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退休老人自述: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接受這3種養老方式

畢淑敏說過:“父母在, 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永遠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話題,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存在。

現在社會,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老人的養老問題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大考驗。

我發現,身邊很多老年人寧願一個人過,也不願接受這三種養老方式。究竟哪些養老方式讓老年父母難以接受呢?又有什麼原因呢?

下面,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感受。

趙太太,70歲:兒女家輪流住

我已經一個人生活了3年了。

三年前,老伴因為意外去世,留下我一個人走了。

我有兩個兒子,他們都已經娶妻生子。我和老伴奮鬥了大半輩子也算給他們兄弟倆一人付了一套首付錢。

孩子們都生活在城裡,我和老伴沒有離開過農村。因此,我們知道和孩子們生活不到一起,就很少去。

老伴去世之後,兩個兒子覺得把我一個老太太留在老家不安全,還怕我想不開。於是兩人商量把我接到城裡,跟他們輪流住。

一開始我並不樂意,但是他們的意思很堅決,最後為了不辜負孩子們的好意,也就同意了。

可當我真正跟他們輪流住的時候,腸子都悔青了。

我習慣了農村生活,初到城裡很不適應。不管是生活環境,還是生活習慣,都跟這座城市格格不入。

而且,我總感覺兒媳婦對我有所芥蒂,眼神裡經常透露著嫌棄,不讓碰這不讓碰那。就連孫子都被她調教的刻意疏遠我。

我每天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身邊又沒有一個可以談心的人,內心實在是落寞又壓抑。

最終,我跟兒子提出自己想回老家,人老了經不起折騰,還是自己的老窩適合我。


3位退休老人自述: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接受這3種養老方式

楊太太,65歲:搭夥過日子

我今年剛剛65歲,老伴已經離開我2年了。

這兩年裡,我一直一個人過,雖然孤獨,但是也自在。

平日裡,我就和小區裡的老太太一起唱唱歌,跳跳廣場舞,日子也沒有多寂寞。

其實,老伴去世一年後,就有人給我介紹對象。跟我一起唱歌的馬姐,為我物色了一個還不錯的老頭。性格開朗,有退休金,也是老伴走得早。

但是,他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

馬姐說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能找一個搭夥過日子的就行,兩個人做伴總比一個人孤獨終老強。

雖然有道理,但我還是不想再入這個坑。

回想我人生的這幾十年,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操心。年輕時努力賺錢為孩子投資,等兩個孩子都成了家,我又分別給他們帶了兩年孫子。

如今,孫子孫女都上學了,好不容易喘口氣,過過自在日子,卻還想讓我再去別人家當免費保姆,不划算。

因此,我徹底斷了再找老伴的念想。

與其隨便找個人搭夥過日子,還不如自己好好享享福。


3位退休老人自述: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接受這3種養老方式

郭先生,72歲:住養老院

去年,我剛從養老院搬出來。

老伴去世以後,我一個人生活了一段時間。一次,我去田地裡幹農活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下,腿部骨折。

因為這次事故,我在家歇了好長一段時間。

腿好一點以後,兒子跟我商量把我送去養老院。說那裡有人專門照顧,還有一群年紀差不多的老年人,我的生活能有保障。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去養老院,其實,我心裡也清楚,兒子媳婦不願跟我這個老頭子一起住,又放心不下我一個人在家,所以才想出來這種方法。

畢竟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我就答應了。

沒想到的是,在養老院住了不到三個月,我就呆不住了。

裡面雖然有很多年齡相仿的老人,但是整個樓層裡一片死寂。有的人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整天靠護工餵食,還有人半癱瘓在床上,無法出門而急躁的罵人。

我在裡面沒有感受到老年生活的熱鬧和歡樂,反而本能的想快速逃離。

我跟兒子很認真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寧願回家一個人過,也不想在養老院住著。

最後,我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我把家裡的地都承包了出去,只留了一小塊種種菜。我還養了幾隻雞,一隻狗。整天忙碌在田地裡和院子裡,生活也很充實。

畢竟,我能感覺到自己還能勞動,還能感受生活的氣息。


3位退休老人自述: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接受這3種養老方式

知了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時候,父母的富足,不過是兒女承歡膝下的陪伴。

作為兒女,多瞭解老人內心的需求,多傾聽他們的想法。我們所安排的養老方式,或許對他們來說,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END---

每天分享情感故事,和你聊聊情感那些事兒,關注我不走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