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農村辦喪事有時會出現較為低俗的風俗習慣?

談清

以前的農村辦喪事都是非常的低調的,最多也就是請請吹喇叭的,要麼就是唱唱戲,但是現在辦喪事的可以說是用奇葩來形容吧,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那麼為什麼生死大事變成了現在的聚眾觀醜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因為以前的生活都是比較的貧瘠的,只要是聽到哪裡由唱戲的如果地方不是非常的遠,每個村的人都會趕著去看,觀看的人數也是比較多的,但是現在的表演就是歌舞還有各種脫衣舞之類的,但是不要覺得現在這種表演沒有人看,相反看的人還是非常多的,但是這種表演對小孩子來說還是非常地不健康的。

而且有的舞臺就是明目張膽的打廣告,把各種的美女穿著比較暴露圖片,還有二人轉的圖片,穿的也是比較低俗的,所有現在農村的這類表演還是非常多的,生存的模式還是比較強的,那麼這類的表演是不是可以長久的生存還是個未知數,不過據瞭解現在已經有法律開始杜絕一些比較低俗的表演的。


小莫說三農

雖然國家大力推廣和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這也只是針對80後之後的年輕人。而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則從小就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文化,也沒有受過特殊的思想教育。因此農村給人家的感覺就是落後和醜陋,加以鄉村面貌的髒亂差,以至於很多人對農村的人和事都看不起。現在很多人都來到大城市生存和發展了,但他還是不情願介紹自己家是農村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就是低俗,從農村的紅白喜事上就能到看出低俗的風趣、低俗的風俗。

在農村的最熱鬧的就是紅白喜事,紅是指結婚,而白就是指喪事。這兩件事不管是從什麼方面看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成家立業一個是離開人世,但農村人的人性在這兩件事上展現的淋漓盡致,那就是低俗二字。首先結婚時要鬧一下新娘,現在各地興起鬧伴娘了,而不管是哪種,都有過喜事變成喪事的案例發生。之後還要鬧公公婆婆,洗腳水、墨汁水等總之能用上的東西都要用上,而公公婆婆只能痛並快樂著。之後就是白事,在這上面人性的醜陋就暴露的一覽無餘。在白事上最不能忍的就是吹喇叭的,基本上每家老人去世都會請這些鄉村藝術人來即興表演。

圍觀最多的就屬舞臺上的各種表演,甚至這邊是哀悼樂曲,下一首就變成了《今天是個好日子》。大家想象一下這是什麼畫面,畢竟今天是喪事又不是結婚的大事。但大家也就聽個樂呵,主家看到這種現象也跟著樂呵起來了。為什麼呢?因為是喜喪啊,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去世都是喜喪,只要是無病無災的正常離世,那都叫喜喪。但這還不能說明什麼,圍觀最多的就是小品表演。一般講的最多的就是葷段子,但農村人就喜歡看這個,而主持人也是一口二人轉的語氣,打著色眯眯的腔調。

農村人的精神世界太過於貧瘠和狹隘,以至於這點附庸風雅就被打發了。但這種現象只有農村才存在嗎?首先在整個互聯網就流行這種文化,低俗、醜陋的文化藝術。比如快手、抖音,本質就是低俗,甚至網上各種批評聲、吐槽聲一直沒停過,但它依舊在短視頻領域佔據著半壁江山。而現在國家已經明確發出信號要求“快手”整改節目內容。但實際上整改了又如何,依然改不掉低俗的樂趣。快播被封了,快手被整改了,下一個又是誰?總而言之,太多人的精神生活太狹隘太空虛,大家怎麼看呢?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新農村的日與夜

一去世之後,就是搭帳篷,點有燈盞,而且這些有燈盞,而且孝子就要守在靈旁邊,燈盞還不能滅,香火也不能斷,尤其是香,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隔日就要給各位親戚朋友下書,同時找村裡面幫忙的人請陰陽,樂師,廚師等等,等到第三天才能招待人,也就是吃酒席,吃的一般看家庭情況了,但是中間樂師這些他們吹嗩吶是對逝者懷念,也沒有人出什麼低俗的習慣啊。

看過新聞上說是某某地的白事花樣百出,我也比較傳統,但是覺得太花哨直接是對逝者大不敬,或是為了炫耀,而且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是翻閱手機時候的一個笑柄罷了。

各有各的風俗習慣,農村人有農村人的講究,從來不整那些低俗的,我們只是循著規矩繼續照辦,至少我村的白事不低俗,也沒有更改過,無論貧窮富貴,紅白事情面前人人平等的。


禾老五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家鄉辦喪事,都會搭戲臺,唱大戲,有時候也會說評書,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和追悼,希望他們能夠在歡舞的戲中不留遺憾的離開人世。

01.

