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該怎麼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健聽人士更要看

最近,有粉絲希望我們能分享一些保護殘餘聽力的方法。

聽力下降該怎麼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健聽人士更要看

這位粉絲的提議非常好,保護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注意的,尤其是已經出現聽力損失的人士。

出現聽損不去幹預,任由聽力繼續下降,後果不僅是越來越聽不清這麼簡單,而且會漸漸開始聽不懂人家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自己講話咬字會越來越不清晰。

嬰幼兒受到的影響更嚴重,聽覺神經系統、言語系統,甚至智力都得不到良好發展,導致其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受困擾一輩子!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聽不清東西都會感到傷心、沮喪、無助、自卑, 逃避跟他人溝通,心理逐漸變得孤僻、多疑、焦慮,甚至抑鬱。

而隨著聽力繼續下降,大腦接收的聲音越來越少,聽覺神經的刺激也隨之變少,神經細胞開始凋亡,導致認知能力降低,容易誘發老年痴呆。《北京晚報》曾報道過:研究顯示, 聽力每下降10分貝,認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

聽力下降該怎麼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健聽人士更要看

所以,聽力下降不能隨之任之,一定要行動起來,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

1.發現聽力下降要第一時間就醫,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2.如聽力無法恢復,要及時科學選配助聽器,通過聲音補償來刺激大腦神經,延緩殘餘聽力下降的速度。如果兩邊耳朵都有聽損,則要雙耳佩戴助聽器,保護效果更好。

3.定時複查聽力。選配了助聽器的朋友,一般每半年進行一次聽力複查,以便驗配師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助聽器參數。助聽器參數越符合聽力情況,越有利於保護殘餘聽力。

4.避開噪音環境。無法避免時可以戴防噪音耳塞、耳罩,但不建議長期佩戴。摘下助聽器雖然可以讓你聽到的噪聲變小,但是客觀存在的噪音依然可能對內耳毛細胞造成傷害。

聽力下降該怎麼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健聽人士更要看

5.注意預防和醫治耳、鼻、咽部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扁桃體炎等),避免炎症蔓延至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阻塞,加重聽損。

6.避免服用耳毒性藥物。已知的耳毒性藥物有近百種(如慶大黴素、阿司匹林、氯黴素、紅黴素等),需要服藥時要跟醫生說明自己有聽損,不要自行隨意吃藥,以免加重聽損。神經性耳聾患者更要注意。

7.避免經常掏耳朵,也不要到外面採耳。“採耳師”並未經過國家職業資格認證,不屬於正式職業,其用具也容易因不衛生而導致耳朵疾病交叉感染。耳垢過多可以去醫院解決。

8.洗頭、洗澡、游泳、淋雨等情況下都要避免耳朵進水,防止耳朵發炎再次損傷聽力。游泳時可以佩戴專用耳塞。

9.喜歡聽歌、看電視的朋友,可以選配帶有藍牙功能的助聽器,便於連接手機、電腦、電視。

如戴耳機聽歌,最好每半小時休息10分鐘,最長不要連續聽60分鐘,最大音量不要超過60%,也就是國際比較認可的“60-60”原則。成年人使用耳機的時間一天累計最多不超過4小時。未成年人因為聽覺和耳道發育尚未成熟,不建議使用耳機。

聽力下降該怎麼保護珍貴的殘餘聽力?健聽人士更要看

10.平時多做“耳保健操”(杭州師範大學護理學團隊編制),共有7節:①搓手心、捂耳廓;②雙手掌心按壓耳廓;③從上往下揉搓耳廓;④食指、拇指按摩耳垂;⑤用食指向外耳道方向按壓耳屏;⑥食指敲擊乳突部;⑦輕拍耳廓。每天做此操2次,每次約8分鐘,有助於延緩聽力下降。

11.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減少煙、酒、咖啡帶來的刺激。伴有耳鳴的聽損人士還應避免吃辛辣食品。

12.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避免其他疾病(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引起的聽力問題。

13.生活、工作不要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釋放壓力,保持身心愉悅。老年人要避免急躁、暴怒。

14.小朋友可以學習一門樂器。美國西北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童年時學習樂器,大腦反應更快,並且有助於老年時的聽力,比如可以改善在噪音環境中的言語識別能力。即使學習後幾十年都沒有彈奏樂器,老年時的聽力依然得益於童年時的學習。

海之聲聽力在此提醒:別以為只有老人家或者聽損人士才需要保護聽力,保護聽力對每個人來說都相當重要,健聽者更要多多參考上面的建議,聽力健康可是無價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