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2020年的夏日将近,电影市场却分外冷清。国家电影局预计,2020年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

2020年第一季度,万达电影亏损5亿。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叶宁离职,原因是其主投电影《八佰》和《手机2》连连遭遇上映危机,致使去年公司亏损40亿。曾出品《战狼2》和《流浪地球》等爆款电影的北京文化去年亏损20多亿,并引发一出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的罗生门。

一系列暴雷事件中,似乎少了一家公司的身影。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魔童燃爆的那个夏天

回首2019年的电影市场,恍如隔世。那时,用心打造内容的电影人不断用过硬的作品点燃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其中的重磅炸弹。

《哪吒》的出品方彩条屋影业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其实从《大圣归来》热映后,彩条屋影业就发布过一系列动画电影计划,只是当时没有多少人认为他们能成。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2015年,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影业,专注开发动画电影。目前已推出的动画电影有《大护法》、《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昨日青空》,即将推出的有《姜子牙》、《妙先生》、《深海》、《大圣闹天宫》、《凤凰》、《鬼列车》等作品。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哪吒》横空出世的那个夏天,人们才真正关注彩条屋的布局,也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群认真做动画的电影人。

在等待电影市场复苏的日子里,平日忙碌的电影人难得有时间停下脚步认真思考。

时隔一年,笔者再来谈谈彩条屋影业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情,以及彩条屋的布局和决策能给其他影视公司带来哪些启发?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就

《哪吒》不只是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也超越了众多真人电影的票房。

最终,《哪吒》的票房超过5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仅次于《战狼2》。

彼时,各路人马轮番上阵,无论是电影人、媒体人,还是广告商和网红,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一时间,圈里分享的标题都是这样的:

“坏小子”哪吒:传统IP创新,做对了什么?

《哪吒》为什么突然成了爆款?

最丑哪吒赢得最佳票房,光线传媒改写翻身神话?

《哪吒》票房疯狂破纪录 爆款背后是电影写了66稿

哪吒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动画从业人员的不认命、不服输

……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不是赞叹混着哀叹,惊喜透着不甘。

赞叹和惊喜是针对哪吒的创作团队和背后的公司,哀叹和不甘是针对自己和团队。


没长远的眼光就不要怪环境没创造爆款的机会

经过媒体的深扒,很多人都知道《哪吒》、《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背后的公司分别是以导演为主的可可豆、十月文化和彼岸天。

也知道了他们背后都有同一家公司的影子——彩条屋影业,而彩条屋是光线旗下专门做动画的公司。

很多人惊呼,光线怎么这么有眼光!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光线刚成立彩条屋影业时,就公开了彩条屋投资的13家公司名单和计划内的22部影片。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请记住这些动画公司: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彼岸天、蓝弧文化、全擎娱乐、光印影业、玄机科技、颜开文化、中传和道、魔法动画、易动传媒、通耀科技和青空绘彩。

接下来十年,你我将逐步看到他们合作打造的中国神话宇宙,其中囊括了动画电影、游戏和漫画。

很可惜,当时我清楚地记得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彩条屋要么在炒作IP圈钱,要么心比天高。

很明显,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命比纸薄。

然而就像《大圣归来》里的大圣找回自己的那一刻,就像《哪吒》里哪吒不服天命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命硬!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2015年10月是什么时候?是国内动画人在绝望多年后,突然迎来了石破天惊的《大圣归来》。彼时圈里的投资人眼红《大圣归来》的成绩,却又观望居多。

中国动画电影一没有成熟的风格,二没有成熟的流程,三没有成熟的主创。想从美国大厂和日本老厂里抢食,难如登天。

所以圈内人士多判断这是个意外,想要偶然成为必然,太难。

不成熟就不能做吗?

诚然,大家都喜欢摘果子,不喜欢种地、浇水和施肥,除非这些苦活、累活由别人买单。

试想,如果这些最苦的部分由别人做了,那么果实也就轮不到你们摘了。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不成熟就不敢做,这是随大流的思维。随大流没错,先行者铺路,追随者好走。

只是既然随大流就别有做爆款的心。

如果披荆斩棘的开路者没有一身伤痕,那条路必然已有人走过。

无论是公司还是创作者,想要爆款,就别怪坏境没机会。每年爆款就那么几部,没有一部爆款是机会恰好,条件成熟时产生的,相反,大都是一开始不被看好,过程中又饱受质疑,几经磨难,历经数载才看到曙光。

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这话,是对于急功近利的团队和浮躁的创作者说的。


没伯乐的素质就不要怪团队没创造爆款的能力

现在有些电影人,为没早点发现导演饺子而遗憾。说实话,说这话的人,笔者可以断定,即使当初你认识饺子,你也不敢投资他做电影。

先不谈市场和资金,扪心自问,你敢不敢用只做了一部短片的人做长片?

有没有识得千里马的慧眼?有没有启用新人导演的胆魄?有没有助力新导演的能力?

