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技術指標介紹

常用技術指標介紹

在期貨市場上,很多資深的交易者只看K線圖和移動平均線,但是還是有80%的交易者在用MA、MACD、KDJ、RSI等技術指標來分析行情。下面,我們就這四種最常見的技術指標做簡單的介紹。

一、移動平均線(MA)

在一個簡單的市場體系中,對價格趨勢進行平滑處理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計算市場價格的移動平均線。所謂“移動”的概念,指的是每天產生的新價格會被納入後一日的平均計算法裡,形成更新的價格平均值。具體說來,移動平均線是用統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干天的外匯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匯價趨勢。在這裡的計算中,由於每個價格數據在計算中的權重是相同的,不因為時間的先後而存在著權重的概念,所以它又叫算術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線是當今運用最為廣泛的技術指標,甚至一些業內人士把它作為外匯價格的一部分來分析。由於它的構造方法簡單,效果易於檢驗,且信號明確客觀,所以它構成了絕大部分自動順應趨勢系統的運作基礎。移動平均線是匯價的生命線,是對交易者成本的最直觀反映。它實質上是一種追蹤趨勢的工具,其目的在於顯示舊趨勢已終結或反轉、新趨勢正在萌生的行情走勢,因此它也可以稱之為彎曲的趨勢線。

1、計算:

日平均價=當日成交金額÷當日成交數。

6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五日平均價×5)÷6。

1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九日平均價×9)÷10。

30日、72日、13周、26周等平均價計算方法以此類推。

2、種類:

前面論述過,匯價的波動情形依照時間的長短可以劃分為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所以移動平均線可以分為長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和短期移動平均線,以研判匯價的長期、中期和短期變動趨勢。

1)短期移動平均線:一般以5天或10天為計算週期,代表一週或半月的平均價,可做為短線進出的依據,即:只要價格不破這根線,短線交易者就可以繼續持有。

2)中期移動平均線:大多以20天或60天為準,代表一個月或一個季度的平均價,可做中線交易的依據,即:只要價格不破這根線,中線交易者就可以繼續持有。

3)長期移動平均線:多數以200天為標準,這也是美國投資專家葛蘭碧所提出來的觀點。一般來說, 200日均線是牛市和熊市的分水嶺,是長線投資者是否進出的主要依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於長線交易者而言,只有當匯價長期站在200日均線之上時,才是他們做多的時期;而一旦趨勢明顯的站在200日均線之下時,則是他們積極做空的時候。

此外,移動平均線還可以分為分鐘均線、日均線、周均線、月均線、年均線等。對於短時間週期裡的均線,其作用不是很明顯;而對於長時間週期裡均線,其作用比較明顯,且有律可循。

不論是短期均線、中期均線還是長期均線,其本質上都是在反映市場價格在不同週期裡的平均成本。交易者可以以不同的時間角度去察看現有的匯價比過去是便宜還是貴了,過去的交易者現在是獲利豐厚還是處於套牢狀態,並由此決策目前的幣種值不值得買賣的問題。

3、研判:

對於單根均線的判研,最為經典的是美國技術分析專家葛蘭碧提出來的“均線買賣八大法則”,它分為四大買入法則和四大賣出法則。

買入法則:

①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而匯價從平均線下方突破平均線時,為買進信號。

②匯價下穿平均線,而平均線仍在上揚,不久匯價又回到平均線上時,為買進信號。

③匯價原在平均線上,現匯價突然下跌,但未跌破平均線又上升時,可加碼買進。

④匯價原在平均線下,現突然暴跌而遠離平均線之時,物極必反,是買進時機。

賣出法則:

⑤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匯價從平均線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是賣出機會。

⑥匯價上穿平均線,而平均線仍在下行,不久匯價又回到平均線下時,為賣出信號。

⑦匯價原在平均線下,現匯價突然上漲,但未漲到平均線又下跌時,為賣出信號。

⑧匯價原在平均線上,現突然暴漲而遠離平均線之時,物極必反,是賣出時機。

圖示葛蘭碧八大法則,以10日均線為例。見圖43。

常用技術指標介紹

(圖43)

單獨用一根平均線來判研行情,往往會有缺陷,使投資者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大局,這種方法在極短線交易中可能存在,因為極短線交易者永遠只在乎眼前的瞬間機遇;而在進行波段交易和長線交易中,至少是用兩根平均線來組合使用的。有研究表明,兩種簡單平均線相組合,在各種可能的組合之中,效果最佳。

