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引 語

胡老師收到許多家長留言,多是關於對教育孩子的種種困惑。最近幾周,我連續在全國各地進行家庭教育講座,發現苦惱於如何教育自家孩子是我們家長普遍存在的情況。


家庭狀況千差萬別,但存在的問題卻是有共性的。大家也許沒發現,在許多經典的名作名篇裡,蘊藏著作者接受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智慧。這些名家的成功與這些教育思想有著必然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我開設了特色欄目“名篇家教”——讀名家名作,學家庭教育,為各位家長挖掘、探索切實有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原文再現

傅雷家書

文/傅雷 1954年10月2日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封信,很高興。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


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願意儘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麼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傅雷: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文藝評論家。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傅聰:傅雷之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鋼琴大師,有“鋼琴詩人”之美稱。


約翰·克里斯朵夫:羅曼·羅蘭筆下的以貝多芬為原型的主人公,他奮鬥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羅曼·羅蘭: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專家解析

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任何人的一生都逃不過成敗的交錯。正如楊萬里詩云:“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有人將失敗變成了成功之母,也有人讓失敗把自己變成了“孫子”。有人藉助成功攀上了人生巔峰,也有人被成功摔入了深淵。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面對成敗的態度。


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肯定不及心態成熟的成年人,一些大人眼裡的小事都會引起他們內心強烈的波動。尤其在他們面臨挫折失敗和進步成功時,家長若引導不當,帶來的負面影響常常是不可預料的。所以,父母面對孩子成敗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傅雷先生教育兒子,是很善於捕捉兒子的心理變化,掌握兒子的思想動態的。書信的形式更是親切深入地對兒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為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範本。我們在這裡特選的兩封家書更是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失敗和成功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此篇為上篇)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直面失敗 情有所依


傅雷先生的這封信是針對兒子面對失敗,精神消沉的情況而寫的。我們看看作為父親的傅雷先生面對兒子失敗時的態度是怎樣的?在信中給兒子傳遞了哪些訊息?又給了我們家長哪些啟示呢?

(一) 情有所依,家為港灣

1.用穩定的情緒予以孩子撫慰。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傅雷在這封信的開頭對成年的兒子有這樣一聲平和而溫情地呼喚——“聰,”我想不論多大的孩子聽到父親這樣的一聲呼喚,心都會瞬間溫暖融化,不論人生是晴還是雨,心都會歸於安寧。尤其是當孩子面臨人生的挫敗之時,這一聲呼喚該會給孩子的內心注入多麼強大的力量!


當孩子傷心落寞,挫敗焦慮時,更是我們家長應該冷靜平和的時候,要知道這時心裡最難過,最難承受的是孩子。他們此時需要的是有人傾聽,有人撫慰,有人拉他們走出迷途和傷悲。只有這樣,當孩子未來遇到任何問題時,他們才會從容鎮定,積極樂觀,他們才願意向家人傾訴。我們做家長的也才能對孩子的狀況瞭如指掌,我們的內心也才能安穩。

如果家長此時的情緒裡表現出緊張、焦慮、煩躁、不安,甚至諷刺、糟踐、挖苦、指責,那對孩子而言無疑就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了!這不僅於事無補,相反會事與願違,弄巧成拙。從此,孩子的精神世界將會遠離家庭,遠離家長,走向孤獨,塵封或癲狂。

2.真心共情予以孩子充分的理解。


“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願意儘量安慰你、鼓勵你。”

我想正是傅雷的共情、理解,才使得成年的兒子願意和父親傾訴一切吧!正是傅雷的共情才使得兒子能靜下心來傾聽並接納父親的諄諄教導吧!

3.用強大的內心予以孩子力量。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

父親內心的強大,讓兒子擁有了一份踏實、堅實的依靠,這份安全感讓即使是風雨中在海上飄搖的船兒也不會懼怕恐慌,也會重新看到前行的方向。

“心中苦悶,不在家信發洩又在哪裡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又向誰訴呢?父母不安慰你,又有誰安慰你呢?”

