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的童年,可謂經歷了種種磨難 。他的母親紀氏本是流放的官奴,被挑選進宮做事,後因為人善良,惹人喜愛又調去做了內藏庫的管理員。這個內藏庫相當於皇帝私人管錢的庫房,不同於國庫,有一次朱見深心血來潮到庫房轉悠的時候,正好碰見紀姑娘一時被她的氣質打動便臨了幸。雖然只有一次,但是不久後的紀姑娘竟然懷了孕。
當時後宮正是萬妃一手遮天的時候, 懷了龍種這種事情對於當時的紀姑娘非但不是福,更像是引火燒身。果然,很快這個事情就被萬妃知道了,她立馬派身邊親近的一個宮女過去逼其打掉孩子,說來也奇怪,這位宮女看過之後便回去了,上報說是根本就沒有懷上。於是紀姑娘戰戰兢兢躲過一劫。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孩子出生了,後宮多了一個孩子這種事情很快又傳到了萬妃那裡,萬妃大怒,再次派了一個屬下的宦官張敏,要求他必須親手殺死這個孩子。
這下還在襁褓中的朱佑樘又一次面臨生存危機,但是命運再一次發生了逆轉:宦官張敏並沒有殺掉這個孩子,為了向萬妃交差,同時也為了皇子的安全,張敏偷偷把孩子安置到自己在宮裡的另一處地方,和其他幾位宦官和宮女共同保護撫養,後來為了安全又被曾經廢除的吳皇后接入宮裡撫養。
不管如何,經歷兩次大的生命危機的朱佑樘總算是活了下來,並且被身邊的人 好好的保護著長大,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卻是在愛的包圍下,一會兒我們再講,這樣的童年給朱佑樘未來的影響。
後人很多分析當時的朱佑樘為什麼沒有被殺,命運的天平之所以向朱佑樘除了天意之外,我想最主要還有幾點:一是朱佑樘的皇子身份,儘管萬貴妃在後宮隻手遮天,但殺死皇帝親兒子的罪過卻更大,一旦東窗事發那可是要滅九族的大罪。二是紀姑娘的德行深入人心,在後宮這個是非之地,紀姑娘有學位,但不驕傲,做事踏實,不怨天尤人,所以跟很多宮女宦官的關係都很好,這也是別人願意共患難的原因。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萬妃與皇帝儘管共患難,但因身份和年齡差距過大,在當時並不被人認可,再加上萬貴妃借皇上的寵愛橫行霸道,應該是深為人詬病的,所以最後不管是宮女也好,宦官也罷,大家都默默地站在正義的這一面。他們當時一定沒有想過,當初自己冒死維護的那個孩子,長大後竟成為明朝的天子,並且既不殘暴,也不昏庸!
朱佑樘的身份曝光,是在他5歲的時候。一次憲宗朱見深在梳頭的時候,嘆息自己在位多年,卻始終沒有剩下一個可以繼承皇位的孩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幫他梳頭的宦官張敏戰戰兢兢,還是決定將這個守護了5年的秘密告訴聖上,並一再請求有什麼事情請皇上處罰自己,但一定不要傷害皇子性命。
得知真相的聖上又驚又喜,命令他立馬將孩子帶過來,同時將此事報告太后 。皇上有了皇子,宮裡一時傳個不停,本來沉悶的後宮一時間到處是慶祝的氣氛。除了兩個人,一個是萬妃,而一個,就是朱佑樘的親生母親紀姑娘。萬妃想必氣到發狂,這件事情那麼多人知道,卻把她一人矇在鼓裡,而自己幾次想要除去的那個孩子竟然還活著。而紀姑娘的擔憂,則是看到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果然,紀姑娘在冊封一個多月後便不明不白死去,而年少的朱佑樘因為身份曝光生命再次面臨威脅,被萬妃多次誘拐欲除之而後快,太后為了保護這個唯一的龍脈免遭毒手,就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宮裡親自撫養。後來據說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朱佑樘五歲的時候,有次萬妃又盛情邀請朱佑樘去她宮裡吃糖,當然說是吃糖其實就是找機會下手殺了他,推辭不過只得上路,臨走前太后再三叮囑:孩子,萬阿姨給的糖果千萬不要吃,一個也不要吃!想吃也不能吃。朱佑樘雖然不明白為什麼,但卻牢記祖母叮囑,到了那兒以後,果然不論萬妃怎麼說,這孩子就是不吃,堅持自己不餓,後來萬妃連哄帶騙,朱佑樘實在沒有辦法,小臉通紅憋出幾個字:我怕有毒!一個孩子如此耿直又膽怯的直言,竟然讓橫行霸道的萬貴妃接不上話,後來朱佑樘平安回到了皇祖母那裡。但是這萬妃竟像忽然沒了力氣一樣,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之前的威風,也很少再插手其他妃子生孩子的事情,皇帝朱見深也趁機先後生了十幾個皇子。
後來朱佑樘順利登基,卻並沒有向曾經向他伸手罪惡雙手的人報仇,很多人以為他一定會殺了萬妃替母親報仇,但他卻說由他去吧,過去的就過去了。反而對那些曾經有恩於他的人,他一一報答。親自到城門口將流放宮外的張敏迎回宮授以官職,對曾經撫養過他的吳皇后也以養母待,吳皇后大受感動,其實當時撫養他絕非是為了愛或者同情,而是為了對付萬貴妃,但朱佑樘卻心懷感恩,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他的表現也被認為是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結果之一。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多重要,朱見深與朱佑樘同樣經歷了風雨飄搖生命危機,但一個是擔驚受怕,一個卻坦然自若,所以性格迥然不同,一個懦弱,一個剛強,一個置身事外,一個敢做先鋒。一個圍繞萬妃但同時到處留情,一個一生只有一位皇后陪伴左右。
在朱佑樘的帶領下,曾經以迷信鬼神,頹敗破散的朝政煥然一新,那些為憲宗尋鬼求神的人,在朝堂上打醬油混日子的人,統統被趕出朝政之外,權利最終被賦予那些德行與之匹配的人,於是朝堂開啟了由劉建,李東陽,謝遷組成的三人團內閣新時代,明朝在經歷了黯然之後終於再次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