在用一短期和一長期平均線結合起來判研行情時,只要趨勢持續,那麼較長期的平均線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短期平均線所帶來的價格波動“噪音”就該被過濾掉;一旦趨勢反轉或盤整時,短期平均線則更適合判研行情,因為它靈敏反映價格變化的價值就表現出來了,而此時的長期平均線往往還在遲鈍的爬行狀態。由此可見,長期均線可以起到識別趨勢的作用,而短期均線則可以用來選擇時機。

具體來說,用兩條平均線來判研行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兩線交叉法,即當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時,構成買入信號。若短期平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平均線,則構成賣出信號。這種方法比之單根平均線在使用上要滯後市場一些,但也穩重、準確些,減少了價格的拉鋸現象;另一種方法是把兩根均線中間當作中性區,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上穿越這兩條平均線之後,才構成買入信號。如果價格回落到該中性區,則已買的止損、沒買的等待。同樣,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下穿越兩條均線,才構成賣出信號。而一旦價格回升到中性區,則已賣的止損、沒賣的等待。

除了可以用單根平均線和兩根平均線來判研行情外,還可以用三根平均線來判研行情,俗稱“三線判研”。三線判研是利用三重交叉法來進行的。如果在短期均線組合中使用的是4天、9天和18天三根平均線,那麼當4天的平均線同時向上穿越了9天和18天的平均線時,則構成了買入的預警信號。一旦9天的平均線也隨之向上超越了18天的平均線時,則買入信號成立;對於賣出信號,則反向思維。三線交叉法雖然更穩重、準確,但它更滯後於市場,掐頭去尾後,投資者所得的收益可能所剩無幾。但它類似於道氏理論,能最大限度的規避了風險,以獲取有限的、安全的利潤。

4、特性:

1)均線的修復:是指由於在各個交易時期的交易成本的差異,導致匯價短期均線向長期均線迴歸,從而形成各類均線反向運行的現象。均線的修復一般分為主動修復和被動修復。

主動修復:指短期均線猛烈上升或下降後,在成交量跟不上的情況下,主動而快速的向中長期均線靠攏。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階段性的頂部或底部。

被動修復:指短期均線猛烈上升或下降後,由於換手充分,導致中長期交易成本跟著上升或下降,使中長期均線被動的向短期均線靠攏。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匯價的上升或下降途中。

2)均線的助推:是指由於每個交易時期的交易成本的同步增加或減少,導致匯價各類中短期均線同步運行的現象。助推原理表明在匯價持續上升或下降中,各類中短期均線會在長期均線的慣性推引下,沿著長期均線的運行方向前行。這說明長期均線的上揚(下降)推動中期均線的上揚(下降),而中期均線的上揚(下降),則推動短期均線的上揚(下降)。表面上看起來是短期均線充當漲跌先鋒,實質上是中、長期均線給它提供了市場表現機會,並拉動中、長期均線同步前進。

向上助推:指短期均線有效向上穿越中期均線後,匯價會依託短期均線繼續上揚,同時中長期均線也將穩步上升。該情形通常表現為多頭排列,即短期均線在中期均線之上,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且同步上揚。

向下助推:指短期均線有效向下穿越中期均線後,匯價會在短期均線的壓制下滑落,同時中長期均線也將逐步下行。該情形通常表現為空頭排列,即短期均線在中期均線之下,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下,且同步下行。

3)均線的服從:是指由於在各個交易時期的交易成本同步增加或遞減,導致短期均線走勢附屬於中期均線,中期均線走勢又附屬於長期均線,從而形成各類均線同步運行的現象。均線服從原理表明走勢發生變化時,短期均線會跟著長期均線的方向走,日線會跟著周線走,周線會跟著月線走。

向上服從:在上升趨勢的回調中,當各類短期均線向下,中期均線走平,而長期均線仍在上行時,匯價通常會遇到長期均線的有力支撐而重新上行(漲幅巨大的除外)。

向下服從:在下降趨勢的反彈中,當各類短期均線向上,中期均線走平,而長期均線仍在下行時,匯價通常會遇到長期均線的強大壓力而重新下行(跌幅巨大的除外)。

均線的助推和服從,從本質上說明了匯價的變化離不開大趨勢(長期均線)的制約。即使是短期趨勢帶動了中、長期趨勢的緩慢變化,但從根本上來說,長期均線仍制約著中期均線,中期均則制約著短期均線,只有同步上揚才是最佳協同趨勢;反之,即使短期均線再猛烈前行,也最終會被長期均線所拖累。

