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聂:跑步?健身?骑车?好尴尬

小聂:跑步?健身?骑车?好尴尬

最近一周训练状态挺矛盾的,很尴尬的感觉。因为呢,没有比赛的目标,我想利用这段难得的空窗期特意调整一下基础力量,同时也想满足一下一直向往的八块腹肌的愿望,从三月份开始减少了跑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爆发性肌肉的力量练习,和健身房的练习原理一样的那种。然后突然间每天上下班又需要骑车,差不多每天上下班包括溜达,接近了一个小时的骑车时间。因此,最近一周几次的跑动,感觉肌肉反应明显产生了变化,动作意识明显跟不上肌肉反应,感觉很别扭那种。

不过呢,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说,我是非常高兴能出现这样的状况的,因为,这些现象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的观点和认知。也就是我在理解肌肉慢肌和快肌在不同的运动中的供能原理和在技术运用中不同部位肌肉做功原理。在这点上,我又可以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给更多的人建议和参考,完美。

现在的人爱好非常广泛,跑步,健身,骑车,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等,其中有很多的人在自己最喜欢和热爱的一项运动中总希望能达成某些成绩目标,以验证自己的能力或潜力。因此会产生了某些选择性的矛盾,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在一项运动中达成目标呢,这些是幸福的烦恼的一部分。

小聂:跑步?健身?骑车?好尴尬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同行给我发来他的授课视频分享,当时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你让学员练这些动作干嘛呢?你是跑步教练还是健身教练?然后他说那些动作是满足学员的基础力量所设置的。我说那你连续三堂课都是这些内容,而且这些动作内容和你所展示的技术动作运用貌似不搭配呀,这些动作更像是一些爆发性的燃脂动作。他有点答不上来,就开始问我技术上面的问题了。其实,我挺理解他工作的地方招生现状,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我只是把他定义为和我一样的跑步技术教练,在讨论跑步技术的前提下对他提出刚才的问题。

在都市白领圈子里,现在很流行一种高强度的间歇减脂训练,HIIT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s training)。我想刚才的同行做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一些训练。但这些训练对我所理解的跑步技术动作练习和运用其实作用不大,因为肌肉群的类型差异导致的供能运作原理的不同。大家都知道,长跑就是长距离的有氧运动,需要大量而持久的氧气参与到代谢转化来提供能量,这样就需要在身体内拥有足够的氧气,而储存氧气的地方就是我们肌肉中的线粒体,能产生并保存大量的线粒体的肌肉,慢肌的作用会比快肌的作用更强大。反过来说,对于短跑或是球类这些无氧运动,对氧气的需求就比长跑要少得多,而无氧运动需要更快的ATP转换供能,包括对糖原的利用,这些工作则是体现快肌的优势。因此,我们审视自己所喜欢的运动是属于那一个类型,则是对自己的肌肉比例训练的重点所在。

小聂:跑步?健身?骑车?好尴尬

这里有个简单的概念,人体中的快肌和慢肌其实是并存的,彼此的比例分布不一样而已,而这个比例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运动进行转换的。我看过一个文章,从快肌比例较大的肌肉群转换到慢肌比例较大的肌肉群,经过非常专业系统的训练,也是需要八年以上的时间。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个改变过程所承受的强度和时间跨度是不可能满足条件的。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试图通过自己日常练习来达成肌群类型比例转换是极难极难的。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专注于某一项肌群发挥的作用。换句话说,你喜欢的运动是以快肌供能为主的,那就专注于快肌的训练,反之,你也只能专注于慢肌的做功。

对于技术动作运用的肌群分工原理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和快肌慢肌的比例搭配一样的原理,每个肌群做功都是各司其职的,我们不能超越肌肉本身的基础作用。这也是我经常说骑车和慢跑的所运用的肌群作用差异巨大的核心所在。特别是我现在强调的小腿提拉折叠技术对跑步的意义。

小聂:跑步?健身?骑车?好尴尬

我的训练邻居有很多喜欢铁三的骑车爱好者,以他们为代表的群体,几乎都是以大腿做功的小步快频去跑步。而因为他们长期以来骑车形成的大腿前侧股四头肌为主的肌群神经做功记忆,他们想改变,按我这种以腰腹带动大腿后侧肌群做功的小腿提拉折叠技术就形成了非常大的矛盾。因此,我非常理解他们只能运用大腿做功主动跨步的小步快频的技术动作。我们训练营里也有好几个玩铁三的小伙伴存在同样的困惑。而我多次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如果他们想在跑步技术中有所收获,那必须放弃骑车6-12个月,等到技术动作成熟了,才重新恢复骑车。在我最近非常轻量的骑车上下班的体验中,这个感觉非常清晰。

道理其实很简单的,该如何做才是我们最难的取舍,昨晚思考再三,我发现,在我没达成全马245的目标之前,八块腹肌貌似遥遥无期哦。我建议小伙伴们也是需要清晰知道自己的想法和真实目标是什么。舍得的意义在于有舍才有得,大概就是这样吧。

文/小聂教练 欢迎关注“小聂跑法”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专业跑步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