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上班工作,哪有沒被領導批評過的。

不過有時氣得半死,卻又不敢吱一聲。

怎麼破?今天聊聊溝通。

01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做個思想實驗。

你把兩個文件分類搞錯了,自己沒發現,可領導注意到了,“麻煩”來了。

領導說:小張,來,你過來一下。你看,這是人事簡歷文件,在褐色的檔案袋裡;那是行政文件,在白色檔案袋裡。我上週和你說過,你還記得嗎?人事文件放白色檔案袋。忘了?小張啊,要長記性呀。算了算了這次算了,下次要記住,否則我們的文件要亂了,好不好?

來,你感覺一下,你的感受如何?

等等,思想實驗還沒結束,你穿越回到了開頭。

領導說:小張,來來來,快來。你在公司多久了?你看看這是什麼?(領導從褐色檔案袋裡拉出人事文件)你想起來了嗎?你搞錯了!你是金魚嗎?只有7秒中記憶嗎?我們公司不養金魚,小張,你懂了嗎?希望你懂!

還沒等你從羞辱中回過神來,你再次穿越了。

領導說:小張,你看你乾的,褐色檔案袋裡居然放人事文件,你是想氣死我嗎?(辦公室突然安靜了下來,大家悄悄豎起耳朵)我待會兒去開會,假如剛才我自己不檢查,用了錯的文件,你是想讓我當眾下不了臺嗎?

你的頭皮嗡嗡嗡作響,剛回過神,接著,第三次穿越又發生了。

領導這次心情很平靜,但說出來的話不容置疑:小張,你很認真,把人事文件放進褐色袋子不像是你會做的事。

你:!@#¥%……


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02

思想實驗結束。

以上哪種溝通方式讓你更開心一點?

先別急著回答,因為第二個思想實驗開始。

這次你是領導,你正在準備開會的文件,你發現人事和行政文件的袋子裝反了。

還好你現在檢查了一下,否則一會兒開會你打開文件夾發現文件不對,場面將無比尷尬。

現在離開會還有半小時,早上你安排了小張做這件事,你現在選擇:

A. 自己悄悄把文件裝回來,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B. 為了防止發生類似事件,把小張叫過來反饋一下;

這次你會做何選擇?

你看,當你的立場不一樣的時候,有些動作你是否不得不去做?

“在職場上,希望把事情做正確”,這是你的訴求。

但溝通的複雜性就在這裡。

因為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了四個維度。


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03

馮·圖恩是德國漢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同時他也是一名人際溝通專家,他在最新的著作《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裡,把溝通的四個維度分別描述為:

1、自我表達維度;

2、關係維度;

3、事實維度;

4、訴求維度。

當溝通雙方注意力的側重點不同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成溝通不良導致“雞同鴨講”的衝突。

小衝突如果不去解決,就很容易逐漸積累起來,最後逐漸築起一道你與他人之間的壁壘。

當壁壘產生後,再想去瓦解消融壁壘,就要花很大的力氣。

所以,無論是作為表達者,還是作為溝通信息的接收方,溝通前的準備、溝通時的心態以及溝通後的反思就起著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作用。

這樣講有些抽象,我們舉個生活上的例子來幫助理解。

比如一對夫妻面對面在吃飯,丈夫問妻子:雞翅上黑乎乎的是什麼?

妻子聽了立刻放下筷子說:你要是不喜歡,下次我就不折騰,直接叫外賣吧。

這裡發生了什麼?

丈夫表達的是“事實維度”的客觀描述;但妻子注意力則聚焦在“關係維度”裡丈夫對自己廚藝水平的質疑。

所以你看,誤解就是這樣發生的。

維度不對,溝通白費。


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04

你可能會說,生活不易,我太難了,吃個雞翅膀都要在腦子裡預演對方的想法,累不累?

