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工”的本質?

“打工”,一個來源於鄉下人進城尋找工作而如今也已擁有一定歷史的一個詞,現在也常常被我們用於形容那些為企業或者私人老闆工作的人。經歷了改革開放數年到今天,打工為何越來越難,打工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筆者以個人觀點講述下“打工”。

“打工”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工”的本質?

物慾橫流的大社會環境下,相比於過去“勞動最光榮”年代,勞動力已經從曾經的“光榮”變為了現在的“低賤”(形容詞無歧義)。腦袋中想起前陣子抖音上火過的一段小視頻說過“我因為沒錢所以選擇打工,但是我因為選擇了打工所以我沒錢,那麼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表面上看,好像兩句話都沒毛病,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當我們在幹“打工”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售賣了自己很重要的兩個東西,一個是時間(到固定地點上下班打卡),一個是身體(用自己的精力幹著老闆要我們乾的事情),然後我們售賣的對象按時按量或者按效益給予我們一定的金錢報酬,那麼其實我們就是在用時間和身體來換取金錢。

“打工”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工”的本質?

在過去最原始的時代,不需要打工者有多少思想上的東西,那時候售賣身體的部分主要是手和腳這種可勞作的器官。但隨著社會與各行業的發展,對“打工”者也有了思想上的要求,學歷要求與工作經驗的要求就是典型的表現。但是不管手足還是我們的大腦那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只是在於哪一部分能產生的價值更高,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金錢報酬。曾經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倡導加強基層勞動力建設,大力出臺各種扶持政策讓人們為了國家去拼命的工作,比如分配工作.分配住房等等類似的政策,那時候的勞動力價值很高,因為它推動了社會和國家發展,售賣手足和時間就能過上小康生活。但是到了今天的我們,為什麼拼上比那時候更多的精力卻才能夠勉強維持生計。原因在於一個是要求打工者的質量上升到思想層面,第二就是基層工作已經越來越可以有所替代。

“打工”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工”的本質?

社會的發展是迅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獨有的特點和性質,我們不能根據它的改變去進行自我調整就會造成我們創造的價值極其的不穩定,收到的金錢報酬也就會隨之而改變,廉價勞動力的產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打工”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工”的本質?

2019年的今天,我們面對這太多的競爭和壓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已經不是知識可以做到的,對自己的認識.情商等因素越來越佔據年輕人成功的主要原因。打工者亦是如此,如果不能跟著社會的需求去主動讓自己變得更適用於社會,提升自己社會更需要的能力,那麼自然讓我們的勞動力或者思想力越來越貶值,造成“又累又不掙錢”的現象。

你覺得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