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

在中国

河北·石家庄

邂逅——金盆宝地·魅力矿区​

社火在矿区 之五

浓浓社火情一一访东王舍白脸社火

一提起社火,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场景,就会立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说到社火,不得不提东王舍的社火,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白脸社火。

所谓白脸社火就是不化妆,以武术表演为主的社火。在贾庄镇范围内的社火,大多以白脸社火为主打节目。东王舍的白脸社火,早年间就闻名于井陉、平山等十里八村。农历正月十六,是东王舍春节过会的日子,社火表演就此登台亮相。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听着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热闹非凡的开场叫阵声,让你忍不住前往观看表演。你看那擂鼓的男子,挥舞着胳膊,鼓棒随之上下起落,将直径一米多的大鼓,擂得震天响;其他人用力敲击着自己手中的铜锣、铜钹,应和着铿锵有力的战鼓声,为场子中央老、中、青社火演员,擂鼓助威。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社火演员依次上场,舞弄着刀枪棍棒,挥拳踢腿,执剑对击,一一展示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 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的观众,群情激昂。看到精彩处,不断有响亮的鼓掌声、叫好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兴致高扬时,甚至还有观众往场子中央扔香烟的景象,这就是对表演者的最高赞赏。

近年来,其他村社火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列。东王舍的社火传承,在村民的心目中更是提到了重要日程。

白脸社火,义务传承,代代有深情

东王舍社火的传承,从来不收一分钱,从来没间断过。最初有高士选、屈生运、李克、张朋朋、刘瑞祥、王英虎、王秀珍、郭成孝、潘山娃、刘来喜、李明秀等十几人传承社火,逐渐形成了以“形意门”为代表的各种拳术,这是社火的最初萌芽。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在社火传承中,社火队伍也曾衰落过两年。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上学,致使社火队员后续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王小文家祖孙三代,对社火有着深厚的感情。九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临终前仍念念不忘社火,叮嘱家人:无论遇上什么困难,也一定要把社火传承下去。

到了2000年由贾健珍、王艺生、王小文等人自发组织老中青队员,重新组建了社火队伍。村里的老大哥们帮忙担水,打扫场地,家家户户也为社火会发展捐钱,出力。在社火的义务传承中,人人争当奉献者,延续着东王舍人浓厚的社火情怀。

村委搭台,社火唱戏,浓浓社火情

在社火传承中,村委会给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拉灯接线,安排场地,与社火师父同心协力,共建社火队。原有的社火会练功场所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所有成员就在王小文家门前的公路上训练,从无间断。

随着新舞台建成,村委会为了给社火队员提供练习的场所,专门在舞台旁边腾出一间屋子。以便于王小文、贾彦君等社火师父们、学员们互相交流,切磋技艺,让所有成员有了个寒冬酷暑、避风躲雨的场所。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为了进一步提升东王舍白脸社火的知名度,提高社火队伍的整体形象,村委会出资重新购服装、置器械,使社火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队员们外出表演、参赛,个个精神抖擞,衣着鲜明亮丽,基本功深厚扎实,动作规范有力。历年来,多次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捧回大大小小的奖状、奖杯、奖牌二十多项,为村里赢得了许多荣誉,培养了人才。

众人齐心,老少出征,浓浓赤诚情

现阶段,东王舍白脸社火主要以贾彦君为团长,王小文为传承师父。他们不但传承拳术,也注重传承社火人的武德。“少年习武身体强,童子爱练心莫忙”、“手眼身形法步随,高友之中论假真,不得真传妄劳心”·····王小文师父背诵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东王舍白脸社火独有的、以顺口溜形式,传承下来的两套习武理论——习武论和功夫论。这是王小文根据自己的习武师父口传心授,自己用笔一边回忆,一边记录整理下来的两套习武理论。现在不断传诵于社火队员口中。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社火会的团长贾彦君是社火传承人贾健珍的儿子,他不但热爱社火,而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了很多社火资料,并付诸于文字,记录着东王舍社火的发展历程。王小文,李忠玉、王亚军等老人,为了坚守一份对社火的挚爱,组织起自己的老伙伴们,一起为社火的传承发挥余热。

