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樂視網CEO樑軍創業方法論:尋找場景,構建生態,打造產品差異

前樂視網CEO梁軍創業方法論:尋找場景,構建生態,打造產品差異

梁軍有兩段職場經歷。

1995年進入聯想,在聯想工作了17年。期間他做了三件事:創立聯想服務器和存儲業務,建立聯想研究和開發體系,搭建聯想智能手機研發團隊。

2012年加盟樂視網,擔任樂視網副總裁兼樂視TV總經理,之後擔任樂視網CEO、樂視智能終端全球產研供總裁、樂視致新總裁。

2017年底梁軍從樂視離職。3個月後,他決定自己創業。“我在樂視也不只是當一個職業經理人,我們有創業的感覺。我當時負責的業務也有機會獨立上市,只是最後被其它業務拖死了。離職後,也有很多公司讓我過去做CEO,給我開高薪,但我總覺得不甘心……”

近日,i黑馬&火柴盒對新視家創始人梁軍進行了專訪。為方便閱讀,本文共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頂層設計:“場景”和“生態”的思考與實踐

2、尋找場景:針對三大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3、產品打造:區別步步高、讀書郎,製造差異化

4、商業模式:鏈接兩個B端,進而服務C端

5、創業感悟: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頂層設計:“場景”和“生態”的思考與實踐

我是基於“場景”和“生態”這兩個理念開始的創業。

我每次做產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尋找場景。一個電子產品或者智能產品是否有市場空間,就取決於它是否有固定的場景。比如,屋子裡沒有洗手間,牙膏牙刷就缺乏使用場景。並且在很多時候,一個場景下只會存在一種產品。比如,在看時間的這個場景中,看完手機就不用再看手錶了,手機將會逐漸取代手錶的看時間的功能。

什麼是生態?生態就是把內容端、軟件、操作系統、硬件、用戶運營、前臺、後臺等等,全部打包在一起做整體優化,從而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我們也確實把理論落實到具體的創業實踐中。

最初,我們想得還是繼續做電視,所以在3月份註冊公司時名字也用了新視家。後來,做了一段時間電視後,我們開始冷靜下來下來。7月、8月、9月,這三個月我們都在想下一步做什麼才能掙錢。於是,我們開始尋找新的場景。

第一個階段,根據產品找場景,後來發現這個方法不符合互聯網思維。

第二個階段,根據消費者需求找場景,然後根據場景找設備。

我們發現,中國在線教育市場非常大。2018年,在線教育市場已經達到了2000億的規模,其中在線啟蒙和在線K12佔了1100億,到2020年這兩類將達到2000億。可以判斷,4歲至12歲年齡段的孩子是在線教育最主要的消費群體。

在線教育市場可以分為三部分:(1)公立學校的雙語課堂;(2)私立學校的在線培訓、自適應教學;(3)民辦教育企業的網課(錄播課、直播課)。不僅K12和英語,各種素質教育也有了1對多、1對1的網課。家長也會給孩子買好幾個科目的網課學習,每個科目每星期固定上兩至三節,所以網課就是另一個課堂。這個教育市場的增長非常迅速,一、二線城市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在上網課。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經常在線學習,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場景。

在這個場景下,需要解決的痛點是什麼?去年7、8月份,我們不斷地分析和研討,發現在兒童的在線教育場景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大部分都在用平板來作為在線教育的硬件。但事實上,這些移動設備並不是為長時間的教育場景設計的。

尋找場景:針對三大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去年教育部發布的政策有提到兩條:(1)學校的教室燈光要符合健康要求;(2)移動設備對青少年的近視損害非常大,所以要嚴格限制使用。

孩子們拿著手機和平板學習還是娛樂,老師和家長根本沒辦法控制。我們也向很多校長諮詢瞭解,學校給學生使用移動設備上課時也面臨很多困境。

最後,我們總結出來三條:

第一,現在的設備不能夠孩子保護視力。

第二,使用平板上課,孩子的學習姿勢不端正。

第三,沒辦法管控孩子使用移動設備。

4至12歲年齡段的在線教育市場,每年都會有千萬的新增用戶。而且中國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國家也鼓勵在線教育和雙師課堂,所以在線教育也會向三線、四線、五線城市下沉。會有更多的人需要電子設備上課,孩子們和電子設備的接觸時間會越來越長。

因此,結合現在的市場情況和剛才講的三個問題以及教委文件,我們覺得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就需要把教育的場景固定化。

所以,我們的家教一體機主要也是解決了剛才提到的三個痛點:

第一,保護孩子視力。我們對屏幕後的背光使用禁藍光設計,從顯示芯片到顯示的發光源,全部都是禁藍光的燈,它們發藍光的能量密度比移動設備低很多而且顯示屏畫面不會失真,所以孩子使用我們的設備後眼睛的恢復速度也比使用平板後快。

第二,保證孩子坐姿。我們在家教機里加了光線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光線傳感器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調節顯示屏的亮度,小孩趴在屏幕前操作的話,5至7秒後位置傳感器就會報警,如果孩子繼續這樣顯示屏就會變黑。而且我們的家教機屏幕有23.8寸,屏幕更大更方便學生在學習時書寫編輯。

