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封控效果 江岸區這個社區施行人員分流進出

優化封控效果 江岸區這個社區施行人員分流進出

近日,江岸區球場街道貨捐社區融科天城二期的小區廣場,數十位居民正等著通過封控點出小區。

在小區保安的引導下,人們自覺在隔離繩的隔斷下分列兩隊,一隊是急著出門上班的年輕人、一隊是出門買菜、辦事的老年人。

封控卡口一分為二,成了兩個“小卡口”,6名值守人員也分成兩隊,一隊負責為年輕人掃碼、測溫,一隊負責為老年人掃碼、測溫、開出入登記卡。

進出人員分流,能在確保嚴格執行封控規定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人員的進出效率。這一創意,來自於社區支部黨員會上的一次“頭腦風暴”。

貨捐社區共有居民3005戶、9868人,下轄融科天城1至4期,原本有15個出入口,疫情發生後,只保留了6個出入口作為封控點。

3月下旬,武漢市復工復產的企業逐漸多了起來,需要外出上班的小區居民,也越來越多。尤其在工作日的下午5至7時的時間段,每個封控點常有數十人需進入小區。

沒幾天,小區多個封控點陸續發生4起居民間的爭吵。原因很簡單——年輕人急著出小區趕車上班,隊伍裡的老年人卻用不熟手機掃碼,一會沒開網絡、一會手機卡頓,隊伍通行效率很低。

“人員混流降低通行效率,不僅容易引發居民間的矛盾,也容易引起人員聚集,造成安全隱患。”3月28日,貨捐社區連夜召開支部黨員會,封控點的值守人員、網格員全員參加。社區黨委書記劉琳拋出這個問題。

“在社區治理中,有個方法叫黨員分類管理,意思是根據每個人的興趣、特點等,對黨員實行分類管理。”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一個念頭在劉琳的腦海裡“靈光一現”——何不試試人員分流管理?

第二天,貨捐社區在所有封控點實施人員分流措施——將每個封控點一分為二,復工復產的年輕人和外出辦事的老年人分流進出,既確保年輕人快速通過,又保證老年人進出手續不錯漏,問題迎刃而解。

以黨建為引領,貨捐社區正不斷適應新的疫情防控形勢,優化社區封控效果。

“目前,社區有68名下沉幹部,分佈在各個封控點擔任值守工作。但可以預見,下一步,這些下沉幹部終歸是要回歸原單位、原崗位,迴歸本職工作的。因此,社區必須提前培養出足夠的隊伍,來承接下沉幹部撤離後,空出的值守崗位。”劉琳想到了社區黨員這支骨幹力量。

貨捐社區原有一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28名隊員主要是退休老黨員。劉琳鼓勵這些老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老帶新,挖掘年輕黨員資源。

2月23日,貨捐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全新升級,隊員增加至48人,不乏30至40歲的社區年輕黨員。隊伍職責也從以前的治安巡邏,升級為全面參與社區的值守、宣傳、巡查、群眾幫扶等多項工作。

“社區封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續堅持。”3月1日,28歲的年輕黨員餘毅加入貨捐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他坦言,疫情初期也曾害怕,是社區老黨員何國安多次交流,幫他打開了心結,“我們作為黨員,應該為社區出一份力。”

來源 | 湖北日報

優化封控效果 江岸區這個社區施行人員分流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