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1946年7月20,大同戰役打響,此戰我軍陣容相當豪華,指揮部集中了兩大元帥賀龍和聶榮臻,而在第一線負責臨機決斷的,是後來的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張宗遜。

大同是平綏,同蒲鐵路的交匯點,連接晉冀的交通要衝,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此時大同控制在閻錫山手裡,橫亙於晉綏及晉察冀兩大根據地中間,猶如芒刺在背。

因此我軍對大同志在必得。

當然,此前蔣介石和閻錫山也已經覺察到,中共軍隊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大同。因此閻錫山在大同部署了近2萬人的兵力,蔣介石也陸續將大批糧食和軍事物資空運大同城內,準備憑藉堅城固守。

國民黨大同守將楚溪春,是閻錫山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非常之勇悍,他“隨身攜帶安眠藥,睡覺時也把手槍壓在枕頭下面,準備一旦城破就自殺殉國”。

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7月31日,進攻大同的外圍戰鬥展開,經過30多天的激烈戰鬥,佔領了外圍所有重要據點和東關,逼近大同城下。

眼看大同危在旦夕,楚溪春連連向閻錫山告急,請求增援。

這個時候閻老西也非常無奈,此時太原到大同鐵路已被切斷,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只能向蔣介石求援。

實際上,閻錫山和蔣介石都清楚,此時大同唯一的希望,是駐紮在歸綏的傅作義部。

不過傅作義可不是什麼活雷鋒,大同不屬於自己的戰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佳的策略是按兵不動,保存實力。

蔣介石這個老江湖自然知道,不給點甜頭,傅作義是不可能全力救援大同的。於是他大手一揮,將大同劃歸傅作義的第十二戰區管轄。

傅作義一聽喜出望外,大同是煤都,盛產烏金,對於久處貧瘠不毛之地的傅作義來講就好比一個絕世美人,那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他馬上同意出兵,連矜持都沒顧上。

傅作義這個人,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早在1927年的涿州之戰就聲名鵲起了。在抗日戰爭中,傅作義更是憑藉堅守太原、襲擊包頭、會戰綏西、收復五原,躋身當世名將之列。

所以他在攬下救援太原這趟美差(救下來後歸自己)後,並沒有急於出兵。

在對著地圖研究良久後,傅作義將手指向了一個地方,對手下說道,這裡,將是我們的用兵之地。

這個地方,就是集寧。

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集寧確實是一個完美的攻擊目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且有一箭雙鵰的效果。攻下集寧之後,向東南可出兵豐鎮、隆盛莊,從後方迂迴包抄進攻大同之我軍;向東可出兵尚義,張北,直接威脅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所以傅作義打集寧絕對是個攻其必救高招。

目標確定後,傅作義隨即制定了作戰計劃。

傅計劃兵分三路,北路由陶林兵進集寧,南路出歸綏,犯涼城,中路出歸綏攻卓資。3路人馬中以中路為實,兩翼是虛,僅為疑兵。

傅作義的這一手玩的非常漂亮,是圍魏救趙的升級版可以將真實的戰略意圖留到圖窮匕見的那一刻。

1946年9月3日,傅作義的頭號戰將,暫三軍軍長董其武率主力暫三軍之暫十一師,暫十七師,及另一主力35軍安春山之新31師共1.3萬人,由中路出動;孫蘭峰之騎兵主力共3千餘人由北線出動,兩軍為一線進攻部隊,猛撲卓資。

35軍郭景雲之101師,李銘鼎新32師、衛景林的機動部隊,劉春方騎四師為二線部隊,隨後增援。

傅軍出動時機選擇的恰到好處,此時我軍主力正處在全力掃清大同城關的吃緊時刻,很難轉身對付傅作義。

暫三軍經福生莊向卓資進發,新31師由陶林向卓資東北挺進,兩軍會師後,由暫三軍暫17師與新31師對卓資山進行東西夾擊。101師及機動部隊隨後跟進,準備支援。北線敵之騎兵迂迴進攻集寧西北之大小土城,威脅側翼。南線敵之騎四旅攻佔卓資山之外圍據點毫切。

此時我軍仍然判定敵之意圖為直接救援大同,不虞有他。大同前線指揮部給駐守卓資山的王尚榮打氣,3天,獨一旅只需要守3天,援軍必到。

王為此對卓資山的防禦做了精心的準備,有防守高地的,有預備尾隨敵軍反衝鋒的,最後又將精銳的714團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支援各個防禦點。

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1946年9月5日拂曉前,在一個炮團強大的炮火掩護下,傅軍新31師,暫11、17師向卓資山陣地猛攻。