但是慢慢的,人們開始有錢了,生活好起來了,卻很少再見到搭戲臺、唱大戲的場面,可能唱戲和說書有一定的門檻,年輕人都表示要與時俱進。

於是村子裡每逢喪事,就開始了歌舞團的表演。

讀中學的時候,搖頭舞很是流行,村子裡搭臺子,坐北朝南,死者照片掛在正中,歌舞團的人開始在臺上表演,唱著各種流行而嘈雜的歌,無節奏的猛搖腦袋,好不熱鬧。

最搞笑的是,有時候竟然會唱《今天是好日子》或者《愛情買賣》之類的。

去年過年前,一個鄰居逝世,村裡大擺戲臺,歌舞“狂歡”三天三夜,女人穿著恨天高,拍著自己的大屁股挑逗臺下觀眾,或者一幫女人穿著超短褲,圍著鋼管搔首弄姿。

而臺下的觀眾大多是孩子和老人,大家津津有味的看著,時而發出歡笑聲。

02.

我能夠理解小時候農村精神生活貧瘠,沒有什麼好玩的,可以填充精神空虛的節目,於是每逢看電影,唱大戲,我們都會搬著小板凳,哪怕跑幾個村子,都要去看戲。

但是隨著大家日子越來越好,錢包飽滿起來,精神的貧瘠卻沒有得到改變,於是人們變著法的鬧出熱鬧的氣氛來。

把低俗當做潮流當做時尚,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尤其去南方一些地區打工的人,看多了當地低俗惡趣味,就以為這很有趣,很好玩,於是在家鄉大辦歌舞節目,只要熱鬧,不追究內容。

03.

農村兩件事兒大過天,結婚和辦喪事,而辦喪事講究喜喪,何為喜喪,按照村裡的理解,怎麼熱鬧怎麼來,這就是喜喪,一為去去晦氣,二為祭奠逝者。

只要熱鬧,能調動人們的情緒,管你什麼低俗媚俗的,如果還像以前唱大戲,年輕人不來看,根本沒有熱鬧的氛圍,那麼不如無下限的走低俗風,說葷段子,唱怪異的歌兒。

你說這種現象還會持續多久,告訴你,會繼續持續下去,直到人們玩膩了。

也許當地有關部門封禁這類活動,效果很好,但在農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鬧出事來,誰又會管。


李阿冰

在古代,我們中國很講究禮教。婚喪娶嫁都有一套專門的禮教禮法。但是隨著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農村的城市化發展給我們傳統的禮教帶來了一些有傷風俗的壞處。

比如說,現在我們經常在視頻網站看到一些農村喪事大操大辦,甚至請來了一些二人轉演員來搭個臺子唱戲,甚至被請來的這些演員還會唱一些三俗歌曲。聲音還非常大完全不考慮其他村民的生活。也絲毫沒有對死者的尊重,非常不符合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甚至有些農村辦完喪事,所在街道滿地的食物殘渣和垃圾,卻沒有人來收拾殘局,大大增加了街道社區清潔工的工作量。

這件事情我們要辯證看待,作為民風淳樸的農村人,他們依舊遵循著老一代留下來的傳統婚喪嫁娶都有著一套專門的規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5000年傳承的載體。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經濟快速發展,很多人為了賺錢什麼手段都用,在葬禮上搭臺唱歌實在是對死者不尊敬。我們有句老話叫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農村的喪事還是要遵照這老規矩來,適當的引入現代元素可以但是要調查一下,千萬不要把喪事搞出差錯,讓別人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