4)均線的粘連:是指相隔週期比較遠的幾根均線相互糾纏在一起(包括交叉重合或非常接近),並呈水平運動狀態的運行方式。它表明在某一時期內,不同時期的各類均線的平均成本都集中在某一價位區間,後市變盤的可能性較大。一般而言,均線粘連時間越長,其上漲或下跌的空間就越大。

當均線出現粘連和交叉時,如果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都向上翹,則後市繼續上行的可能性大;反之,則向下運行的可能性大。

當前期漲幅很大,而後回落出現均線粘連,則後市向下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前期漲幅較小,而後回落出現均線粘連,則後市向上的可能性較大。

當前期均線運行的角度比較陡峭(75度左右),而後回落出現均線粘連,則後市向下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前期均線運行的角度比較平緩,而後回落出現均線粘連,則後市向上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均線粘連在類似於矩形整理的形態內,則看匯價是有效突破上箱邊還是有效突破下箱邊,前者說明後市很可能向上運動,後者則說明後市很可能向下運動。

均線粘連時,總有一根會在最上面,也總有一根會在最下面。如果匯價有效收在最上面一根線的上方,或始終在最上面這根線的上方向上運行,則說明後市很可能向上運動;如果匯價有效收在最下面一根線的下方,或始終在最下面這根線的下方向下運行時,則說明後市很可能向下運動。

5)除了可以觀察均線的粘連外,還可仔細觀察均線的收斂、交叉、發散、平行、斜率、間隔、背離等問題。見圖44。

常用技術指標介紹

(圖44)

收斂:說明各類週期成本趨於一致,當各週期均線開始收斂時,要防止變盤。

交叉:看短期對中期、中期對長期均線是向上交叉還是向下交叉,向上交叉俗稱“金叉”,趨勢多半為上;向下交叉俗稱“死叉”,趨勢多半為下。三線交叉比兩線交叉要滯後一些,但也更穩重、準確一些。

發散:均線收斂過後通常會發散前進,都向上則呈多頭排列,都向下則呈空頭排列。

平行:均線平行往往不是很標準,多數象發散。各週期均線平行時間越長,則變盤的可能性越大,變盤後的反向運動就越深。

斜率:均線運行的角度越陡峭(±75度左右),則上升或下跌速度快,但不易獲得支撐;均線運行角度如果平緩,則易獲得支撐,但上升或下跌速度慢。

間隔:各週期均線間隔距離越遠,則均線支撐力或壓制力的分佈範圍就越廣,就越具有較強的支撐力或壓制力,不易在短期內被連續貫穿。

背離:當短期均線與中期均線或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方向相反時,要警惕短時間均線所帶來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效應,要密切關注量能和價格的高低,防止變盤。

5、評價:

1、移動平均線的優點

1)用移動平均線可觀察匯價總體走勢,不用考慮偶然變動,容易選擇進出時機。

2)用移動平均線作為入貨或出貨訊號效果較好,尤其是當趨勢變得明顯時。

3)用移動平均線進行分析比較簡單,尤其對中長期趨勢分析有利。

2、移動平均線的缺點

1)移動平均線具有滯後的特性,不易把握匯價趨勢的高峰與低谷。

2)在價格波幅不大的牛皮市,平均線頻繁往返於價格之間,沒有明確的進出信號。

3)平均線的週期沒有標準,需要自行調試和優化,而最優週期線需要隔一段時期就優化一次。

6、說明:

應用平均線時有一個時間週期的選擇問題。若是短線投資者,一般選用5天、10天、20天的移動平均線,中線投資者則選用40天、60天、90天的天移動平均線,長期投資者則選用120天、180天、200天的移動平均線。但為了避免移動平均線的侷限性,同時更有效的掌握買賣時機,一般將不同期間的平均線予以組合運用。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平均線組合有“5、10、30、60、200日平均線”等組合,也可以使用交易系統默認的均線組合。

根據美國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美林公司從1970年至1976年對13種期貨商品進行移動平均線交易法的測試結果來看,移動平均線交易法確實為他們產生了顯著的利潤。他們指出,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獨有的優越移動平均線,具體市場得具體選擇;此外,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要勝過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而長、短期平均線的分水嶺在40天(8周)附近,諸多商品的優越平均線多集中在60天到70天之間;同時,簡單移動平均值法既勝過線性加權平均值法,也勝過指數加權平均值法;最後,數據還表明,雙平均線法獲利能力最強,超過了三重交叉法。商品期貨市場同外匯交易市場有較大的相同性,也是採用保證金交易的雙向交易,而且是T+0制。