另外我們還加了一個摺疊支架,它有三個主要功能。(1)可以將家教機屏幕上翻,滿足孩子在屏幕上書寫。(2)可以調節高低,滿足不同孩子的學習習慣。(3)支撐擺放家教機,使老師或學生站著也可以操作。

第三,管控孩子使用電子設備。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家長可以從三方面進行管控。(1)監控屏幕,只要手機連著網就可以看到家教機的屏幕狀態。(2)家長可以設定機器的開關時間和中間的休息時間,而且休息期間機器會自動播放眼保健操。(3)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太長,可以直接將APP給關閉。

去年一年,我們都在尋找場景。最後確定要為4至12歲的孩子提供在線學習設備。我們公司也定位成:基於家庭的大屏互聯網入口,將教育資源整合起來,構建兒童健康教育嚴選教育生態,為孩子提供一個最佳的在線學習場景。

產品打造:區別步步高、讀書郎,製造差異化

目前,市場上提供相似產品服務的主要是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

具體來看,步步高的內容體系比較完整。但大部分的教育資源都是由自己收購的小教育公司整合在一起的。讀書郎是贈送10萬元在線課程,但是每個地區的教學內容取向都不一樣,很難實現一個在線課堂名師打天下。

現在在線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新技術一直不斷變化,作為一個學習工具,如果不能夠使用它去學習別的新內容,這個工具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綜合對同類商品的分析,我們設計的學習一體機提供四項服務:

第一項服務:開機即學的同步課堂。

我們引入了樂樂課堂和納米盒來做同步課堂,它們一個擁有學校的同步教材,一個能夠針對每個學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專項課程。同時樂樂課堂的口碑、用戶量等各方面都不錯,包含小學、初中、高中的同步教材,現在很多公立學校的電子同步班都在使用。納米盒在江浙一帶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它還有一個通過人工智能編輯好的直播課程,可以增強互動性。此外,無論是英語、語文還是數學,納米盒可以為孩子需要加強的地方做專項課程,在垂直學科領域裡提高孩子的能力。

第二項服務:直播互動課堂。

現在大家都是用平板或手機來在線學習,但是這種移動設備對孩子的眼睛影響非常大,而且屏幕太小上課體驗也不好。如果換成PC電腦的話,學習APP很少,也沒有生態系統。

我們篩選了50個現在比較受歡迎的直播課堂APP,現在正在跟他們談合作。合作主要包括三方面(1)將APP放在我們機器上,(2)家長在我們機器上買課程時會享受一些優惠,(3)跟這些APP一起做整合營銷。

第三項服務:嚴選的應用商店。

我們提供給大家的不是學習工具,而是平臺和入口,所以一定要有生態系統。因此,我們做了一個面向4歲至12歲年齡段的在線教育應用的嚴選商店。我們將這些軟件分為七大類,然後從裝機量、用戶口碑和內容是否原創以及我們的測試結果等方面綜合篩選出優質的頭部教育軟件,然後將它們放到應用商店裡,目前商店已經有了200個左右的軟件。

第四項服務:科普類視頻學習。

我們在做應用商店的時候,發現教育市場缺乏toC的科普類學習資源,而且我們有自己的媒資庫和播放系統,所以就把愛奇藝視頻裡適合小孩看的百科類視頻都篩選整理到了家教機上。此外我們將英文原聲的動畫片和勵志的兒童影視也一起篩選放到了家教機上。

商業模式:鏈接兩個B端,進而服務C端

首先,在內容供給方面,我們會跟各個B端的教育企業進行合作:

1、我們直接將APP安裝到家教機上或者買它的會員。

2、我們將爆米花課堂上的優質的視頻課件重新整理成付費頻道和免費頻道,這樣孩子不用打開APP可以直接在桌面上學習APP裡的教學內容,而且這些視頻還可以為APP導流。

3、以應用商店模式與APP廠商合作,用戶在我們平臺上下載使用APP會享受折扣。

4、跟直播互動教學的公司進一步合作。比如他們在賣軟件的時候,贈送我們的家教機,或者我們打包成一個教學方案,聯合起來向學校銷售。

其次,在產品銷售方面,我們也主要是通過B端渠道推進,主要培訓機構或者私立學校進行合作,有三個原因:

1、我們長期的銷售目標是家庭,但是to C需要長期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裂變,新公司很難實現。

2、私立學校的校長就是決策人,他們對新技術的採用比公立學校快。

3、私立學校的學生家長對孩子有特別強烈的額外教育需求,所以機構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家教機賣給家長。

創業感悟: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經過這一年的創業,我有三點比較深的體會:

第一點,要讓自己的心態從零開始,要從地上趴著到蹲著到站起來。

第二點,做產品一定要專一,不能幾條線並行。同時做兩個、三個產品,很容易把大家的注意力和資源分散,反而失敗的風險會大。

第三點,要區分開願景和現實。願景是要做一個很厲害的東西,現實是一個創業公司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活下來。

對一個小公司來講,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到今天為止,我仍然不敢100%的說這個市場和這個產品的落地場景是正確的方向,我們仍然在反思、嘗試。

前樂視網CEO梁軍創業方法論:尋找場景,構建生態,打造產品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