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2001年7月19日至8月1日,全家再次出門,旅遊了南京、黃山、千島湖、杭州、無錫、蘇州、上海,領略了祖國山河的壯觀美麗。7月19日乘T116次前往六朝古都南京,20、21日遊覽了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紫金山天文臺、南京總統府、秦淮河、夫子廟、雨花臺烈士陵園、玄武湖公園、雞鳴寺等名勝古蹟。21日晚乘火車於22日到達旅遊勝地黃山,以“累不累,看看挑夫肩上擔;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的自編格言激勵全家步行10小時遊覽觀光了風景秀麗的黃山。真正體會到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千古名句的奧妙之所在。夜宿黃山後,23日在高溫下乘船觀光了風景優美的新安江水庫(千島湖),而後乘汽車到達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24、25日遊覽了美麗的西湖、孤山、嶽王廟、靈隱寺、飛來峰、六和塔、錢塘江、虎跑泉等名勝古蹟後25日晚到達無錫。26、27日觀光遊覽了無錫名勝黿頭渚、蠡園、錫惠公園、靈山大佛等名勝。27日下午到達旅遊勝地蘇州,28日觀光了虎丘、寒山寺、拙政園、獅子林。29日上午進入上海,當日遊玩了上海動物園、人民廣場。次日遊覽了世界第三高樓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塔及南京路,並登上了88層之高的金茂大廈,感受了上海的百年文明。31日上午遊覽外灘,再次在南京路購物,而後乘坐當日T116次於8月1日返回蘭州,特此記之。

這是2001年旅遊回來後寫的旅遊小記,並專門製作了旅遊相冊。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2001年8月份製作的旅行相冊中的二頁。

中山陵位於紫金山中茅山坡,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餘平方米。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2001年7月20日遊覽觀光中山陵,這是當時購買的門票。第二次前往中山陵是2013年的12月份。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南京南火車車站,攝於2013年12月。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在中山陵風景區石刻前留影。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博愛坊,上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從不同角度使用數碼照相機拍攝的博愛坊。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中山陵的宏偉氣勢。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沿墓道前行為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時隔12年後故地重遊。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碑亭建在天下為公陵門後面第二層平臺上,以花崗石建造,重簷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墓碑高9米,重達幾十噸,是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雕琢而成。譚延闓書寫的碑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字為顏體,筆畫流暢,結構嚴謹,雄健有力。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從牌坊開始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代表著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8個平臺,象徵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臺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石階是中山陵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門、碑亭、祭堂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莊嚴雄偉的“警鐘形”整體。中山陵的設計者和建築者,巧妙地把392級石階分成10段,這種佈局,獨具匠心,頗有特色。由下向上仰視,只見臺階,而不見平臺;但從上向下俯視,只見平臺,而不見臺階。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門額上分別刻有:民主、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直額。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近距離拍攝的祭堂照片。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回望山下景色,只見平臺,不見臺階。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華表。祭堂前有一對華表,總高12.6米,下粗上細,直徑下部為2米,上部1米。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從不同角度拍攝的華表。華表的斷面為六角形,六面均飾浮雕捲雲紋。遠遠望去,華表直插青天,有很強的立體感。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祭堂前面的石獅子。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中山陵景色。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網上搜索的中山陵俯瞰圖。

天下為公——南京中山陵行記

網上搜索的中山陵俯瞰圖。

就以陳運和的詩《中山陵》作為此篇的結束語吧。

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

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終點

深鬱的松柏裝點不朽精神

深邃的眼神蘊藏萬里藍天


兩條褪跨過國共兩黨最早的鴻溝

一根文明棍寫出二十年代初的歷史名篇

三個支點撐起三大政策

一時朝霞照耀得山川紅了

當你離去以後

一切都發生驟變


終於 一場暴風雨連綿不斷

淋溼了半個多世紀

淋溼了多少家庭 多少心坎


一旦中秋明月普照海峽兩岸

只有把中山陵當秤砣

才稱得出民族的骨肉情深

稱得出親人的長久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