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40岁了,教师,有机会借调到财政局写材料,去不去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最得力的,好多都是中小学校教师出身。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可能是本行业相关专业学校毕业的,但写材料的,多半都是老师出身。文字功底强或者个人能力空出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小学校当三四年老师,大都会被考察,先是借调,两三年后正式调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办公室写几年材料,很容易就被领导认可,提拔晋升,走上仕途。

在过去,借调、调动,这条道路是基层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晋升的捷径,也是操作性较强的一条阳关大道。但现在,人事管理规范之后,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借调被严格控制,首先是上级部门不能随意借调下级单位人员,尤其是不能借调中小学校骨干老师;其次是借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以六个月为限,到期可以根据需要向组织、人事部门申请延期,但一般最多可以延期一次;第三,借调程序更为严格,根据管理权限,党委部门由组织部出具借调许可信函,政府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由人社局开具借调信函,用人单位不得私自借调,否则一经查处,不仅要追究借调单位责任,还要追究被借调单位责任。

本人40岁了,教师,有机会借调到财政局写材料,去不去

党政部门公务员岗位凡进必考,即使是借调到财政局机关,也不能直接办理正式调动手续,要么必须经过公务员考试,这种机会是公平公正的,对于借调人员来说没有任何优势;要么直接调动到财政下属事业单位任职,还不能是参公事业单位;如果能力强关系硬,可以一步提拔到财政局下属事业单位,任副科级以上实职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可以调任到公务员岗位任职。如果超过40岁,最好不要走借调这条路,不仅调不过去,而且学会影响个人原来的职称评定。职称比例限额限制这么严,不在岗人员首先是一线工作时间满足不了职称晋升要求,而且在与同单位人员竞争过程中,也会处于劣势。这边调不过去,那边职称受影响,两头耽误,确实划不来。

本人40岁了,教师,有机会借调到财政局写材料,去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