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我剛進去不到5分鐘出來,怎麼又要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居民楊女士和父母同住江岸區花橋街道聚才社區,近日,楊女士上門為父母送了點蔬菜,進去沒多久,出來時還要要出示健康碼,這讓她有些不耐煩。

負責值守的下沉幹部楊暢耐心跟她解釋道,“現在還不能有所放鬆,希望理解。” 從2月9日下沉至今,楊暢與同來自武漢農商行的15位同事下沉聚才社區,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直到不久前,才有兩位同事因工作原因回本單位上班,不過又替補了2名同事。

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聚才社區書記介紹,社區一直實行著兩級封控,進出社區大門時需要亮碼測溫,居民進入自家樓棟時,還需要測溫亮碼。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四必”:身份必問、口罩必戴、體溫必測及信息必錄。

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蔡曉詩說,社區是有著3000多戶居民,常住人口近萬人的老舊開放式社區,一共有20餘個出入口,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只保留了8個出入口。

然而,社區僅有10名工作人員,除了值守外,還要做好排查發熱人員和民生物資保障的工作,給轄區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買藥送藥,為非發熱的困難居民提供出行服務等工作。

面對人手不夠的矛盾,蔡曉詩便想著利用社區“新市民”的力量,先後組織成立了“新市民志願者服務隊”“下沉幹部服務隊”“黨員服務隊”,一直以來與社區一道,參與到社區的消殺、防控和保供中來。

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社區內有兩個大型的菜市場,蔡曉詩把社區小商戶組織起來,成立小商戶聯盟志願服務隊,為轄區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物資採購及配送服務,解決了很多老年人和弱勢群體不會團購、行動不便無法保障生活的困境。

居民段辛莉夫婦在社區內經營者一家副食店,小區封控以後,夫妻倆就自願加入志願隊,卡口值守、送菜上門,一直堅守著。

自武漢有序復工復產以後,不少居民需要出社區上班,社區便把每一個復工上班的居民編上號,上班出值守點時只需要報編號,然後測溫亮碼登記即可。“這樣可以極大的提升進出效率。”蔡曉詩說。

在社區東南門,志願者和來自武漢市發改委的下沉幹部一同在值守,居民進出主動掃碼、配合測量體溫。同時,下沉幹部馬朝暉還會給每位居民發放一份“社區疫情防控治理問卷調查”表,請居民填寫。馬朝暉說,自己來自發改委,本身就是做研究工作,便利用特長做好“信息調查員”,居民可將社區工作還有哪些不足、防疫工作有哪些建議等反映出來,然後與社區一道研究,查漏補缺。

來源 | 楚天都市報

江岸區聚才社區實行兩級封控 為復工上班居民編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