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民間俗話也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老子在《道德經》裡同樣也告訴我們,“知人者智”。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識人是一門大的智慧。作為一個領導,知人善任是團隊迅速發展的保障;作為一個普通人,擦亮眼睛看清楚怎樣的人值得交往、怎樣的人應該多加提防、怎樣的人可以託付真心、怎樣的人止於泛泛之交也是很重要的。

無論是愛情上遇人不淑、還是友情上將把柄落入小人之手,都會給人生造成莫大的影響。在古人眼中,正人君子可以委以重任,粗鄙小人經常欺詐壞事,所以留下了很多辨別君子、小人的識人口訣。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句話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說君子跟任何人都可以和睦相處,但是卻不會被同化,依然保持著獨立的見解和思想。而小人表面上裝出跟大家無異的樣子,其實內心對別人都不認同,充滿著自己的算計。

君子跟世人的相和之處,並不是認為別人說什麼都是對的,而是能夠包容和理解別人的不同。不會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見,就把別人當成異己,孤立別人甚至排斥別人。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真正的君子,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富貴,比自己強大,就依附於別人,靠著攀龍附鳳,對別人隨聲附和去謀取私利。他們絕不會人云亦云,這就是和而不同的意思。

小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不關心事情的對錯,一心只想讓自己得到利益,甚至為了利益去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們的一切表現,其實都是偽裝而已,裝成跟大家都很好的樣子,讓別人放鬆對他的防備,然後趁機為自己謀利。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如果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這是君子和小人,在面對金錢利益時,所做出的不同選擇。那麼“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就是君子和小人,在為人處事上的差異。

君子泰而不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在人際交往中,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之上。他們總是很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跟他們打交道,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人感到心神安詳舒泰。君子雖然很有能力,但是卻從來都不會盛氣凌人,這就是君子有修養的地方。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小人驕而不泰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不管他到底有沒有才華和本事,都是一副自以為是的樣子,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所以就看不起別人。這種驕傲自大的人,如果遇到了比他更強的人,就會心生嫉恨,總是無事生非,去找別人麻煩。如果遇到了不如他的人,就會對別人冷嘲熱諷,通過踩低別人來襯托他自己。

這種小人行徑,必然為人所不齒,就算他能夠通過這樣,得到一時的利益。但是卻會引起眾人的反感,久而久之,就會被所有人孤立,不會有什麼遠大的前途。而君子厚德載物,總是做與人為善的事情,就會贏得人心,獲得所有人的好感。有了好人緣之後,就能得到更多成功的機遇。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三、君子不害人,小人不責己

諸葛亮是世人心中有大智慧的人,所以他深受世人的崇敬,他曾經說過一句識人口訣,這樣說:“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在識人的時候,想要知道這個人到底如何,就要搞清楚他有沒有是非觀念。所以,我們要問他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看他如何去回答,就知道這個人三觀正不正,還是思想非常狹隘。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君子不害人,小人不責己,其實就是通過一個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一個正人君子,他的內心中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而且不會受利益的誘惑,去改變自己的堅持。他們做人會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僅不會用狡詐的手段去傷害別人。當別人犯了錯誤,他們也會寬厚恕人,給別人改過的機會。

小人的行為,恰恰與之相反。小人不責己,就是他們犯了錯誤之後,從來不會譴責自己,而且還會以己之過為人之過。他們經常會推卸責任,怨天尤人,說錯誤是自己運氣不好導致的。甚至還會惡人先告狀,把錯誤歸咎給別人,這種行為真的為人所不齒。

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還是小人,還需靠老祖宗的三招識人術

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也許會因為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不足,對很多事情不夠了解,無法知曉所有事情的對錯。但是一個人最起碼應該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是好還是壞,是對還是錯,否則就是一個是非不分的人,這也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通過這一點去看人,一看一個準。

曾國藩說過:“進山不怕虎傷人,只怕人心兩面刀。”我們想要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一定要有識人的本事。至少分得清身邊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向君子學習,與小人絕交,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