中午12時許,西山頂二營陣地失守。

緊接著,北線敵軍佔領了頭道溝東面高地後,迅速向卓資山南迂迴包抄。沿鐵路南側進攻之敵也突破一營陣地,從西面向卓資山迂迴包抄。

此時王尚榮才意識到大事不妙,自己完全沒有預計到敵人的這一手,負責機動的714團主力離得太遠,鞭長莫及,為了避免被包圍消滅,唯有撤離了。

原定守3天,實際只守了8個小時。

這是王一生中打得最不順手的一仗,在對手教科書式的運動包圍戰術之下一敗塗地。傅作義部隊的戰術素養確實是相當高的。

在敵人已經佔領卓資山的情況下,我軍仍然沒有判斷清楚敵之主攻方向,看起來,華北的情報工作有待改進。

此時中央軍委估計敵軍可能有3種動向。一是呆在卓資山不動;二是向涼城推進(仍舊考慮涼城、豐鎮為敵之主要增援路線);第三才是進攻集寧。因此決定將我軍主力開到涼城附近的麥胡圖集中,靜觀其變。

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無論對手採取哪一種方案,我軍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做出應對,為後來戰略目標的調整創造了條件。

1946年9月7日,傅之主力暫3軍之暫11、17師,35軍新31師經平綏鐵路以北的火石壩秘密東進。8日,到達集寧西北地區隱蔽集結。

9月8日晚,我軍終於獲悉傅部已經東進集寧

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在搞清楚敵軍圍魏救趙的戰略意圖後,賀、聶二帥決定來個針鋒相對,放棄主攻大同的目標,主力開赴集寧,以優勢兵力圍城打援,兩晉軍區僅留楊成武縱隊和地方部隊繼續進攻大同、牽制敵軍。

還好,集寧的防守相當強硬,敵人屢次強攻未果,看來我軍雖然失了先機,但仍有機會逆轉戰局。

得知共軍主力迫近,董其武慌得一逼,尼瑪,圍魏救趙看來需要魏、趙隔得足夠遠才行,現在共軍分分鐘就要圍了我啊。

集寧看來是進不去了,趕緊招呼兄弟們退守集寧西南部的高地吧。

11日上午11時,我軍開始發起反擊,將敵人團團包圍,激戰至12日晨,攻克了敵人據守的大部分要點,殲滅了敵暫編第11師大部、暫編第17師第3團共5000餘人,並將其餘的敵人壓縮在集寧城西南面之臥龍山腳下及西、南營房的狹小地區。

這個時候輪到傅作義叫苦不迭了,因為暫編第3軍的電臺被毀,失去了聯繫,本想幫一把老蔣順便把太原搞到手,現在看來只怕要把老本賠進去了。

就在此時,我軍的進攻卻莫名其妙的停了下來,12日整整一個白天的時間裡,竟然沒有組織進攻,錯過了第一個全殲敵軍的機會。原因嘛,就是我軍傷亡太大,需要調整。

這就有些離譜了,狹路相逢勇者勝。仗打到短兵相接的這一步,戰術什麼的已經不重要了,就看誰能咬得住。你需要調整,敵人更需要調整,只要能扛下來就離勝利不遠了

現在我軍主動按下了暫停鍵,利用這個難得的喘息之機,董其武重新整頓部隊,並且恢復了與傅作義的聯繫。

傅告訴董其武,現在是華山一條路,只有拿下集寧,才有一線生機

12日中午,在傅作義調來的飛機配合下,董部終於突破我軍陣地,攻佔了集寧城西南角。

就在此時,大同前敵指揮官張宗遜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讓毛澤東高呼“此仇不報,誓不為人”的那一仗,傅作義勝在何處?

圍城打援的戰術聽起來非常簡單,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能夠拿捏到位的無一不是傑出的戰術大師。因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臨機決斷,固守一個目標太過僵化,反倒會適得其反

比如此時的張宗遜,拘泥於原定的打援的戰術目標,在郭景雲101師兇猛來援時,馬上決定停止對集寧內外傅軍的圍殲,抽調大部主力,西出大腦包山,意圖首先殲滅援軍101師。

如此一來,兩個方向都無法形成優勢兵力,既未能及時戰勝101師,又未能將董部逐出城外。

那邊老謀深算的傅作義,則在此時催促一部援軍趕到集寧,與董其武會合,順利拿下了集寧。

13日晨,騰出手來的董其武部向小腦包山攻擊,以策應101師東進,夾擊我打援部隊。

13日中午12時,35軍李銘鼎新32師,騎四師尾隨101師前來增援,向我軍陣地猛攻,至此,傅作義的中路主力全部會集我軍的打援戰場,敵人的兵力驟增到六個師。

結果沒有懸念,我軍的打援行動宣告失利。

傅作義隨即派出援軍向大同增援,大同亦無法再攻,楊成武縱隊不得不撤圍大同了。

自此,傅作義的圍魏救趙,解大同之圍的戰術目的順利達成。

在集寧打了勝仗的傅作義得意洋洋,在報紙上搞了一個版面寫小作文,又是自我吹噓,又是向共產黨喊話,氣得毛澤東大發雷霆,聲言“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兩年後,華野圍殲傅作義的王牌35軍,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