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引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鋼琴家身體力行的人生價值,早在當年傅雷給他上第一課《論語》時,已深植入心。

傅雷與傅聰,身為翻譯家和演奏家的一父一子,在心靈上,精神上,思想行為上,真如一雙互相映照的鏡子。他們通過《傅雷家書》告訴青年朋友如何應對父子自己的溝通和思念,由此來告慰寂寞無告的心靈,為青年們洗滌塵垢,點燃希望,激勵對生命的真諦,重新探索與追尋。


“每次長談之後,我一定要把你談話的要點記下來,為了青年朋友們的學習,為了中國這麼一個處在音樂萌芽時代的國家,我做這些筆記是有很大的意義的。”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這是1954年,傅雷長子傅聰留學波蘭,《傅雷家書》出自這一時期(1954年-1966年)傅雷與傅聰的書信來往中的一段,事發緣由是郵局因為失誤導致,丟失了一份非常重要的信件。導致傅聰母親所講,大概是一切太順利,太幸福,老天也來嫉妒我們,所以要給我們受這些挫折。母親又著這樣的感嘆說明在等待孩子信件時,所受的煎藥與折磨,內心的焦慮與痛苦。

我們可以想象處於90年代的傅雷一家人,身處當時的環境,傅聰年幼就離家出國,父母不在身邊照顧,所以一份書信足以釋懷父母的思念之情。然而久久未能收到信件的父母,是何等的急迫。

在沒有收到傅聰的信件,傅雷是感受就是惶惑而不知所措,當傅聰對文化部提出要求的時候,對父親隻字未提,由此話題轉到了父親對孩子的疑惑,從急迫中,父親的心態在轉變,在害怕。

“難道又不信任爸爸了嗎?” 父親內心的恐懼和疑惑。

這個疑問,似乎給了父親最大的傷害,在回信裡傅雷提到,舒曼疼惜父親早死的事情,莫扎特寫給父親親切的信,這些都是傅聰在異國的時候,看到父親寫到此處,做孩子的至少會自責自己的疏忽,沒有及時回信給父親造成的傷害。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幼時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回憶往昔,孩童的傅聰給父母的快樂


當父母對孩子的童年回憶時,卻又不敢和孩子提起時,擔心的是怕引起孩子的憎惡,尿布時代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時代的往事,往往使得父母又快樂又惆悵。

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

成年的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往往缺少了耐心和態度,這是因為父親總是站在一個高的角度去俯視自己的孩子,現實社會中諸多孩子和家長的矛盾,都是因為溝通的不完整性造成的悲劇居多。

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態度。他講,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添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這段父親對孩子的評價,足以讓現在大部分的父親,自愧不如,那些憤怒不已,心情難以平靜的父親們,

傅雷對自己的孩子的態度是坦誠的,是自謙的,更是誇獎和讚許的。

對女人的讚美,同樣表現出傅雷這個父親角色對母親的尊敬,他講母親的眼淚是悲喜交集的眼淚,他講人類是感情的動物,流露出來並不是可恥的事情,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在對於孩子的教育這件事情上,父親對母親的態度,是對孩子情商的考量,如果父親對母親充滿了寵愛和深情,那麼這個家肯定是很和諧的,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並不怎麼好,譬如一人教訓孩子,一人看熱鬧,勢必孩子的心也是破碎的,而往往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則是一方嚴厲,一方溫柔。既要使孩子懂得,父親的教誨是值得重視的,又要讓孩子懂得,母親的疼惜是值得溫暖人心的。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母親在傅聰的信件中這樣講到,在我有能力的時候,你要是喜歡我幫你一些忙,這是對我莫大的安慰,。倘若精神上,思想上我已經無能為力,至少別拒絕我物質方面的助力!

從這裡看出,母親和孩子的交流,對遠在他國的孩子,不能貼己的照顧,相當的自責,只能提供物質上的幫助,而她所指的精神上的幫助,應該是牽引到父親的角色,可以向自己的父親請教。這種謙虛的母愛的體現,讓傅聰在海外,應該多少能體會到母親的那種迫切關愛,和適當引導的心思。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對恩德手術的慰問,母親和父親的思想一致,教誨傅聰做人準則

當母親寫信,應該是在心中掂量了又掂量,將牛恩德開刀手術的事情,將那種痛苦和苦悶描述給孩子聽,希望做為好朋友的傅聰,能夠寫份信關心一下這位童年好友,安慰安慰她,鼓勵鼓勵她,給她一些勇氣,寫信不一定要長,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就夠了。

這是一位母親給兒子的信,她在教導兒子對朋友的態度,當朋友處於低谷時期的迷茫,如何去幫助朋友,同樣這也是描述自己,當孩子不在身邊的那種痛苦,那種思念,如果每次的信件都能多多提及母親,也算是對母親的一種寬慰。

父親也講恩德的事情,恩德那裡,無論如何忙也得寫封信過去,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句話是父親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對於朋友,在最需要你的時候,哪怕你不能回來探看,至少可以寫一封信來寬慰受傷的心靈。但是如果藉口自己忙,而無法寫信,卻又感覺很自責,這是父親所痛恨的,也是孩子不能夠所做的,必要的情況下,抽空寫份安慰的信件,並非要長篇大論,只要足夠的情感安慰。

便也能成就自己的一個做人的原則性問題,對朋友的態度,我們年輕人往往會如此這般,一面責怪自己不夠努力,一面又懶洋洋地不肯學習。如此道理是行不通,道路也是走不長的。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待朋友不能如此的馬虎。這裡是父親對孩子的責備,怪他沒有及時寫封信給恩德,責怪他沒有起到朋友的義務和責任。

另外從回信的要求,不可以講來信都收到,而是要講來信和譜二冊均收到,這裡的細節描寫,目的是讓孩子記住一點,無論大小事情,都要對人家有個交代。這是做人的道理,這個簡單的做人道理,現在或許許多孩子都不明白,因為時常發生孩子離家出走的情況,即使自己的愁悶來自父母,也不該讓父母過多的擔心,自己可以留個紙條,或是好好的和父母溝通一下,從小做個有責任心的孩子,是對孩子的教育中無比重要的一個環節。


《傅雷家書》:父母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與思念,呈現傳統的教育觀念


結語

之所以要整理這本書裡的觀念,個人覺得,這裡的言語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是家庭教育的榜樣,父親和母親的信件,以及孩子的回信,裡面的點點滴滴都流露出交流的重要性。

傅聰在精神世界的成長也都是在信件中得到,可以說這都是父親和母親愛的結晶。這本書可以適合孩子們看,也適合那些有孩子的家長看。因為可以從裡面學習到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可以學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對朋友的態度,細節的重要性等等。

現代家長的教育,太多的急於求成,太多的苛責和辱罵,為人父母需要考慮孩子的思想和矛盾,從子女的需要和心態著想,為他們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這樣才能造就和諧的家庭風貌。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歡迎關注@青源陽陽


文章如有不同觀點,或是支持,都希望你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建議和觀點。

若是喜歡就點個贊,再次感謝。網絡配圖,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