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比親爸還好的後爸嗎?3個隨母再嫁的孩子自白:心態好最重要

常有一句俗話說:“有了後爸,就有了後媽。”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母性讓位於人性、而人性妥協於現實。一個男人永遠沒有辦法真心接納孩子不是自己血脈,而一個女人只要再嫁,必定也將有意或無意屈從於這個男人的意志,把自己對孩子的天然母愛,壓抑到最低。


所以很多人認為,隨母再嫁的孩子,是最沒有話語權、最受人欺負、也最可憐的。

在這個觀念的基礎上,我經常會看到類似的讀者留言:

“父母離婚了,孩子當然還是跟著爸爸啊。要知道,如果跟了爸爸再婚,孩子除了媽媽全家還是親人,如果跟了媽媽再婚,孩子除了媽媽身邊就沒有一個親人了呢。”

對於這樣的言論,晴朗總覺得未免太偏頗。

誠然,因為男性天然破壞力大的特質,一旦遇到渣後爸,後果往往比渣後媽嚴重得多;但只要婚姻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始於尊重、自愛和善意,就無所謂“父母再婚孩子就必然有缺失”的說法。

而且女性較之於男性,往往更在乎這份天然的親子聯結,所以就晴朗所接觸到的這些案例來看,反倒是爸爸再婚後不管孩子的居多——因為後媽會拉著丈夫,把注意力轉向新的家庭、新的兒女。

一說到再婚,這個社會總是對女人的偏見更甚,由此更覺孩子可憐。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不要以為每個女人,都會為了嫁個男人就置兒女幸福於不顧。跟著爸爸的孩子,更有可能遇到“有了後媽就有後爸”的情況;跟著媽媽的孩子,也有可能遇到比親爸還親的繼父。

這個世界上,壞的、好的、不壞不好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任何關係中。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生命個體千差萬別、生活體驗冷暖自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選取了三位隨母再嫁的孩子的真實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與繼父的關係,也看看他們是如何在這微妙的關係中獲得平衡、理解人生的。

真有比親爸還好的後爸嗎?3個隨母再嫁的孩子自白:心態好最重要

到底是誰,給繼父披上了狼皮?

小A逢人就會吐槽自己的繼父,感嘆自己在這個重組家庭中的可憐地位。

19歲的她,回家晚了一點發現沒帶鑰匙,一推門,發現繼父居然把門給反鎖了。她當即發飆,狂踢大門。她認定就是對方使壞,誠心不讓自己回家。

小A隨母親進入這個重組家庭,已經快10年了,這10年裡,她無時無刻不在以哭和鬧的形式,來要求自己的權利、強調自己的存在。她總覺得若不是自己這樣,就一定會被繼父一家欺負。

可真實的情況就是,繼父確實是個老實人,這麼多年始終不曾虧待她。自己兒子大專讀完就去工作了,卻一直供她讀完研究生。兩個兒女,一人一套房,把地段更好的一套給了她。

哥哥結婚,便先裝修,小A不幹,說繼父偏心兒子。後來繼父給她來裝修,她又嫌檔次不夠、覺得繼父狡詐奸猾,就是做個樣子隨便來打發她。

其實小A也承認,繼父是個好人,正因為是好人,才讓她這麼一次次作天作地。她好像試探著底線,看看繼父到底有沒有忍不了的一天。如果到了那一天,小A彷彿就可以舒一口長氣,為自己的不長進、不開心、不幸福找到藉口。

你看,如果一個人要認定對方是“壞”,那麼對方不論做了什麼,他都能挑出不是。

在普通的二胎家庭裡,如果有個孩子被父母這麼對待,那就算偏心溺愛了,小A不知道,她原本很幸運、原本也可以很幸福。

所以到底是誰,給繼父披上了一層狼衣?到底是誰,讓小A在這個重組家庭裡,除了媽媽一個親人都沒有?支配小A的那種莫名的敵意和仇恨,到底從何而來?

小A媽媽是未婚先孕,一生下來就沒見過親生爸爸。未婚單親媽媽的故事,從來是街坊茶餘飯後的談資,從小到大,小A都在周圍人憐憫、嘲諷、鄙夷的目光中長大。她羨慕別的小孩有爸爸,她一直等待著一份父愛,而正因為這份等待如此遙不可及,她便逼迫逃避、逼迫自己憎恨。

其實,她是在向自己的繼父追討一份失落的父愛啊。

當她無意識地覺得,繼父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如父親一般的男性,她便任性無度地向他索取,把她童年時對父親沒有實現的期待盡情地釋放。其實她並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把這個後爸,當成了自己的親爸。只是,她從來不明白,要如何跟父親相處。

真有比親爸還好的後爸嗎?3個隨母再嫁的孩子自白:心態好最重要

10年後,我才終於改口叫他一聲“爸”