这个行业,很多人出于各方面原因,不看作品,多谈经验。如果导演没有长片,或者拍过的长片票房不好,大概率就无法进入候选人的名单。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 导演 饺子


当然,大家各有难处,电影风险太高,新人导演万一辜负了信任,参与人和投资者都会很难堪。

相互体谅,无可厚非。只是如若不具备伯乐的素质和条件,最好不要奔着爆款去。

好好做内容,稳扎稳打,先保证不赔,再稳步上升,说不定,下一部就是爆款。

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找千里马,首先得是伯乐。

发现人才的眼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和为导演提供专业团队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从《泰囧》到《战狼2》,从《我不是药神》到《流浪地球》,再从《大圣归来》到《哪吒》,无不印证着一个事情——中国电影,爆款都是“意外”。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不妨回想一下,上面提到的哪一部电影是上映前就被大多数人看好的?

不妨了解一下,这些电影在立项初和创作中的困难?

不妨设想一下,你我回到这些项目的起点,是否做得出正确的判断?

就动画来说,每年毕业季的优质学生作品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质量之高都让人激动不已。

仅举两例:中传毕设《识途》和国美毕设《风雪山神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就笔者早年的观察,中国最好的动画人才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其中中传在早年间可谓是培养中国动画人才的NO.1,如今国美也迎头赶上。

早年,国内动画电影看不到希望时,这些充满灵气的毕业生要么转行进入游戏行业和广告行业,要么毕业后到美国深造,随后留在迪士尼、梦工厂等美国大厂。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电影人或受限于团队,或受限于自己,无论经验多丰富,都难以保证从创意往后的每一步都能做好,每一次选择都准确。

电影本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行业,只是需要明白,人和是基础。

人和是专业素养,眼光、魄力和能力,缺一不可。

否则,有了天时地利也是别人的天时地利,与我无瓜。


没潜心做内容就不要怪作品没创造爆款的气质

剧本两年,制作三年。历经66稿剧本,6个版本的分镜,分镜从5000个镜头修改到2000多个镜头。

制作涉及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名制作人员,仅“江山社稷图抢笔”一场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完成4个月,结尾的几大特效段落测试时间就超过3个月。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点映后,观众惊呼电影会成为爆款,导演饺子却因为制作过程太过艰辛,“困难到麻木”,以为大家在鼓励他。

以上罗列的数字,不了解动画制作的人应该无法体会其中的艰难,尤其是放在国内的动画产业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字面上的艰难乘以5-10倍就是实际的困难。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哪吒》之于中国动画产业的意义犹如《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的意义,也许很多人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大圣归来》的,但相信接下来的几年,大家会意识到《哪吒》对于动画产业体系和人才吸引的意义。

细数爆款,无一不是开发数载,下苦功做剧本,服化道、摄导表、剪辑和音视效等各部分都没明显短板。

人类的大脑很敏锐,观众能轻易捕捉到作品是否用心,主创是否有能力。

用心的电影人不少,有能力的却不多,想做爆款就得两者兼备。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九死一生,其中的很多环节,除了有审美和智力的较量,还有管理和执行的智慧,这些都需要潜心为内容服务。

用心又有能力的电影人在每一部作品上都会百分百付出,且知道如何付出。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敢确定作品是否能成功,更遑论这个行业里还存在数量庞大的老油子和会忽悠的新人。

老油子和会忽悠的新人接触一个项目往往轻言项目的难度,接操盘提供一个极具性价比的成本方案,有些项目负责人很容易在算账上掉进这个黑洞。


一片哀嚎的影视业里,这家公司丝毫不慌,因为五年前做对了这些事


如果一个项目是老油子和会忽悠的新人深度参与,项目的前期往往不会顺利,大概率会因为不遵循创作规律导致剧本不断推翻或者反复,创作人员丢失了清晰的方向,随着开机日临近,剧本无法达到理想的程度便仓促开机。

仓促开机的后果是筹备不足,各方面都无法精益求精。开机后边拍边改,工作人员和演员都难以发挥最佳的创作状态,要么延期要么低要求赶进度如期杀青,最后再把问题都留给后期,后期处处制肘,只能尽力挽救,谈不上二度创作。

即使大家都不满意,既然拍出来了,抱着给投资人交代的心理,或者万一上映后能赚钱的幻想,宣发跟进,最终进入大众视野。

结果如何?可能没有赔太多,也可能真的赚了钱。但是,绝不会有一部赚大钱,更不会有一部爆款。


结语

这个行业里有很多老板只是想赚快钱。这类老板只会算账,不懂电影,也无电影追求。他们不遵循电影规律,无论再精明,最终也可能铩羽而归。

内容是根本,希望喊这句口号的电影人心底里真这么认为,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在复杂的取舍中,不轻易妥协甚至牺牲内容。

电影,无论你看做商品,还是艺术,都不是单纯用算账能算清楚的领域。

毕竟,电影是第七大艺术。艺术这事儿,不管可以溢价多高,都要先是一个好东西托底,否则,卖不了高价,还让人笑话。

愿所有电影公司都能从光线传媒的布局中得到启发,愿所有电影人都能认识到用心和才华做电影才能收获爆款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