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案例

幾天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媽媽在網上尋求其他寶媽的幫助。原因竟然是他的兒子太粘人了。微微(化名)兒子琦琦今年五歲了。

一般這麼大的孩子都應該已經學會在家裡自己吃飯,能夠基本的自理,平時也可以自己去找其他的小朋友玩。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可是琦琦太依賴大人了,平時做什麼事情都只會指使他人去做,自己從來不動手。因為家裡面只有這一個小孩兒,所以全家人都特別的寵愛他。

平時薇薇和她丈夫工作會比較忙,所以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由公公婆婆負責照顧琦琦。作為爺爺奶奶非常的疼愛琦琦,平時家裡吃飯都是奶奶端到琦琦面前讓琦琦先吃,等琦琦吃飽了之後,爺爺奶奶再吃。

爺爺奶奶平時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好琦琦,每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琦琦的身上。琦琦在家裡就是一個小太陽,所有的人都會圍著他一個人轉。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可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其他的小朋友在幼兒園裡都可以自己吃飯,喝水,可是琦琦不會,連喝杯水都要其他人遞到他嘴邊。這件事情讓微微也很崩潰。

微微的兒子琦琦,他非常的依賴家人,這會成為他的缺點,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帶來不利的影響。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均衡發展,追求做一個全面的人。可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缺點。這令我想到了一個非常久遠的理論,木桶效應。

什麼是木桶效應?

這個效應所想的就是一隻木桶裝水的多少,不是由組成它最長的那塊板所決定的,而是最短的那塊。

木桶的每一塊板都用來比喻著人或事的每一個方面。這一個效應通常就是來警示人們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或者是短處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他提醒著我們要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許只是某一個習慣,或者是某一方面不太擅長。這些都會成為短板,限制我們的全面發展。

所以我們要彌補這些短板,不能讓他限制了我們的發展。在孩子早期教育的時候更要注意這一點,在這個時候孩子各個方面都還沒有固定,可以全面發展孩子的能力和性格。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雨露均霑,智力開發非常重要,但情商的培養也必不可少。教育的不均衡會使孩子將來發展失衡,對於孩子比較薄弱的方面,家長要善於觀察,找出問題的所在。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全面發展,當孩子表現出有哪一方面的不足時,家長就會幫著孩子彌補。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希望孩子能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可是往往就是父母過多的干預孩子,導致孩子不夠獨立,太依賴父母就像羽翼之下生存的小鳥,永遠沒有辦法成為雄鷹。

缺乏獨立會給孩子帶來的壞處

1.生活不會自理

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由於父母和上一輩家長溺愛即使非常的聰明,但在生活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弱。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很多時候就表現在,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天黑了一個人不敢回家,需要有其他人陪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選擇自己獨立面對解決它,而是尋求其他人的幫助。不論在生活上還有情感上都太過於依賴他人。

2.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在家裡往往全家人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他的生活不能自理。去到學校之後往往沒有辦法和其他同學共同完成任務。

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嘲諷,他的內心也會逐漸變得自卑。會變得越來越不合群,沒有辦法和其他人相處。

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會看到類似的新聞,因為父母的寵愛,孩子上了大學不能夠自理,最終被退學。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湘潭大學曾經錄取了一名被人們稱之為神童的學生,他的名字叫做魏永康。13歲成為一名大學生,之後又進入了中科大的物理研究所。但是在進入中科大兩年之後,他被勸退了,原因是因為他不會自理。一個20歲的人不知冷熱,不會和其他人交流。

就因為生活不能獨立,離不開母親的懷抱,不會人際溝通,讓本該有輝煌人生的他走上了平庸的道路,這不禁讓人惋惜。

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智力發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個人素質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去教育他如何獨立的生活。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如果等孩子長大了,遇到他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父母再去教育他獨立就已經晚了。意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獨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

很多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父母去完成。父母要做到的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父母也不要干預孩子,讓孩子學著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事情,即使有些不對,事後再去糾正他。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這樣可以讓他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偶爾父母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明白父母的辛苦。

2.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對失敗

很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新聞,一些學生因為經受不住一些小挫折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也是由於他們不夠獨立,遇事不能夠沉著冷靜的去處理。

被父母“寵”出來的依賴,木桶效應:這塊短板應該由孩子自己補

長大後有些困難父母沒有辦法幫他解決,自己也沒有辦法去面對。所以父母在小的時候就要讓他學會勇敢的面對挫折。積極的去鼓勵和引導他,尋找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易卜生先生曾說過,“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獨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