父母在小B6歲時離婚,親生父親陪她的時間不多,但她覺得那有限的畫面,還是充滿溫暖的。所以她的內心裡,一直希望父母能夠複合。

可是媽媽告訴她沒有可能了,親生父親去了別的國家,而她也要和另外一個叔叔結婚了。

於是小B本能地排斥這個“第三者”,她覺得就是這個叔叔“勾引”了媽媽,讓她不願再等待爸爸。

在這個重組家庭裡,小B和繼父的關係從來都是冷冰冰但有禮貌,她一直沒改口,管繼父叫“叔叔”。媽媽有時會要求小B改口,繼父只是笑笑說,別逼她,什麼時候她自己想改口再說。

這樣冷淡的關係,一直維持到小B讀大學。大學同學說要來小B家玩,小B硬著頭皮答應了,她害怕同學們看出媽媽的丈夫不是自己的親爸。

可同學到來後,繼父特地請了假,開車領著外地的同學們到附近玩耍,還熱情張羅、親自下廚給同學做飯。飯桌上,繼父和同學們說著小B童年的趣事,不明就裡的同學們對小B說:“你爸可真好啊。”

小B心裡好像緊繃的那根弦突然就鬆了,一聲“爸爸”脫口而出:“爸爸,別說了,怪不好意思的。”說完這話,小B就看見繼父的臉漲紅了,眼睛裡溼潤起來。

其實那一刻,小B也就明白了,繼父早就站在了這個家庭中“父親”的位置上,等待她的認可,等待了10年。這麼多年,她早就知道父母複合是再不可能,遠在海外的生父更是隻成為一個虛擬的代號。要不是自己的心態過不去,何至於讓繼父等待那麼久呢。

真有比親爸還好的後爸嗎?3個隨母再嫁的孩子自白:心態好最重要

我感謝他,但無需牽掛他、孝敬他

小C11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後不到一年,母親就再婚了。那個時候,小C還沒有從失去爸爸的痛苦中恢復過來,他覺得母親未免有點無情,但是也能理解。畢竟,母親再婚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找一個男人來共同維持這個家、來給他過上更好的生活。

很幸運,這個後爸也不是一個渣男,雖然他也帶著一個女兒,但是他仍然對小C不錯。在小C看來,所謂“不錯”,就是不打他、不虐待他、讓他上學、生日的時候也給他買禮物、出去吃飯玩耍旅遊什麼的,都帶上他。

但小C明白,在繼父心中,自己和他女兒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就打個比方,如果他病了,繼父會帶他去看醫生,但如果他女兒病了,繼父不僅會帶他去看醫生,而且還會急得睡不著覺。

小C先參加高考,考得一般,上了一個三本,開學那天,小C自己帶著包袱行囊去報的到。

繼父女兒第二年高考,考的分數跟小C差不多,繼父到處託人找關係,上了一個更好的學校。開學那天,繼父開著車,大包小包送女兒上學,在宿舍床上爬上爬下給女兒安蚊帳。

小C只是告訴自己:看開一點吧,女孩子到底嬌貴些,需要照顧。

小C說,對他而言,他對後爸既不親近、也不埋怨。他從不期待後爸能像親爸那樣,讓他像個孩子一樣渴求來自父親的照顧和保護。

他感謝繼父對自己的付出——主要是付出了金錢和容忍的耐心,除此之外,很難再有依戀、崇拜、或者其他感情。他對繼父的所有期待,只是希望他能夠好好對待自己的媽媽。

他會照顧好自己長大、成家,婚禮上他會讓繼父和媽媽一起作為長輩接受新人磕頭,過年回家也會給繼父帶點禮物、喝上一杯。等繼父老了、病了,他也會出錢請人照顧。他覺得做到這些,已經很好了。

真有比親爸還好的後爸嗎?3個隨母再嫁的孩子自白:心態好最重要

晴朗的話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說:

我想象不出還有什麼比父親的保護更讓一個孩子渴求得強烈。

隨母再嫁的孩子,心中依然有對父愛的渴望。這種渴望遇到不同的繼父,有的會變為一份失落、有的會變為一份溫暖。隨母再嫁的孩子很被動,一旦母親遇人不淑,孩子就會跟著遭殃。

所以為人繼父,是一種更強大的責任。

而這種責任,不要挑戰人性、別抱有太高期待,以平常心來對待,用一點一滴的耐心和細節去落實。

其實大多數家庭,沒那麼可怕。只不過就是期待過高、造成了種種希望與現實的落差,於是誤會多了、摩擦多了、雙方在彼此的眼裡,也就更加可惡了。

即便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親人,也不要變成敵人。不要求每一個人都大公無私,但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真誠理解對方尤其是孩子的難處,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好。

也希望成為繼父、繼母的人明白,養育之恩大於天。只有對待孩子好了,你的伴侶的愛才會真正的住在心底,你才會擁有一個真正和諧而平衡的婚姻和家庭。

如果你想擁有更通透的婚姻觀,把握婚姻危機下的親子教育,請進入晴朗老師專欄《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訂閱瞭解更多!

專欄

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

作者:媽媽開心點

99幣

178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