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是個猴2:如果把西遊五人組看做是一個人的不同性格面向

悟空是個猴2:如果把西遊五人組看做是一個人的不同性格面向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以上只是說了人的兩面性,那麼,是否有人同時具有五個性格面向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說人人具足圓滿,佛還說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質。這其實就是說,人自身其實是具備所有人所能擁有的性格特質的,只是沒有開發出來而已。同理,人其實是有多重人格面向的,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人如果同時具備了這五種性格特質,那會是什麼樣子?想象一下:工作當中,你像是唐僧一樣的智慧,一絲不苟,工作目標清晰,對目標的追求執著到偏執的地步,而且抗干擾能力同樣強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這樣的你如何不成功?

而在社會生活當中的你,如果能像悟空一樣廣結善緣,知己兩三個,同好六七人,上面還有人願意無條件的幫你(太白金星),社交生活豐富而精彩,這樣的你如何不自信?

在居家生活當中的你,如果能像豬八戒一樣的風趣幽默,還帶有些小自私小市儈,但同時卻又痴情,雖然好色卻把色心全都指向心愛的人身上,那種歇斯底里似的浪漫,鐵心也能融成繞指柔。這樣的你如何不幸福?

而在獨處的時候,如果你能像沙僧一樣的沉靜,定下心來開發一下自己的興趣,著重生髮一下你的愛好,平靜當中完成了休閒娛樂,這樣的你,如何不放鬆?

而在所有這些當中,最重要的是以善良勤懇的小白龍品質打底,同時以你甘做白馬的慈悲心做做慈善,利益眾生,也就是所謂“達則兼濟天下”,如此之下,你又能長長久久,這樣的你,如何不圓滿?

人總在追求開悟,追求圓滿,什麼是開悟,什麼是圓滿?我認為,這就是開悟,這就是圓滿,這就是修行的意義,這就是成長的最終目的。

當然了,你說一個正常人如何能有這麼分裂的狀態呢?人不是都是一個狀態生活的,這樣才對,才真誠,才圓滿的嗎?像你說的這樣,是不是有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不是太老於世故,太圓滑,太老謀深算,太不真誠了?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是中了現代教育的毒!真正中國的聖人可不是這樣教育你的。儒家講的是中庸,何為中庸?其實就是中間派,不偏不倚,這樣也行,那樣也對,講的是包容,是寬恕。

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忠者誠也,誠於己而恕於人,何為誠於己?就是對自己真誠,就是要像唐僧悟空豬八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努力去追求,不自欺,不欺人(“欺”在此處為欺騙之意,非是欺負);何為恕於人,就是對人要寬容,要接納,就像小白龍一樣,看得清形勢,懂得放下,不強求,不強迫。

另外,所謂“真誠”的人,習慣以一面面對生活方方面面,不知變通的人,有什麼樣的危害?有幾個職業的人特別如此,舉例說明。

首先是教師。當老師的人,很多在學校是老師,在家還是老師。這種情況很不好,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上。很多家長是老師的人,童年時都有很多創傷性記憶。

我記得小時候還特別羨慕家長是老師的孩子,覺得他們最起碼在學習上不用愁,有家長專門為他們開小灶,多好。後來經過交流才知道,這些孩子和我們相比,更加沒有童年:在學校裡被老師管,到了家還被老師管,他的生活中只有老師,沒有父親或母親!

尤其是父母都是老師的孩子,那滋味,豈是一個酸爽所能歸納的?大概也只能用呵呵來表達了。

還有警察,有些人據說在外是警察,到了家還是警察,面對家人就像面對嫌疑人一樣,一臉不信任的表情,始終以審視的目光看著家人,讓家人感到害怕。

還有就是軍人,獄警等,具體不說,自己開腦洞。

說到這裡,我又記起曾經看到過一個禪宗的公案:說有一位大德高僧(具體是誰我忘記了。我這人記憶力不好,諸位海涵。總之,您知道這是一位高人就好了),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可謂知己,是位白衣(非政界人員,沒有公職)。這位朋友經常去看他,跟他談玄說道。有時候,當這位朋友早上去看他的時候,他賴床,就躺在床上跟這位朋友論道談玄。

有一天,當地新任知府大人,聽說本地有一位得道高僧,就決定去探望他。

這位高僧得到消息後,在知府到來的那天,早早的起床洗漱,盛裝打扮後出門十里,到江邊碼頭,頂著大太陽等上大半天以迎接將要來訪的知府大人。

他的弟子看不下去了,於是對他說:“老師,你這樣勢利好嗎,這樣對嗎?”被自己的弟子這樣質問,高僧也覺得很疑惑,怎麼就勢利了啊?

弟子於是解釋說:“你看啊,某某某(高僧的朋友)來的時候,你甚至不起床,讓人家到你的臥室裡去見你;而當知府要來的時候,你卻巴巴的跑到這裡來迎接,你這不是勢利眼嗎,這不是諂俗媚權嗎?你還是大德高僧呢,這樣做真的對嗎,好嗎?”

高僧笑了,他對弟子說,恰恰是因為我和某某某是朋友,我們以誠相待,在彼此面前能夠最真實的做自己,不用裝,不用作,能夠把自己最破落的一面呈現出來,而彼此也能完全接納,這才是真友誼的體現。

而對於將要到來的知府,我們彼此不認識,頭一次見面,以禮相待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作為社會禮儀,對於貴客出門迎接是必須的。待人以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做人之道,我這樣做恰恰是最正確的。

諸位看到沒,覺行圓滿的人,是這樣做人的!

那麼,這些人格面向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在沒有覺悟的時候,是怎樣一種狀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