是敘事,但是沒有清晰的情節,也沒有任何形式,無法對其分類。這部作品出現於法國文學的起始階段,但法國小說卻不是始源於它。其實任何一種文學形式都不是起源於它。雖然它值得模仿,但是還是獨樹一幟,它既雜亂,又清晰;既讓人驚奇又讓人惱火,有時候也是乏味的娛樂表演。雖然對於這部作品的解釋有很多種,但是至少有一種解釋說的很對,它是一部語言天才之作,語言的活力和創造性詞彙的使用,這種風格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才能與其媲美。


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關於拉伯雷的身世我們僅僅知道一點。他是一個僧侶、醫生、是紅衣主教杜伯雷的私人醫生,他還是一個編輯,當然也是一個作家。在不同時期,他的作品總是讓它得罪政府。拉伯雷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主教非常偏執,所以他經常遭到譴責,然而加爾文教徒也譴責他,加爾文教的偏執是任何人用任何一種方式也迎合不了的。雖然他對當時的教堂的愚民政策持諷刺態度,但是找不到其他任何證據來證明他不是一個好天主教徒,儘管他不是那種絕對的一本正經的教徒。安納圖勒·法朗士說,“拉伯雷是一個一週只信奉五天上帝的教徒”,這是一個非常公正的評價。


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巨人傳》共有五本書(第五本可能是偽作),主要涉及兩個巨人。第一本書給我們講述了卡岡都亞的出生、教育以及滑稽的戰爭冒險,還有他幫助修特勒梅修道院等故事。他的準則是:做自己想的事。其它四本書講述的是卡岡都亞的兒子,龐大古埃以及他那低級惡俗的朋友——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巴汝奇的戰爭、旅行和探索智慧的故事。

故事的調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作品有時嚴肅(我們仍然不得不趕上拉伯雷對教育的觀點)、帶有嚴肅的嘲諷、挖苦、有趣,總是充滿活力。然而,甚至在他最瘋狂的時候,拉伯雷表現出兩種協調非常好的筆調:一種是由於他人文主義信念,所有的人都渴望知識,所有的知識都是充滿快樂的,而且是很容易獲得的事情(該書除了其他用處以外,還是一本百科全書);另一種筆調來自於他的個人信念,即“笑是人類的本質”。


拉伯雷《巨人傳》:語言天才之作,只有莎士比亞和喬伊斯能媲美



我們所遇見的所有作家或者即將遇到的作者中,拉伯雷對於生活的熱愛是沒有任何保留的。即使是他抨擊自己所處時代的惡行,他依舊情緒高昂,幾乎近於瘋狂。如果他見到一個精神病患者,恐怕他也不知道,對於我們當代大多數憂鬱小說,他很可能會笑著將其毀滅。他是快樂的斯威夫特,或者才智非凡的惠特曼。擁抱是拉伯雷最具特點的動作,他既愛上帝也愛醉鬼,他的大笑輕鬆而健康,只有那些迂腐守舊的人們才會被他粗獷的性格和對他從人的身體這一永恆的喜劇獲得快樂所冒犯。

拉伯雷將龐大固埃主義定義為“心靈上一種特別的快樂,對於命運的磨難不屑一顧”。要想欣賞拉伯雷,你首先得有龐大固埃的勁頭。讀他的書必須全神貫注,至少暫時是這樣。不要糾結於卡岡都亞每一處掉書袋的做法,一次也不要讀的太多。

據說拉伯雷留下以下遺言:我欠了很多,我一無所有,我把剩下的都給了窮人。


摘自《一生的讀書計劃》,克里夫頓·費迪曼 約翰·S. 梅傑 著,馬駿娥 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