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人類發展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部與自然的抗爭史,自然災害是人類不能左右的力量,冷酷無情的地震、威力無比的大海嘯、悄無聲息的大旱等等,每一次天災面前無不是萬千生靈悲愴,每一次天災也考驗著人類的意志。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蝗災

一、清代新疆蝗災

2020年真是不尋常的一年,當美國流感肆虐、中華大地眾志成城抗疫的時候,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南部、肯尼亞部分地區正經歷著蝗災入侵,數十億蝗蟲遠遠看去就像滾滾濃煙,接近後又像是難以計數的雨點。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防止出現糧食危機。

然而蝗蟲並不是固定不動的,它們又飛過紅海進入了歐洲和亞洲,近幾日已經到達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距離我國已是一步之遙,對於近在咫尺的新疆而言形勢更加緊迫。而蝗災在新疆的歷史上絕非第一次,所以擋住這一次蝗災已經迫在眉睫。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光緒元年至宣統三年(1875年-1911年)新疆旱災和蝗災統計表

從上面光緒元年至宣統三年(1875年-1911年)新疆旱災和蝗災的統計表可以看出短短36年間就發生了17次旱災、18次蝗災,而且有10年是旱災和蝗災同時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不得不說說新疆總體的自然環境情況了。

新疆是我國最乾旱地區之一,遠離海洋,“上山夾兩盆”的地形更是難以讓海洋氣流抵達,而且降雨量極少,氣候乾燥蒸發量大,所以旱災頻發。而蝗蟲在乾旱的情況下進食量增大,要從農作物中索取水分供自己補給,發生旱災激發了蝗蟲的求生本能。然而一直蝗蟲每次產卵達到80-100個,而這些卵就二十天之後就會成蟲,組成新一波蝗蟲大軍,所以蝗災如果不加以阻止,蔓延速度是及其驚人的。

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草木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徐光啟《農政全書》

連徐光啟也認為蝗災比水災和旱災的危害更大,每次遇到蝗災都是“飛蝗蔽天、天禾盡損”。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清政府開始了政權建設,致力於恢復社會生產與穩定社會秩序,

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從阿克蘇多倫遷了五千多人到喀喇沙爾(焉耆)地區屯墾。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喀喇沙爾辦事大臣達桑阿報告庫爾勒與輪臺發生蝗災,庫爾勒“所種大小麥,因蝗蝻傷損,僅收三百餘石”,輪臺“大小麥俱已成熟,共收穫八千一百餘石”。而在第二年六七月又在烏什、庫車發生蝗災。乾隆三十年又在哈密“蝗從西北飛來”。除此之外,天山南北發生的蝗災如下表所示: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新疆清代蝗災發生部分列表

從上表中的記載來看,新疆在乾隆朝開始開發治理之後,隨著農業的發展,基本每年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旱災或者蝗災,嚴重的時候屯墾的士兵都沒有糧食可吃,只能以野菜、樹皮充飢,還要適當的免除糧稅。從時間上來說蝗災是連續的,從空間上來看也是遍佈天山南北的新疆全境。

二、晚晴新疆的應災機制

面對自然災害的威脅,歷代中央政府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積極應對,逐漸總結制定了一些列的措施和方法,晚上成為完整的應災機制,稱之為“荒政”,具體程序包括報災、勘災、審戶、賑濟等基本程序。

1、報災

在發生自然災害之後首先需要的就是從下而上的報災,中原的報災制度早在清初的順治、康熙、雍正時期就開始了,在順治十年戶部還規定了報災期限,即“夏災限六月終,秋災限九月終,先將被災情形馳奏於一月之內,查核輕重分數,題請豁免,其逾限一月內者,巡撫及道府縣,各罰俸,逾限一月外者,各降一級,如遲緩己甚者革職,永著為例。”

後期有了更加明確細緻的規定。

對於新疆而言,統一到建省期間與建省之後的報災程序略有不同,而在 天山南北路的報災程序也是不同的。天山北路東部道府、州、縣的災害,有地方官上報給烏魯木齊都統,再有烏魯木齊都統奏報給朝廷;天山南路的災害只要通過各地的駐防大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各辦事大臣、領隊大臣來辦理的。

通過對一些檔案資料的研究可知,新疆建省之前的報災使用基層社會中類似於鄉約的頭目彙集災情,後經過臺吉和巡檢上報給地方政府官員,再上報給鎮迪道,最後由陝甘總督回眾新疆、關內甘肅各地的災情上報給朝廷。而在建省之後設置了新疆巡撫,新疆各地的災情就由新疆巡撫上報朝廷。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清代新疆蝗災分佈圖

2、勘災

災害發生之後,勘災在報災的同時就可以進行,能夠勘察清楚受災的具體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後期處置。勘災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實受災地畝、確定成災分數,根據成災分數編制受災草冊,進而制定救災計劃,分別進行蠲緩。

具奏鎮西、寧遠、莎車、于闐、阜康、吐魯番、庫車、烏什、烏蘇、迪化等府廳州縣被蝗、被水、被鼠、被雹成災各大概情形一案。……另文飭知,仍由該司(甘肅布政使司)迅催各道所屬趕將成災地畝,具造花名冊記載說明,分別應蠲應緩,報道諮司,匯詳細到院,以憑覆…… ——《清代新疆檔案選輯》

