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打工人離家在外到底吃什麼油好?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或許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為什麼老輩人會這麼說呢?我想,原因不外有三:

一是以前農村人很少能吃到豬肉。大家基本上都是守著家中一畝三分地常年累月地勞作,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很多地方的農村一年裡一家人想經常吃到肉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沒地方掙錢。也就沒有錢買豬肉吃。很多家庭在沒有豬油吃的時候,是用植物的果實曬乾了以後直接放到菜鍋裡替代豬油來炒菜的。那種肚子很缺油水的感覺,只有五、六、七、八十年代還生活在農村的人有可能體會得到。你想啊,如果能吃到豬油或豬肉,人生病時是不是食慾啊精神啊什麼的都比服藥還要好?


老輩人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打工人離家在外到底吃什麼油好?

生鮮農家土豬肉,老輩人夢想著天天吃它而不得。


二是那年月農村的豬都是農民自家養的,豬肉質量很高,味道也鮮美。即便是批量養的豬,一般也不超過五、六頭這樣的量。因此,再說,那年月也很少有各種各樣催著豬兒超快長大的豬飼料,人們養豬都是農村人自己用紅薯葉或野菜剁成豬料後蒸熟或直接丟給豬們生食的。用現在的行話來說完全是綠色環保飼養。而且那年月的豬大多放養,而不是象現在圈養的多。因此那些豬日常裡都能自由活動。長速也不象現在這麼快。因此,到豬長肥了,殺來賣或買來吃時,都特別受歡迎。那時的豬肉無論是肥肉還是瘦肉,吃起來都很香,不象現在那些大批量靠飼料圈養的豬肉大多不香,也沒有多少肉味。

三是用豬油來炒菜,確實比用其它油來炒菜味道鮮美,油性也足。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雖然更多人喜歡用各式各樣的植物油來炒菜,但你不得不承認,你若是十天半夜沒吃過豬肉或吃油,肚子裡還真的會酸辣辣的缺油。這種感覺是很真實的。


老輩人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打工人離家在外到底吃什麼油好?

看著這些鮮豬肉,真的流口水了。


所以老輩人常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主要也是緣於常吃豬油炒的菜或者能常吃到豬肉,平時身體會更好的意思,那還用吃藥嗎?

有朋友說了,現在農村人大多跑到城市或很遠的地方打工、掙錢謀生去了。那離家在外,又不象在自己老家那麼方便,吃什麼油好?又或者說,根本沒有選擇的自由,怎麼辦呢?

其實,離家在外打工或謀生的人也有好多類。一類是挾一技之長或滿身的工作經驗或能力去打工的。這一類的打工朋友由於能力、技術或經驗等原因,在那裡工資相對會高些,他們在工作的企業或單位也獲得更優越的待遇。比如有的企業會給有一定級別職位或特殊工種的打工人單獨套房或帶有廚房的幾室幾廳的房子住。因此,這類打工朋友完全有便利在工餘時間,到附近的菜市場可以自己買豬肉來榨豬油來吃。只不過現在要買到質量更好的土豬肉或放養類豬肉的肉或油,確實也需要自己做好甄別和挑選。當然,也可以在網上購買臘肉之類包裝的豬肉來吃,也是可以一解沒有豬肉或豬油吃的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