既然最好的盈利方式是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通過優化過程選出雙移動平均線的最佳組合,那麼交易者就可以在每個貨幣走勢圖上通過改變移動平均線的週期,以察看現有的走勢節奏是否和被改變的平均線曲度一致。即:找到一根平均線,它尾隨著匯價走勢並和匯價走勢保持適當的距離,只要匯價不跌破這根平均線就可以一直持有。這根平均線應該較為靈活,能夠及時發出應有的信號;同時它又適當的遲鈍,以避開價格上跳下竄帶來錯誤判斷。然後把週期放寬,以同種方式再找到另一根具有更大包容性的移動平均線,並在交易中對比這兩根平均線的聚合程度和離散程度,以此進行趨勢的判斷。如果交易者只按系統默認的均線參數來進行均線的判研,那麼就要考驗交易者累積的經驗了。

二、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是根據移動平均線較易掌握趨勢方向的優點而發展出來的。它先是利用二條不同速度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二者之間的差離狀況(DIF),以此作為研判行情的基礎,然後再求取其DIF的9日平滑移動平均線,以此得出平滑的異同移動平均線。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實際上是運用快速和慢速移動平均線的聚合與分離的徵兆,來研判買進與賣進的時機。它的最大長處在於其平滑移動的特性,對某些劇烈波動的貨幣市場而言,這種平滑移動的特性能夠對價格波動作比較平緩的描述,從而提高指標的實用性。

1、計算方法:

1)計算平滑係數

這裡的係數,是指移動平均週期的單位數,如幾天、幾周等等。

其公式如下:

平滑係數L=2/(週期單位數+1)

如12日EMA的平滑係數為2/(12+1)=2/13=0.1538

26日EMA平滑係數為2/(26+1)=2/27=0.0741

2)計算指數平均值(EMA)

一旦求得平滑係數後,即可求出指數平均值,其公式如下:

今日EMA=平滑係數×(今日收盤價-昨日EMA)+昨日EMA

依公式可計算出12日EMA=2/13×(今日收盤價-昨日EMA)+昨日EMA

同理,26日EMA=2/27×(今日收盤價-昨日EMA)+昨日EMA

3)計算平滑異同平均數的正負DIF

計算公式為:

DIF=快速平滑移動平均數EMA-慢速平滑移動平均數EMA

如快速線取12天參數,慢速線取26天參數,則:

DIF=12日EMA-26日EMA

4)計算平滑異同移動平均數DEA

DIF是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的核心。但為了使MACD所發出的信號更加可靠,所以又引入了DEA。DEA是DIF的移動平均,DIF經過移動平均以後,消除了偶然的“噪音”,使結論更為可靠。

DEA一般是DIF的9日平滑移動平均線,其計算方法為:

DEA=平滑係數×(今日DIF-昨日DEA)+昨日DEA

DEA(9)=0.2×[今日DIF-昨日DEA(9日)]+昨日DEA(9日)

由於第一次計算DEA時沒有昨日的DEA參考,因此可以用昨日的收盤價或前幾日的平均收盤價來替代。

2、具體應用:

MACD在應用時,是以12日為快速移動平均線(12日EMA),以26日為慢速移動平均線(26日EMA);然後計算出這兩條移動平均線的數值,再計算出兩者數值間的差離值,即差離值(DIF)=12日EMA-26日EMA;再根據此差離值計算9日EMA值(即為MACD值);將DIF值與MACD值分別繪出線條後,即可進行判研:當DIF線向上突破MACD平滑線時,為買入訊號;反之,當DIF線向下跌破MACD平滑線時,為賣出訊號。

MACD理論除了用以確認中期漲勢或跌勢之外,也可用來判研短期的反轉點。在MACD指標中,可觀察其中的紅、綠色柱狀體的變化情況。紅色線位於零線的上方,屬於多頭市場行情;綠色線位於零線的下方,屬於空頭市場的行情;當紅線由長開始變短時,是賣出訊號;當綠線由長開始變短時,是買進訊號。

一般而言,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間的正差離值(+DIF)會愈來愈大;反之,在持續的跌勢中,差離值可能變負(-DIF),負差離值也會愈來愈大;所以當行情開始反轉時,正差離值或負差離值將會縮小。MACD理論就是利用正負差離值與其9日平滑均線的相交點,來作為判斷買賣訊號的依據。

3、研判:

1)DIF與MACD在零線以上,大勢屬於多頭市場。DIF向下突破MACD時,只能看作行情的回檔,不能看成空頭市場的開始。

2)DIF與MACD在零線以下,大勢屬於空頭市場。DIF向下跌破MACD時,可作賣出訊號;DIF向上突破MACD時,是高價位拋售的回補現象,也可看作少數投資者在低價位試探性的接盤行為,只適合做極短線的交易。

3)底背離:匯價出現二到三個近期低點,而MACD並不配合出現新的低點時,屬於底部背離現象,可作買入訊號。

4)頂背離:匯價出現二到三個近期高點,而MACD並不配合出現新的高點時,屬於頂部背離現象,可作賣出訊號。

5)在高位出現第二次向下交叉時,往往匯價會大跌;在低位出現第二次向上交叉時,往往匯價會大漲。

6)MACD可配合RSI(相對強弱指數)與KDJ(隨機指數)使用,以彌補各自的缺點。

4、評價:

1)在盤整的行情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移動平均線頻繁的欺騙信號。

2)在有明顯趨勢的行情中,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移動平均線的盈利。

三、隨機指標(KDJ)

隨機指標由喬治·藍恩博士(George Lane)最早提出,它起源於期貨市場的技術分析,也是外匯市場上常用的技術分析工具。

1、原理:

隨機指標是根據統計學的原理,通過一個特定的週期內(常為9日、9周等)出現過的最高價、最低價、最後一個計算週期的收盤價以及這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計算最後一個計算週期的未成熟隨機值RSV,然後根據平滑移動平均線的方法來計算K值、D值與J值,並繪成曲線圖來研判行情走勢。

由於隨機指標在設計過程中主要是研究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融合了動量觀念、強弱指標和移動平均線的一些優點,因此,它能夠比較迅速、直觀地研判行情走勢。

隨機指標最早是以KD指標的形式出現,而KD指標是在威廉指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過威廉指標只判斷價格的超買超賣現象,而在KDJ指標中則融合了移動平均線的觀念,形成了比較準確的買賣信號依據。由於KDJ指標本質上是一個隨機波動的概念,所以它對於我們掌握中、短期行情走勢比較有利。

2、計算:

1)先計算未成熟隨機值RSV。

其計算公式舉例為:

9日RSV=[(C9-L9)/(H9-L9)] ×100

C9:第9日的收盤價

L9:最近9日內的最低價

H9:最近9日內的最高價

2)對RSV進行指數平滑,得到如下K值: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值

式中,1/3是平滑因子,可以人為選擇,不過目前已經約定俗成,固定為1/3了。

3)對K值進行指數平滑,得到如下D值:

今日D值=2/3×昨日D值+1/3×今日K值

式中,1/3為平滑因子,可以改成別的數字,但同樣已經約定俗成,固定為1/3了。

4)J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J=3D-2K=D+2(D-K)

可見,J是D加上一個修正值。J的實質是反映D和D與K的差值。

3、判研:

1)當J曲線開始在底部(50以下)向上突破K曲線時,說明匯價的弱勢整理格局可能會被打破,匯價短期將向上運動,投資者可以考慮少量建倉。

2)當J曲線向上突破K曲線並迅速向上運動,同時K曲線也向上突破D曲線,說明匯價的中長期上漲行情已經開始,投資者可以加大建倉的力度。

3)當K、D、J曲線開始擺脫前期窄幅盤整的區間並同步向上快速運動時,說明匯價已經進入短線強勢拉昇行情,投資者應繼續看漲。

4)當J曲線經過一段快速向上運動的過程後,開始在高位(80以上)向下掉頭時,說明匯價短期上漲過快,將開始進行短線調整,投資者可開始逐步減倉。

5)當D曲線也開始在高位向下掉頭時,說明匯價的短期上漲行情可能結束,投資者應及時獲利了結。

6)當K曲線也開始在高位向下掉頭時,說明匯價的中期上漲行情已經結束,投資者應全部清倉離場。

7)當K、D、J曲線從高位同步向下運動時,說明匯價的下跌趨勢已經形成,投資者可反手做空。

此外,也可以通過KDJ與匯價背離的走勢,來判斷匯價的短期頂部或底部是否形成。它有如下規律可循:

1) 匯價創新高,而KD值沒有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2) 匯價創新低,而KD值沒有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3) 匯價沒有創新高,而KD值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4) 匯價沒有創新低,而KD值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5)一次頂背離或底背離可能是錯誤的信號,但如果第二次及第三次繼續出現同樣的背離,那麼後期趨勢反轉的可能性大大增強。

