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父親生前是一名醫生,

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我想,如果他泉下有知,

一定希望我堅強起來,

把愛的溫暖傳下去……”

這是武昌區積玉橋街四清里社區

黨委書記、主任曹微

寫在戰“疫”日記裡的一段話。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2月14日,正在崗位上忙碌的曹微接到噩耗:父親因為新冠肺炎離世。而那一刻,她的母親同樣患新冠肺炎正掙扎在生死線上……


從2月初父母確診到父親離世,她都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沒能去探望過一次,此刻她的內心遭受著巨大煎熬。


“我是社區黨委書記,要對數千名居民的生命健康負責。”最終,曹微擦乾眼淚,寫下了上面那段話,把這份愛帶給轄區更多有需要的居民群眾。


近90天,這位“小巷總理”沒有休息過一天,日以繼夜地堅守崗位,用忠誠和擔當兌現承諾和信仰。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舍我的小家為我們的大家


今年46歲的曹微,說話做事幹脆利索。2018年社區換屆後,成為了四清里社區的“當家人”。


四清里社區是由老舊和新型物業組成的綜合型小區,高齡老人多、困難老人多、低收入居民多,還有大量流動人口,平日管理服務難度就很大,疫情防控工作更是千頭萬緒。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1月21日,接到上級疫情防控任務後,曹微放棄了與父母家人難得的春節團聚,第一時間回到崗位。


誰承想,這竟是和父親的永別。


2月初,她的父母雙雙確診入院,那段時間,電話是她和父母的唯一聯繫渠道,只要能打通電話,她就十分欣慰。


最後一次通話,父親病危,只能在電話中一遍一遍地喊她的乳名,而她也只能一遍一遍地回答:“我在,我在……”


父親的離世沒有使曹微消沉,而是更堅定了她服務居民的決心。


她帶領社區工作者加班加點,挑燈夜戰,制定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她組織社區網格員、黨員志願者、下沉黨員幹部對社區人員情況進行地毯式摸排登記,每天一摸排,每日一上報,絕不漏一人一戶;

她帶領社區幹部通過武漢微鄰里、小區業主微信群、社區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相關信息,發動群眾相互監督,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堅守一線,一天不歇,家裡人當然擔憂和心疼,特別是父母確診後。但他們理解我,給了我最大的支持。”最讓曹微欣慰的是,平時大大咧咧的兒子突然變得“絮叨”起來,一天一個電話叮囑她做好防護,愛人更是主動包攬了家務活,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社區帶頭人

就是得把自己“豁出去”


戰“疫”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針對社區陸續出現的疑似及確診病例,面對群眾當時的恐慌心理,曹微沉著應對。


她整合物業公司保潔隊伍、小區黨員志願者隊伍,對樓棟及小區公共場所全面消殺;成立黨員先鋒隊,劃定責任區,把工作落實落細。


她帶頭上門,為隔離人員代買生活物資、防護用品,細心監測他們的身體狀況,並對進行心理疏導,疏解壓力。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臨危不避險,逢難不退縮。同事們都說:“遇到難事,書記總是第一個上。”將近90天的戰鬥中,社區疫情各項動態,曹微全部做到心裡有數。


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市社區封控措施不斷升級。2月14日中午,社區居委會接到通知,緊急製作居民臨時通行證,每3天一戶限一人出門購物。


時間緊任務重,曹微馬不停蹄地和同事們挨個樓棟張貼通告,並通過“小喇叭”各個小區巡迴播放。與此同時,積玉橋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就封控進行大力支持指導,轄區志願者和骨幹同心協力設法搞好“硬隔離”。


有的小區不具備封閉條件,他們就想盡一切辦法改造。當夜24時之前,社區7個小區全部做到只留一個出口,全面實現“硬隔離”。

同時,在曹微的帶領下,全體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和志願者共同發力,24小時輪班值守,嚴防嚴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外面有你們在,我們放心。”每當聽到這樣的話語,曹微就十分欣慰。“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是社區帶頭人,就是得把自己‘豁出去’,就要衝在一線,守住防線。”曹微說。


未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收起眼淚,堅定守護數千居民...

用心用情服務

必須真交心、動真情


實行嚴格封控後,只有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才能讓他們安心“宅”在家。


一天晚上8點鐘,一位居民來到居委會,說他要給住在外面的老母親送生活必需品。因為現在實行封控,母親不能出門,基本生活物資都快不夠了,心裡十分著急。


瞭解情況後,曹微當即跟這位居民說:“規矩大家都要遵守,您的困難也確實需要解決。這樣吧,您把給老母親的物品備足,明天上午我派網格員和愛心車司機送到老人那裡,您安心在家,有需求打我電話。”這位居民非常滿意,連連稱謝。第二天,包裹按時送到,解了他老母親的燃眉之急。


社區高齡老人多、重症病人多,求醫問藥是個大問題,加之柴米油鹽、生活用品……社區封閉管理後,居民的日常生活物資保障迫切而龐雜,曹微總是想方設法解決。


⚡為給居民們提供物美價廉的蔬菜,曹微帶著愛心車司機和社區志願者去尚能正常營業的白沙洲批發市場考察,逐樣詢價,選定商戶定期為居民供應菜品。


⚡為解決居民購藥難問題,社區從4個愛心車司機中,專門抽出一人負責買藥,同時設一名網格員專門負責分發。


⚡社區尿毒症患者沈師傅,每週一、三、五都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做透析,社區都安排車輛準時接送;


肝癌晚期患者耿師傅,在集中隔離期間突發腹部積水腫大,病情危急。此時的武漢,醫院多被徵用應對疫情,一時難以入院救治。曹微一方面通過電話不斷安撫患者情緒,另一方面多方求助,讓耿師傅順利入院並得到及時治療。


“最難忘的事情就是轄區內無論是冠肺炎還是非新冠肺炎的病人,通過我們的努力,都得到及時救治。”曹微說。


⚡孤寡老人、殘疾人、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家屬需要特別關照。武印二村的黃婆婆今年80歲,1月底,兒子、兒媳先後去世,老人情緒波動很大。曹微多次上門安撫老人,時刻關注其身心健康,並送去生活物資和防護用品。


當前,社區居民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但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艱鉅,社區防控絲毫不能鬆勁。


“用心用情為居民服務,必須真交心、動真情。我們將堅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團結一心,善作善成,把黨交給我們的工作做好,把老百姓身邊的事兒辦好!”

曹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