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葉永烈先生》

《葉永烈先生千古》——獨釣寒江雪於2020年5月15日

忙碌了一週,拖著疲憊的身軀剛回到家裡,就被頭條裡蹦出的一則消息所震驚:著名作家葉永烈,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因前列腺癌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真的不敢相信消息是真的,趕緊又打開搜狐、鳳凰網,證實消息確是真的,葉先生真的逝世了!!!可能是太喜歡拜讀葉先生作品的緣故吧,所以才不相信這是真的。初識葉先生的作品還是九十年代初剛參加工作時,通過閱讀《南方週末》報紙,上面偶爾刊登或連載葉先生的作品,那時就已被葉先生的作品所深深感染,也是從那時開始對葉先生的著作愛不釋手。葉先生本是以科普小說叢書開始創作的,如《十萬個為什麼》(合作)、《小靈通漫遊未來》,這兩部科普著作可以說是風靡了整個八十年代(或許以前也風靡過,只是我那時正在上小學中學,剛知道而已,那時我不知葉永烈為何許人)。從《南方週末》報紙延伸閱讀的是葉永烈先生的長篇紀實文學著作,深深的被先生獨家專訪,探賾索隱,史海鉤沉,一氣呵成的作品所吸引感染,因為先生作為當代作家的傑出代表(當代作家我最喜歡的一是葉永烈,一是臺灣的高陽),從最初的科普作品轉向了長篇紀實文學的創作,這些年來也先後拜讀了先生的長篇紀實文學著作《胡喬木傳》、《傅雷與傅聰》、《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他影響了中國—陳雲》、《江青傳》、《陳伯達傳》、《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特別是從先生的《歷史的絕筆》和《走進歷史深處》,讀到了先生創作時的獨家採訪手記和歷史背後的諸多細節。葉永烈先生寫作始終堅持“大題材、高層次、第一手”,自稱寫傳記作品三十餘年,“從不東拼西湊”。從來都是獨家專訪,想方設法接觸當事人獲取第一手資料。在長期的寫作中,葉永烈先生養成了思路通暢,一氣呵成的習慣。其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寫成,很少有寫了一半重新再來的。葉永烈先生是《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的特約記者,他有經中宣部或中辦特批的獨家採訪權,例如他曾採訪過很多經歷過歷史沉浮的大人物或是歷史上存有爭議的大人物。他採訪過共產黨早期人物陳望道、羅章龍,中共領導人陳雲的夫人于若木,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他採訪過毛澤東的兒媳劉松林、侄子賀麓成(即毛岸成,毛澤覃與賀怡之子);還有傅雷的兒子傅聰傅敏;文革風雲人物陳伯達、王力;他也曾於彭加木失蹤後的第一時間趕赴羅布泊進行實地調查採訪彭加木的失蹤過程;他還採訪過蔣介石的“女婿”陸久之,陳獨秀的機要秘書鄭超麟,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等等。他與這些採訪者都有書信往來,有的還有錄音圖片(這些資料後來他都捐給了上海圖書館)。他為了獲取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的真實人生,他就曾遠赴莫斯科、巴黎、倫敦、德國、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臺灣、日本、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等多地,實地採訪搜尋第一手資料。這是葉永烈先生的創作風格,因為他準備好素材後,他就會一氣呵成。

葉永烈先生於2014年4月28日將自己一生的創作素材資料包括採訪錄音磁帶、參考文獻、名人信件、採訪筆記、手稿和照片等共計32箱,數量超過一卡車,捐贈給上海圖書館收藏,後續又以每次10箱的數量分批捐贈給了上海圖書館,這些資料有的是史上僅存的。據說在捐贈之初葉先生就已感覺前列腺有了症狀,沒想到葉先生最終還真是被前列腺癌奪去了生命。2葉先生在向上海圖書館最後一批捐贈時曾笑談:等我故去後,到上海圖書館找我。沒想到一語成讖。

也恰是在捐贈過程中,葉先生於2015年開始了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僅用三年時間即完成了《東方華爾街》、《海峽柔情》、《邂逅美麗》上海三部曲近135萬字的創作,還沒有機會拜讀,沒成想先生卻駕鶴西去了。

葉永烈先生的作品沒有感情的渲染,更沒有演義的成分,有的都是對歷史細節的描述和相互引證,體現的是對歷史人文的尊重。拜讀葉先生的作品能夠讓人走進歷史深處,給人以啟迪,教人以辯證,使人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和解決問題。讀葉永烈先生作品,獲益匪淺!

葉永烈先生一生創作成果豐碩,皓首窮經,著作等身,他為後人留下了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寶貴歷史文化財富!

願葉永烈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