這三個反問句更是像和風細雨,款款相慰,溫暖著兒子的心田!來自父母的愛,來自家庭的溫暖,是孩子心灰意冷、情緒低落時最需要的陽光啊!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不久前武漢某重點大學那個因為幾門功課不及格不敢面對父母而自殺的大二的男生。考試不及格,這在漫漫人生中算得了什麼呢?補習補考就好了!不能保研?努力自己考唄!一年考不上?實在想考,那就再考一年!俞敏洪、馬雲不都是復讀了幾年才考上大學的嗎?這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脆弱,這樣極端呢?

我對這個孩子並沒有深入瞭解,但從其母親見到他屍體時的一番話裡,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孩子的行為了。“這不是我兒子!這不是我的大學生兒子……”我能理解一個農村的家庭培養一個名牌大學大學生的不易,但是母親的話語裡不容失敗的情緒真正是毀了兒子的一生,也毀了家庭的希望和幸福啊!當情無所依,孩子的心只能如浮萍一般飄搖,如無槳的孤舟一樣在風浪中沉沒……

情有所依,方能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人生之海中“直掛雲帆濟滄海”!

之所以用較長篇幅來闡述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認為

這是使失敗、挫折良性轉化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二) 直面失敗,循循善誘

面對孩子的失敗, 我們也有很多家長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很想努力勸慰、幫助孩子,但往往會言語蒼白無力,起不到預想的效果。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從傅雷家書中對比一下,便能得知一二了。

1.客觀分析,不唱高調。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我們不妨反覆讀讀傅雷的這一番話,沒有上綱上線,沒有高高在上,更沒有不識“人間煙火”。他站在人性最客觀的角度予以客觀分析,對兒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個“極高”,二個“不過分”甚是耐人尋味啊!換了我們很多家長恐怕說的會是“高潮中不要緊張,低潮中不要頹廢”吧!


讓我們再用我們慣用的表達來改寫傅雷家書中的幾個句子。

傅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

我們:“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讓我們忘記過去,正視現在,憧憬未來……”

傅雷:“……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

我們:“一切都已經過去了,還想那麼多有什麼用!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家長們,換位思考,哪一種表達更能深入您心呢?

2.譬喻、舉例,不說空話。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傅雷先生的說理不僅通俗易懂,更是具體生動可感的。因此兒子能心領神會自不是難事,重振旗鼓也是自然而然的。這比起我們許多家長生硬的空道理是不是管用得多?

3.坦然面對,不急於求成。
“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麼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許多的痛,不是說忘就徹底能忘記,它們需要時間的反覆砥礪,才能漸漸消退;許多的錯,不是說改就一下子徹底能改,它們需要多次的努力,才能漸漸轉變……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不少家長在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急於求成,總是期望自己一次三言兩語的大道理就能一次性的治癒孩子內心的創傷,幫助孩子瞬間轉敗為勝。這恐怕真是不切實際之想啊!凡事欲速則不達,傅雷先生深諳這個道理!


面對身陷逆境、精神消沉的兒子,傅雷先生用他極其平和溫情的態度予以兒子耐心地開導,教育兒子學會逆來順應,泰然處之,用平和的心態對待現實。

“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擔心,更不要傷害自己。” 這封信不但減輕了兒子的心理壓力,撫平了兒子心靈的創傷 ,更是成就兒子邁上了人生的高峰。下一封信中提到的兒子的成功就很好地佐證了這一切!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明智的人絕不會坐下來為失敗而哀嚎,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莎士比亞

【溫馨提示】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絕對不能做下面這些事:


1. 不要上綱上線,侮辱孩子的尊嚴。我們可以指出孩子行為和方法的錯誤,但絕不能打擊孩子,侮辱孩子,否則孩子會破罐子破摔。

2. 責罵、毆打孩子。責罵和毆打孩子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體;也會傷害孩子的心靈,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更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

3. 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很多父母都捨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如臨大敵,恨不得為孩子遮擋一切風雨。可是事實上父母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讓孩子直面挫折,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比一味保護孩子更重要。

深度解讀《傅雷家書》: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上)

本文由天作教育胡擎主編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