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民間很多俗語,大多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總結。由於特定的時代背景以及自然環境,現代人在使用這些俗語的時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好比風水學流傳盛廣的“山管人丁水管財”,由於年代原因,雖不知其提出者和根由,但在很多時候卻靈驗無比。那麼,這句俗語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它在任何時候是否都管用?如果不是,那限制條件又是什麼?

我們先看看“山管人丁”,下圖中高山地區,低處海拔都3000多米,四面八方都是山,為什麼這裡的人口就是不多?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再看下圖,圖中四周環山,海拔也沒上圖高,即使修好了現代公路,人也寥寥無幾。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由此可見,並不是山多,人就會多。

再來看“水管財”。中國兩大河流長江及黃河,河兩岸多少窮得不行的縣城鎮村?即使是沿海城市甚至環海國家,窮苦潦倒的也不在少數。這樣看來,水越多,財越旺也不盡然。

那古人所說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難道是在騙人嗎?

除了明顯可以分辨的山與水,我們先來看看古人怎麼定義風水中的山與水:“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在平原地區,相對低窪為水,相對隆起為山。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盆地

在古代,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科技力量來對抗自然,因此,想更好地繁衍生息,除了夫妻倆努力造人外,還要選擇一處安全的居住地。

要安全,首先就不能建在低窪之處,低窪之處,會有積水淹、潮溼、洪水、細菌毒蟲等,因此,選擇隆起處居住,更利於生存。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低窪之處

其次,如果居住地四面空蕩,冬天寒風呼嘯灌進屋子,凍成狗的模樣可想而知,哪裡還有精力去造人?所以,在離居住地一定範圍內的後面、左右等,如果沒有隆起的山脈保護,同樣不利於生存。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四面空蕩

再者,如果一座城市或村莊的周圍有山脈,則形成了天然包圍屏障。在戰爭時期,自然會少遭戰亂,太平的日子自然利於人類繁衍。

綜上三點,“山管人丁”不無道理,“山”對人起的就是“營衛”作用。同理,不論男女,要想身體健康,順利產育後代,自身“營衛”之氣也不能少,否則自身都難保,何來繁衍生息的能力?

再來談“水管財”。對人類而言,水乃生命之本。遊牧民族有四季轉場,逐水草而居的習慣,沒有水,就沒有生存和發展。即使不是遊牧民族,我們人類的發展怎麼離得開水?

農耕時代,耕種、灌溉、養殖,水路運輸等,足夠的優質水源,人們才有更多生產和獲得財富的機會。江南地區多是富庶之地,這跟水源充足不無關係。

傳統文化中的“山管人丁水管財”道理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正因“水”滋養、潤澤的特性,我們人類才能獲得生存與財富。同樣,若我們擁有這種幫助他人,利益他人的特性與能力,何愁沒有財富?

不論是“山”還是“水”,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依靠,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才有繁衍和發展的機會與空間。

故“山”不能對人的安全形成威脅,不能太過高昂,壓迫,密集,山體鬆垮,瘦瘠等。故“水”不能對人的生存形成不利,不能太過氾濫、洶湧不停、水質汙穢腥臭等。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汙染,同樣會損害人的生存繁衍與發展。

因此,可以看出“山管人丁水管財”,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現代人把風水學神化,或者全盤否定風水學,都不是明智之舉。不明就裡的反對或者深信不疑,都是迷信。

離開自然,風水什麼都不是,通過各種神之又神,玄之又玄,不著邊際的理論去牽強附會,只會把祖宗傳下來的精華毀掉。其實,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即是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