可在我看來,人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主動吃苦,另一種是被動吃苦

主動吃苦,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行動進擊;

被動吃苦,則是被生活一次次按在地上摩擦,就算躺著反覆捱打,也不願改變自己的無效方法。

所以在溝通這件事情上,假如你能逐漸做到下面3點,甚至能把它們變成自己今後的下意識行為,你花時間看這篇文章才真正值得:

第1點,溝通前注意重點維度。

作為溝通的發起者,在把話說出來前如果能用幾秒鐘考慮清楚自己期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那麼此次溝通就先成功了一半。比如在第一個思想實驗中,作為領導一定是希望本次的溝通結果是小張“別在同一件事情上犯錯誤”。那麼領導在“訴求維度”上就做好了準備。

然後領導可以這麼說:小張,我注意到你把人事文件放錯袋子了(事實),我如果拿著錯的文件去參加會議會十分尷尬(自我表達),我希望你下次能檢查一下(訴求)。

你看,在職場這種“關係維度”很明確的場所,如果你先溝通“事實維度”,接著說“自我表達維度”,最後再強調一下“訴求維度”,後面也不用多囉嗦。那麼從領導的角度來說,是否就不太容易被誤認為是職場PUA呢?

事實、自我表達、訴求用一個比較方便記憶的說法可以縮寫為“事自訴”(獅子速),下次作為溝通的發起方,如果你的訴求是希望對方作出某項改變,那麼溝通前在頭腦裡演練一遍“獅子速”就是很好的辦法。

第2點,溝通中注意對方訴求。

如果你是溝通的接受方,這個時候千萬千萬注意別被情緒左右,而是去聽聽對方所說的內容背後,到底有什麼訴求?

除非你是“領導不聽話就辭職的00後”,或者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任性。

正因為你作為普通人沒有辦法改變別人,更不可能要求領導必須按照“獅子速”的方式來和你溝通,所以作為下屬如果能掌握“溝通中注意對方訴求”的技巧,你就很可能超過身邊90%的人。

因此,當你面對“你是金魚嗎?只有7秒中記憶嗎?我們公司不養金魚”這種挖苦,你要麼把自己變得足夠強大,強大到有隨時可以選擇領導的能力;要麼也可以選擇平靜地認慫:是的,我錯了,這種錯誤我不會再去犯第二次。

這樣你至少在溝通的維度上比較高,然後你在幾個小時以後還可以按照下面這種做法來進行更有效的下一步。

第3點,溝通後對“溝通做溝通”。

是的,一次給你帶來較大內心情緒波瀾的溝通值得你去對“溝通做溝通”,這種溝通被稱為“元溝通”。

你可以再約一下領導,在沒有第三方在場的情況下,用“獅子速”的溝通方式,和領導就你們之前的“溝通做溝通”。

你可以說:領導,剛才您在那麼多人面前用金魚的類比批評我(事實),我感到特別難過(自我表達),希望領導您以後能用一種平和的方式給我提批評建議(訴求)。

你不要以為這就結束了,在這類溝通中,你還需要再加一個步驟:我打算這麼做……(方案),您看看是否有效?

你看,這樣一來,一個小的情緒衝突就大概率被瓦解了,你也就不容易和自己重要的互動對象形成心理上的壁壘了。


這不是職場PUA,這可能只是好人用錯了溝通維度

最後的話

有一個思維模型叫做“漢隆剃刀”:斥之以愚,勿斥以惡。

意思是說,

如果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溝通中造成的傷害,大抵如此。

而倘若你能清晰地分辨溝通的四個維度:

1、自我表達維度;

2、關係維度;

3、事實維度;

4、訴求維度。

重點關注三個重點:

第1點,溝通前注意重點維度;

第2點,溝通中注意對方訴求;

第3點,溝通後對“溝通做溝通”。

那你可能就走在了成為一個溝通高手的路上。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每次為你凝結一個知識結晶,每次都讓你進步一點點。

我是行為心理的研究者和踐行者,《行為上癮》作者,我是何聖君,我的文章會定期更新,和你分享我的心得和認知,為了不錯過對你有用的內容,請你關注我,讓我們保持連接,一起擁有睿智的靈魂。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