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陳氏太極拳圖說》——第三講:“有”與太極3

龔建新:地球上的天地這個空間中,其實是存在著水、空氣,以及適宜的溫度這些最基本的孕育生命萬物的條件,這些就是所謂的“有”。太陽系中其他行星,不如火星、金星等,還有月球,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沒有這個“有”,所以就沒有生命存在和發展。

所以,古人講“無中有有”的意思是,沒有這個事物,這個事物還沒有產生,即“無”,但是,具備了產生這個事物的條件,即“有”。這也像一個生命的孕育,這個生命誕生之前,這個生命體是“無”,但是,生育他的父母卻具備著孕育這個生命的條件,這就是“有”。

康偉:可以這樣理解,你這個理解認識很新穎。所以,我們要多學習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才能瞭解古人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才能和他們對話,才能搞清那時的文字語句在告訴我們些什麼。我們的傳統文化 內涵是多麼的精深和廣博,一句“無中有有”,就把對自然世界的根本認識說得清清楚楚了。

龔建新:“無中有有”真是深奧,也比較難以理解。那麼,剛才你講了,既然“無”中有那麼多的“妙有”,為什麼“太極圖”裡只有一黑一白兩個東西呢?

康偉: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對自然世界觀察和認識基礎上的傳統文化思想,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大道至簡”。它是在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的事物現象中歸納和認知一脈相通的本質和共性,即所謂“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世人知萬、我獨守一”,是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根本因素。

龔建新:噢,我明白了,這就是把具體的、紛繁的事物,抽象化了,上升到理的層面、道的層面、哲學的層面,從而用太極陰陽這樣抽象的概念來表述,用太極圖這個圖形來說明。

康偉:是的。剛才我們說的空間中那些“有”,雖然千差萬別,各不相同,但氣體有升有降,磁場有引有斥,光波有強有弱,溫度有高有低,能量有散有聚……每一種現象都具備著兩種不同的性質,也都在體現著這兩種不同的性質。


解讀《陳氏太極拳圖說》——第三講:“有”與太極3


萬事萬物的不同變化和現象,歸納起來,無非就是這兩種性質變化的體現而已,古人們就用“陰”和“陽”來表示了這兩個性質,並且用黑來表示陰性,用白來表示陽性,所以如果我們給上面說的那些“有”分一下性質,升、斥、發、強、高、散等,就都是陽性的表現;相反的就都是陰性的表現。

這樣,“太極圖”這個認知模型也就出來了,即一個“無極”的狀態中有東西了,什麼東西呢?有很多,是“妙有”,但不管有多少,它們都只有兩種最根本的性質,用一黑一白就都代表了。

你把這一黑一白具體到任何的事物上都可以,都會看到兩種不同的性質,所以這個認知模型,是廣義的,是抽象的,但也可以是具象的,而一陰一陽兩個性質,是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最根本的因素,萬事萬物都包含著這兩個根本的性質,陽的性質和陰的性質的不斷作用和變化,就產生了事物的變化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