尤其是,年逾七旬的王艺生值得我们社火人称赞。每次有重要演出和每年联庄会,他都会从石家庄专程赶回来参加演出。演员的背后也离不开后勤的支持,正如大鼓、车辆上的李冬生、贾四牛、杨二臭、王树芳等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只要有演出活动,一声召唤立刻到场。社火会,凝结着所有社火人的火热情怀。

师父重义,徒弟感恩,浓浓师徒情

东王舍白脸社火,一直是王小文等人,一起利用周日、寒暑假日,教授孩子们学艺。师父传授社火技艺,要求严格,训练到位。无论队员年龄大小,都从压腿,撇叉,蹲马步等基本功做起。最小的队员,年龄在八、九岁左右,是上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

刚开始练习基本功,孩子们感觉枯燥单调,缺乏耐心,难以坚持。师父就一招一式地陪练,用心用情地开导孩子们的思想,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耐力。孩子们的技艺一天天长进,师父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一拨拨留下来的队员中,涌现出了左彦军、李二亮、王凯明等优秀队员。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练武、学习两不误,在社火会的大家庭里,不断有社火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个队员叫李千宝,去张家口特警学校参加面试。一亮身手,就受到了面试老师们的赞誉和肯定,当场予以录取。另一个队员叫王泽军,去重庆上大学,第一年就当了武术班班长,第二年成为了大学团体中的武术教练,施展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享受3000元的大学补贴金。逢年过节,外出的徒弟们回到家乡,他们都不忘师父的培育之恩,常常去看望自己昔日的师父,讲述着他们的喜悦和收获,感恩着师父的教授情意。

社火传承,巾帼须眉,浓浓关爱情

在38名社火队员中,有几朵“红花”活跃在其中,很是抢眼。那就是社火队伍中的几个女队员。王小文师父说:“在社火传承中,村里从来没有传男不传女的保守思想”。只要女孩子愿意学,师父们不但一视同仁地教和练,而且还得额外关心女队员。

在习武练习中,师父们不但关注她们一招一式的身体安全问题,而且还关注她们晚上来去路上的人身安全问题。经常和家长互通信息,孩子是否到了排练场地,孩子晚上学完社火后是否安全到家,师父们都一一记挂在心上,即使是外村的女学员慕名而来,师父们也同样地不吝赐教。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丨东王舍人的浓浓社火情!

社火队伍中,现有外村女学员两名,分别是东岗头村的王红霞和南寨村的高银花。在师父的关爱下,女队员们勤学苦练,耍枪弄棒,踢腿撇叉,不甘落后,个个英姿飒爽,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于红装素裹间。“红花”朵朵开,是东王舍白脸社火队伍中,一道抢眼的风景线。

相逢一笑,恩怨皆抛,浓浓兄弟情

在社火队伍中,还传承着一种团结精神。队员和队员之间,不论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过什么小矛盾,小意见。一旦加入了社火队,一踏进排练室,就是师兄师弟、师兄师妹。一切的恩恩怨怨都抛之脑后,不掺杂任何的私人纠葛。一心专注于如何和学员配合好,把社火排练好,为集体争光添彩。一切以社火大局为重。出了排练室的门,你可以是随性、自由的人。多少年来,东王舍的社火队,一直秉承着这种兄弟情怀的理念,平平和和地传承着,不断地团结奋进着。

哨子声响起,队员们又集合在一起,列队准备今天的练习了。这支老、中、青、少齐全的社火队伍,在我们眼前展示着他们的刀枪剑术,拳脚身手。看着这生龙活虎的练习场面,心中不禁赞叹:东王舍白脸社火传承,后继有人;社火情怀,薪火相传;浓浓社火情,必将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注:除夜间拍摄照片原创外,其他来自美篇乡里乡亲)

责编 l 何宛星

内容来源 l 雪泥写作训练营

旅游丨工业旅游丨摄影丨美食丨自驾游丨段家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