在記載中說甘肅布政使司催促新疆受災各地查勘受災情況,造冊之後進行蠲緩還要求詳細到院,這說明朝廷對勘災的準確性是很關注的。然而對於單位較大的災害,勘災的方式和手段就尤為重要。新疆一般採取先有受災戶自己報災,地方官員實地查勘並核實受災程度,一次定好成災分數。何為成災分數,從現在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受災等級,成災分數在五分到十分定為成災,五分以下定位不成災。

然而,在災害治理過程中需要勘災的範圍並不侷限於受災地區,對於受到蝗災的地方,再沒有出現蝗災的地方也要積極進行勘災,在朝廷發的命令裡“通飭各屬文武一體遵照,凡屬各處地方,無論有誤蟲孽遺種,均應趁此農務餘間,督率兵役農約人等,詳細查勘其湖地草場,尤為蟲子孼息之所,亟應搈掘遺種,以期盡絕。”

確實,在剛剛開始開發建設新疆之時,一切的災害都是經受不起的,所以清政府對新疆的蝗災查勘極為重視和積極。最後將查勘的受災結果上報與朝廷,朝廷才能按照受災情況決定如何進行救濟。

3、審戶

在勘災之後還有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審戶,即審核災民戶口,劃分出極貧、次貧兩類。這一步驟在勘災的同時也可以進行,也有在勘災結束後重新審核後才確定的,審戶結果是賑濟物資發放的重要依據。

查報飢口,例應查賑之原隨莊帶查。地保開報,固難憑信,即帶煙戶冊查對,其中遷移事故,也難盡確。在有田災戶,尚有災呈開報家口,其無田貧戶,更無戶口可稽,況人之貧富,口之大小,必親歷查驗,方能察其真偽。——清·汪志伊《查賑事宜》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領取賑糧

審戶過程中要對災民進行大小口的確定,大口為十六歲以上,小口為十六歲以下到剛會走路的孩子,不會走路的孩子舊不準登記入冊。在確定為大小口之後,會發給賑票一聯,賑票上詳細的填寫著災分、極次貧等級、戶名、大小口數和賑糧數量等信息。同樣的一聯留底以便核查。

還有就是要確定出災民的極次貧等級,清政府規定:“如產微力薄,家無但石,或房傾業廢,鵠面鳩行,朝不謀夕者,是為極貧。如田雖被災,蓋藏為盡,或有微業可營,尚非急不及待者,是為次貧。”還規定,要是極貧家庭,不論大小口有多少都給予賑濟,而次貧家庭中少壯年男子可以不給賑濟。

除了上述兩項標準的確定,還要對災民的財產損失程度和人員傷亡數額進行確定。在乾隆五十三年的時候,一次洪災沖垮了諸多居民的房子,官府就對沒有能力自己修補房子的貧民進行了補助,在其後的洪災中死亡的群眾還得到了朝廷的撫卹金。所以,財產損失情況和人員傷亡數量也是朝廷賑災的依據,必須審定清楚。

4、賑災

賑災可以說是荒政中的核心環節,概括其應對措施主要有:備荒積穀、借貸、賑濟、蠲緩、平糶等。在光緒三年、四年的時候,因為中原的山西、河南等地也發生旱災,清政府對新疆發生災歉之年做好了防備預案,那就是命令吐魯番廳在農業豐收的年份鼓勵民眾捐儲社谷,以保證在災荒之年有糧可吃、有籽可種。

雖然還有暫借籽種來年如數歸還的方法以應對災荒之年,但是最直接的方法還是賑濟,而賑濟又分為賑糧和賑銀。光緒四年在喀喇沙爾和庫車一帶發生蝗災之後,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就下令以賑糧接濟,“據稟,續發漢蒙民人六月分賑六萬餘斤,應準如前,請辦理其被蟲災較甚極貧戶口,仍準續賑,以恤殘黎。”朝廷除了從內地調運賑糧,還命令新疆未受災之地的官員查明當年新糧秋收的情況,就近賑濟災民。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左宗棠

除了賑濟災民糧食和銀兩,實行蠲免、緩徵等政策來緩解災民的負擔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光緒初年,為了儘快恢復和發展由於戰亂而落後的新疆農業經濟,清政府召集民眾開荒屯墾,剛剛開墾的土地較為歉薄,再加上兩年發生的旱災和蝗災,新疆巡撫劉錦堂派人查勘各地災情後,上奏清政府減免欠繳的額糧及錢款等。共豁免各色糧18627石、京鬥額糧17101石、牛價地課銀3832兩,為了防止官吏中飽私囊,清政府還要求將蠲緩的詳細情況進行公示,可謂為了新疆的發展費盡心力。

三、結語

雖然社會在不停的發展,但是自然界的災害卻不會少,相反會因為人類越來越多的各類活動而增加,但是既然我們還要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就要勇敢的應對它們。就像現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樣,主要我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一定會取得勝利,迎來燦爛的明天。


新疆的旱災蝗災頻發,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