需要注意的是,頂、底背離判定的方法,只能和前一波高、低點進行對比,不能跳到前面去進行比較。

4、說明:

目前市場最常用的技術指標是KDJ指標與MACD指標。KDJ指標是一種超前指標,運用上多以短線操作為主;而MACD指標是市場平均成本的離差值,一般反映中期的整體趨勢,適合於中線操作者。KDJ指標的超前性主要是體現在對價格的反映速度上,在80附近屬於超買區,對於買入者有一定的風險;50附近為徘徊區,不適合操作;20附近屬於超賣區,對買入者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由於KDJ指標的反應速度較快,往往造成頻繁出現買入或賣出的信號,使失誤操作的概率增加;而MACD指標則因為基本上與市場價格同步移動,使發出信號的要求和限制增加,從而避免了虛假信號的出現。因此,可以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判斷市場的行情,以更為準確地把握住KDJ指標短線買入與賣出的信號,同時掌握中、短期的市場運動趨勢。

四、相對強弱指數(RSI)

相對強弱指數是通過比較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收盤漲幅和平均收盤跌幅,來分析市場買賣盤的意向和實力,從而判斷未來市場的走勢的一種技術指標。

1、計算:

RSI=[N天漲幅平均值÷(N天漲幅平均值+N天跌幅平均值)]×100

漲幅平均值是在某一段日子裡升幅數的平均值,而跌幅平均值則是在同一段日子裡跌幅數的平均值。例如我們要計算日元的9日RSI,可舉例如下:

日數 收市價 升% 跌%

第一天 100.00

第二天 105.00 5.0

第三天 102.00 2.9

第四天 104.00 2.0

第五天 108.00 3.8

第六天 100.00 7.4

第七天 95.000 5.0

第八天 99.000 4.2

第九天 90.000 9.0

第十天 92.000 2.2

(1-10天之和) 17.2 24.3

9天漲幅平均值=17.2/9=1.91

9天跌幅平均值=24.3/9=2.70

根據RSI=[N天漲幅平均值÷(N天漲幅平均值+N天跌幅平均值)]×100

RSI(9)=[1.91÷(1.91+2.70)]×100=41.43

按此方法可計算其它任何日數的RSI。至於用多少日的RSI才合適,需要交易者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來確定。在一般的交易軟件中,系統默認的天數為6日和12日,即一個是快速RSI值,一個是慢速RSI值。但由於這兩個RSI值之間間隔的距離太近,因此它們兩者之間的穿越意義不大。

2、判研:

1)相對強弱指數永遠在0至100的範圍內上下波動。於垂直座標的50點劃出一條橫線,稱之為50線,用作區分強勢行情和弱勢行情。

2)當相對強弱指數向上突破50線時,代表匯價走勢向上;而當相對強弱指數向下突破50線時,代表匯價走勢向下。

3)當相對強弱指數向上突破50線之後出現向下調整時,只要其不低於50線且又開始攀升,則表示市勢仍處於強勢階段,匯價將持續向上。

4)當相對強弱指數上升至80線時,代表向上趨勢強勁;如在90線之上,則為極度超買狀態。在極度超買時,為賣出信號。

5)當相對強弱指數在50線進行窄幅的波動時,表示後市不明朗。

6)當相對強弱指數向下突破50線之後出現向上反彈時,只要其始終不能再次向上突破50線,則代表反彈無力,匯價將再度回落。

7)當相對強弱指數下跌至20線時,代表市場趨於超賣狀態;如在10線之下,則是極度超賣狀態。在極度超賣時,為買入訊號。

此外,在相對強弱指數中也會出現背離的情況,它不見得很靈驗,但同樣有規律可遵循。

1) 匯價創新高,而RSI值沒有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2) 匯價創新低,而RSI值沒有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3)一次頂背離或底背離可能是錯誤的信號,但如果第二次及第三次繼續出現同樣的背離,那麼後期趨勢反轉的可能性大大增強。

3、評價:

1)相對強弱指數能顯示市場超賣或超買的狀態,預期價格將見頂回落或見底回升的狀況,但相對強弱指數只能作為一個警告訊號,它並不能確定後市必定朝這個方向發展。尤其是在市場劇烈震盪時,超賣還有超賣,超買還有超買。因此,不能單獨依賴相對強弱指數的訊號作出買賣決定。

2)背離走勢通常要在進行了幾次以後,才能獲得肯定的買賣訊號。

3)在盤整行情時,相對強弱指數常徘徊於40-60之間,沒有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