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观察和了解木结构古建筑之三:梁架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南禅寺梁架

南禅寺大佛殿作为重要的中小型厅堂式木结构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梁架结构属于典型的彻上明造,没有天花,同时,没有内柱;

其次,两根四椽袱通搭在前檐柱和后檐柱之上,四椽袱上面各施缴背一根,前檐柱和后檐柱斗拱处的第二跳华拱,均为四椽袱端头砍削而成,即所谓的“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搭用二柱”,也即前后檐柱,至于,前檐柱和后檐柱斗拱处的耍头,则是缴背端头砍削而成,当然,柱头斗拱和山面斗拱以及转角斗拱的里外跳或者说里外转各有不同,例如,柱头斗拱里转为一跳;

再次,缴背之上是驼峰、大斗、令拱承托平梁和平槫,然而,在平梁和脊槫之间的三角形上部梁架结构当中,未见驼峰、蜀柱、大斗,只不过,有叉手也有托脚;

此外,梁架的山面处各有有丁袱两根、转角处各有大角梁一根,其中,丁袱端头各自伸出到外檐下,在山面斗拱处砍削而成耍头。

佛光寺梁架

进入佛光寺东大殿,可知其殿堂式构架为内外槽设计,即《营造法式》当中的金厢斗底槽。

外槽围绕内槽周匝一圈,其中,外槽前后檐柱与内柱之间为一间且左右山柱与内柱之间为一间,内槽纵向两间横向五间且中间无立柱,同时,内槽有东南北相连扇面墙,外槽有东南北相连青砖台。

外槽柱与内槽柱等高,柱网上面是铺作层,再往上面是屋顶层,所谓天花板为方格平闇,做法属于典型的唐代风格,将梁架分为明栿与草栿。

就明栿来讲,外槽用两椽栿,内槽用四椽袱,构成《营造法式》所说的“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即前檐柱、前内柱、后内柱、后檐柱。

就草栿来讲,不施蜀柱而用叉手,做法也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就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讲,根据《营造法式》,可知有殿堂式和厅堂式以及余屋类,殿堂式的规模和等级最高,如佛光寺东大殿,厅堂式的规模和等级次之,如南禅寺大佛殿,余屋类基本属于古建当中库房和粮仓等其它建筑。其主要特点,殿堂式较为严谨规整,厅堂式较为灵活随意。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就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体系来说,根据人们长期研究结果,将其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以及井干式,并且,还有抬梁穿斗混合式。抬梁式主要特点是柱头搁置梁头、梁头搁置檩条,穿斗式主要特点则为柱头直接承托檩条,于是,前者属于内外柱等高,后者属于内外柱不等高。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注:上述两组概念之间的彼此交叉关系,非常复杂,没有绝对定论,需要专项探讨。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观察和了解木结构古建筑之四:其它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佛光寺相关背景

大家最熟悉的一点就是,日本学者曾经断言,中国本土已经没有唐代建筑,想要欣赏唐代建筑,必须前往日本才行,从而,激发了梁林夫妇找到唐代建筑的决心。不过,也有人质疑,犯得着为了个别日本人一句话而如此行事吗?真正的深层次原因是,当时,最早实现近代化的欧美在东方学成果方面日益提高和丰富,最早实现欧美化的日本则认为,他们比欧美更了解东方而且比中国更了解西方,这样的心态和情结更直接从文化学术领域牵涉到了国际关系层面,包括对于中国或者亚洲甚至整个东方,是欧美还是日本更有发言权。所以,从职业角度讲,从民族情感说,在一定程度上,梁林夫妇的决心都是一种必然。

南禅寺相关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全面性落架修缮,在整体外观上:首先,是对主体建筑的台基部分进行挖掘和勘察,结果,发现台明前面还有月台,只是,已经埋入地面以下大约半米,被埋月台前沿上面则是清建伽蓝殿和罗汉殿两座配殿的山墙,于是,为了恢复月台原貌,将两座配殿予以拆除。其次,是对主体建筑的屋顶部分进行拆除和更换,例如,正脊中央原有小脊刹被完全拆除,正脊两端原有小鸱尾被仿制放大,包括原先低矮的正脊和垂脊以及戗脊等也都予以加高。再次,是对主体建筑的门窗部分进行改造和恢复,例如,原有的砖券门和砖券窗都改造为木板门和木棂窗。最后,则是所有檐柱顶部的相互联结和加固以及部分斗拱部件的修补和加固,为此,处理当中,较多地使用了铁箍、铁条、铁板等专门制作的额外附件。此外,是其它修缮项目,如木质构件的遍刷桐油和掺色做旧以及地面的垒砌或铺墁与檐墙的抹灰和刷浆等。这些处理,在加固主体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大多数都是为了尽量恢复唐代风貌。

朔州崇福寺背景资料

一般认为,崇福寺是初唐时期被封为鄂国公的朔州人尉迟恭奉敕修建。但是,相关公开资料表明,麟德元年和麟德二年分别是公元六百六十四年和公元六百六十五年,同时,尉迟恭去世于显庆三年,即公元六百五十八年,如此,两者当中应有一处与历史不符。因为,唐高宗李治一共使用五个年号,显庆是其第二个年号,麟德则是其第三个年号。比较而言,尉迟恭的去世年份应该准确,毕竟,就连他的去世具体日期都有历史记载,尤其,尉迟恭作为整个封建王朝当中仅有的六位鄂国公之一,这方面的历史信息要相对准确。然而,相关史料和实物碑记又成为上述说法的佐证,尤其明清两代碑记。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尉迟恭或在此前奉敕修建、工程尚未完工去世。当然,需要进一步考证。倒是,华北包括山西部分佛教寺观,以尉迟恭为门神的托古命名现象存在不少。不过,这样的一个小出入,丝毫不损崇福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平遥镇国寺背景资料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镇国寺原名京城寺,一般认为,源于平遥县城所在地区的京陵城,即汉代京陵县或唐代京陵府,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改名镇国寺再根据,现在镇国寺所存其主殿万佛殿的建筑题记和修缮碑刻等,它被认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天会年间,也就是,北汉次任君主孝和皇帝刘钧的统治期间,距今超过一千年。并且,它是五代十国当中唯一的十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略晚于时间排位在它前面不久的著名二唐寺,即南禅寺和佛光寺。同时,除了河北正定县文庙大成殿,仅次于另外两座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即晋南地区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和平顺大云院大佛殿。不过,镇国寺,却是上述这些五代十国建筑遗存当中,保留同期风格和特征及结构等较为完整的。在这里,可以多说两句:镇国寺的始建年代究竟是不是北汉天会年间?因为,当代维修时,曾经在镇国寺主殿万佛殿狭小台明前面挖出深埋地表之下的古代硕大台基。所以,镇国寺的所谓北汉天会说,可能,仅仅是重修而非始建,至于,真正的始建年代,尚需进一步考证。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注:本文部分图片引用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欣赏古建--以部分山西国保为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