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的禪修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個才子,佛印,是同時代的一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一天,兩人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佛印笑而不答。蘇軾自以為佔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東坡的禪修


一日閒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地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這讓蘇軾著實領教了金山寺沙彌的利害,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東坡的禪修


被貶黃州時,也正是蘇軾入世則不達的落寞之時,因此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相往來,一日蘇軾似有所悟,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禪師即在詩下批了“放屁”二字,囑書童攜回。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責問禪師,禪師大笑:“學士,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 “八風吹不動”見於《佛地經論》卷五,詩僧寒山詩歌亦有此句,八風是佛教用語,指八種境界的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此八風顯見為世俗之風,東坡既為禪語,必定禪心,誰知被佛印一試,便亂了方寸,可見禪修不深。後人曾譏諷他,把他的詩後兩句改為:“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東坡的禪修


其實佛印與純粹的佛教僧人風格不同。關於這一點,日本學者阿部肇一的《中國禪宗史》第三篇第五章有如下之描述∶ '與其說佛印是佛教僧侶,不如視之為道家者流。而其儒學思想亦能與釋、道二者相合。元豐五年九月,佛印自廬山歸宗寺回到金山寺時,即有道冠儒履佛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之語(《感山雲臥紀談》下),頗有三教兼容,形成一宗的氣概。了元(佛印)曾一度為地方官吏,二十八歲時才出家(《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九)。由他過往的經歷來看,令人不期而然會聯想到其特異的佛教觀。他雖然繼承開先善暹的法統,可是其行動與思考卻具有強烈的世俗意識。他經常參加酒宴而高談闊論。所結交的朋友,僧人方面反而較少,倒是與士大夫官僚之輩常相往來。在宋代筆記小說中,常有佛印軼事之記載。其與蘇東坡之交誼,尤膾炙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