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選妃,是否考慮智力因素?有哪些歷史依據?

袁勇建

一般不會,反正我沒找到有關智力要求的記載。一般對出身,身材,樣貌和性格要求比較多。當然有一些是因為才名而被選入宮的,例如唐太宗的徐賢妃,就因才華出眾,被唐太宗禮聘入宮。而武則天是因為美貌而被選入宮的。

對於品貌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大家一直以來認為寵愛楊貴妃的唐玄宗是喜歡豐滿的女人,其實不然,唐玄宗在給皇子挑選妃子的時候有一個硬性指標:“細長潔白者”。也就是說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者才能被選為妃子。


在《漢雜秘辛》中有一段關於漢桓帝選皇后梁瑩的記錄,梁瑩是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桓帝聽說她美貌,先派女官到家中進行考察。先檢查其走路姿勢是否端莊,然後還要檢查身上是否有異味。

之後會對全身進行檢查,要赤身裸體一絲不掛。梁瑩起初不從,最後拿出聖旨才屈服。同時還會拿出尺子量一些部位,並且還要檢查聲帶是否優美。總之過程非常的繁瑣。要求也非常嚴格。


在唐朝以前一般都會選擇官宦人家的女子,大多會是出身名門。特別是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流行。對門第要求比較嚴格,這也是門閥強大的一個表現,他們往往盤根錯節,對皇權造成威脅。而且特別容易出現後宮專政,王莽和楊堅都是因為以外戚的身份奪得皇位的。在宋朝之後一般會從民間選取,出身貧寒的,用以防止外戚專權。

當然這些都是秀女,身份比較高的,一般入宮就會被封為才人一類的比較有地位。例如武則天和徐賢妃最初入宮的時候都是直接被封為才人。可不要小看才人,才人可是正五品的品級,縣令才是正七品了。武則天曾做過唐太宗的才人,而最後成為了唐高宗的皇后,被人詬病。其實上官婉兒也做過唐高宗的才人,後來還一樣被唐中宗封為昭容。這種事情在唐朝其實屢見不鮮。

而選宮女則比較隨意一些,漢制每年八月都會選一批宮女入宮。這也屬於賦稅的一種,被稱為徵“良家女”,朝廷會派中大夫,掖丞庭,相工會到民間查看13到20歲之間的“秀麗端莊”者入宮。有時候也會給民間造成很大的壓力。

總之,無論選宮女和選秀女都是對品貌要求非常嚴格,但是並未有見對智力有要求的。不過智力不行的估計在後宮活不過兩集,這也就是一種人工選擇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