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阿拉丁是《一千零一夜》裡的故事,阿拉丁出身貧苦,意外得到神燈,從此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本文講的,是真實世界裡阿拉丁的故事。

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故事的開始是2017年10月,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Rock黑巖)裁員40名員工,其中包括7位基金經理。本次重組涉及的300億美元資產改用計算機與數學模型進行投資的量化投資策略。貝萊德創始人及CEO Larry Fink說:“信息的民主化使主動投資越來越難。我們必須改變生態,更多依賴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化以及傳統投資策略中的因素和模型。”

這是當時Fox商業週刊的報道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貝萊德是誰

黑巖原來是黑石(BlackStone)固收部,1988年獨立,20年的時間,黑巖相繼超越領航Vanguard,富達Fidelity和道富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09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基金公司,所管理資產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GDP,被戲稱稱為“全球最大影子銀行”。

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阿拉丁是什麼

2000年芬克分離出分析師團隊,組建了黑巖Solution,隨後開發出阿拉丁:Aladdin是資產(Asset)、負債(Liability)、債務(Debt)、衍生品(Derivative)、投資網絡(Investment Network)的縮寫。阿拉丁其實是三千萬行代碼,六千臺計算機,是貝萊德的大數據風控系統。目前全球200多家金融機構2.5萬人通過阿拉丁管理16萬億資產,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GDP。阿拉丁是貝萊德最核心的競爭力,芬克的目標是阿拉丁的收入到2022年佔到總收入的30%(2017年黑巖收入142億美元)

阿拉丁的的興起借力了被動投資ETF多年以來,ETF被動投資者信心從11%漲到43%,平均費用0.1%(普通基金費率0.8%)。貝萊德只需要用ishares系統把不同證券包裝成一個基金,ETF的建設成本為零,投資者的成本也就很低。2015年11月,貝萊德的"7 Core"產品費率甚至下降到0.03%,震驚整個市場。 目前貝萊德ETF解決方案的組合是阿拉丁(風控)+FutureAdvisor(分銷)+ishares(發行)

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2010年到2017年,量化共同基金的資產管理總額從逾2000億美元增至逾7000億美元,湧現出眾多由電腦和算法驅動的量化基金) 雖然人工智能來勢洶洶,但當人們問芬克AI或機器是否真的能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做好投資時,芬克一口氣連說“No, No, NO”。“我還看不到這樣的前景。在我看來,AI的作用是輔助人的判斷。”貝萊德把基金經理和量化投資比作狐狸和刺蝟。傳統基金經理就像刺蝟,深入瞭解某個領域裡的幾隻證券;量化投資則像狐狸,對很多證券都瞭解一點。黑巖認為,“如果基金經理不想與算法結婚,可以離開。”

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阿拉丁並不是一家獨大,正面臨SimCorp、Bloomberg、Charles River等公司的激烈競爭,一家金融機構,只要願意投入,獨立從頭建立自己的大數據系統也不是非常困難,但是,阿拉丁由於多年積累和規模效應,已經做到很低的成本。"就像雲計算領域的AWS一樣,你沒有必要一切從頭開始,因為阿拉丁實在是太便宜了" 一位黑巖內部員工這樣說。

值得警惕的是,貝萊德投顧拋售指令,或將促發一系列機器人投顧拋售,而沒有人在買的時候,崩盤將格外慘烈。2007年8月,由於算法黑箱和羊群效應,股市發生了“量化地震”。

在不遠的將來,是狐狸和刺蝟從此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還是狐狸取代了刺蝟,我們並不知道。但這個故事對金融公司有幾個啟示:

IT創收:從IT成本中心變成技術輸出。尤其是頭部機構,如彭博、布萊克。在傳統金融裡,各自有各自的山頭,互聯網則是頭部通吃天下,長尾只能吃到細分市場的局面

擁抱科技,投資員工。在布萊德,3500名科技人員佔到1萬5千員工的25%,富達30%,高盛25%,科技人員是業務團隊的核心組成。

重視數據資產。對於僅使用阿拉丁系統做風控的200多家外部企業來說,儘管用的是阿拉丁模型,但是跑的都是各自的數據,再加進自己對市場的看法和假設。芬克說“我們有比任何人都多的市場數據。“人工智能的模型沒有很多,準確率比得就是數據。

機器取代基金經理:阿拉丁神話

阿拉丁的神話還在繼續,如果你是一名中國的基金經理,趁著市場還沒有那麼有效,偶爾看看量化,最少沒有壞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