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披薩節,有錢難買早知道

5月22日,被部分幣圈人稱為披薩節。十年前的這一天,晦澀難懂的比特幣第一次實現了價值的量化,1萬個比特幣換了2個比薩。今天的人們,無論看這筆交易多麼的天價,思考的起點都是從1到N,而當時這筆交易實現的是從0到1的突破。

從無到有,是最難的。

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誕生1年多,當時的比特幣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一個名叫拉斯洛·漢耶茲(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付給一個英國人10000個比特幣,讓他幫自己從當地的一家披薩店訂了一份價值30美元的披薩。作為證據,漢耶茲還上傳了照片到比特幣論壇。很多人評論這次交易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幣圈披薩節,有錢難買早知道


拉斯洛·漢耶茲沒想到十年後的比特幣會這麼值錢,如果他知道,他還會交易這1萬個比特幣嗎?

假如他知道了比特幣十年後的價值,在正常的邏輯下,他選擇囤幣而不是用比特幣去換披薩,那麼問題來了,沒有這破天荒的第一筆量化交易,比特幣的價值還會不會出來?

在當時,恐怕沒有人知道比特幣在未來的價值,即便是始創者中本聰,他也沒想到比特幣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模樣。

中本聰帳上有一筆比特幣,從來沒動過,對這麼大一筆財富不聞不問不動,只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本聰哥忘了秘鑰,只能幹看著這筆錢;二是秘鑰在,但人沒了,秘鑰沒人繼承,這筆錢永遠爬在了帳上。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一個人想要完全隱匿自己在網上的痕跡是不可能的,那麼最可能的就是中本聰已經不在人世了。目前市面上蹦噠的歡快的幾個本聰哥,比如澳本聰啥的,都是假貨。

假如中本聰很早就判斷出了比特幣的價值,那麼這筆錢應該會被妥善處理,而不是一直爬在帳上無人認領。由此也可以認為,創始人都不明晰比特幣的價值,其他人恐怕更難預測。

今天老白說,能從一開始拿住到現在的,那絕不是幸運,而是真的本事。go哥認為,可能剛剛相反,能在一開始拿住到現在的,絕不是啥真本事,而是幸運。可能忘了有這筆比特幣,可能掉了私鑰,可能在其它方面也是賺錢的好手以至於忽略了比特幣,等等。

比特幣每4年會完成一次換手,正是有了這樣極高的換手率,比特幣才被大眾熟知,並帶來了炒作的基礎。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市場上的對手方拿著幾塊錢幾十塊錢成本的比特幣來和我們博弈,那是不可能的。

網上讓幣圈人津津樂道的有這麼一件事,是關於長鋏的。

2011年12月21日,一個女生在知乎提問,“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在當天,巴比特創始人長鋏回覆:“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

這條回答被封神。

長鋏牛逼,創建巴比特,宣傳推廣比特幣的知識趣聞,是真本事,但他不是中國的比特幣首富。

幣圈議論的中國比特幣首富,一個是李笑來,自封的,“比特幣首富”很可能是李老師求名博利的一個工具,另一個是吳忌寒,創建比特大陸,主賣礦機,同時挖礦,賣的多了、挖的多了,就成了比特幣首富。

吳忌寒的比特幣首富,很可能名副其實。正如淘金熱時,最賺錢的是賣鏟子、帳篷等工具的人,而不是淘金者。

長鋏和吳忌寒,靠幣圈發達,自然會不遺餘力的宣傳數字貨幣。當然,早期,他們都宣傳比特幣,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利益決定話語,利益在哪裡,宣傳就在哪裡。

今天比特幣展現出來的更多的是貯藏價值和炒作的價值,這些價值是後來演化出來的,一開始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