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最近爆出的羅志祥分手事件,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雖然沒有結婚,但在有女朋友的前提下做出如此“大動作”,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接受不了。

因為羅志祥是公眾人物,被爆出軌後,大量的陳年往事被重提,無不在驗證他就是名副其實的“渣男”。而他對於整件事情的回應,更是耐人尋味。沒有狡辯,沒有怒懟,還稱認識周揚青不後悔。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這種事情不僅發生在公眾人物身上,任何一個“條件具備”的人都可能在親密關係中出軌,亞美就是典型。

亞美大學時期就有男朋友,大概是因為大學生活單純,接觸到的人比較少,所以大學期間,她和男朋友的關係很好,她也從沒想過“出軌”。

但當亞美步入社會,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複雜,她的內心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亞美畢業後直接參加工作,而男朋友則選擇繼續深造。在異地戀的那段時間,她避免不了與其他男性接觸。這些男性有的身材比男朋友好,有的經濟條件比男朋友好,有的社會地位比男朋友高(雖然年齡也比男朋友大)。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送我上青雲》裡,姚晨扮演的盛男由於得了卵巢癌,想在做手術前與男閨蜜盡情享受一次性愛,男閨蜜說:

你沒經歷過,你就不會懷念。但如果你將來一旦經歷了,你一定會更難熬。

亞美大概就是如此。由於和男友長期異地戀,內心多少有些孤單寂寞,加上週邊男人的不斷示好,最終她出軌了。

奇怪的是,出軌並沒有讓她感到內疚,因為出軌帶來的遠不止肉體上的享受。

經濟情況一般的亞美在出軌男同事後,還找到了一段時間的飯票。後來的後來,因為體會到了不同男性帶來的不同刺激,她出軌的次數終於越來越多。大概是覺得天高皇帝遠,男友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現她的行為。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旁人看上去無法理解,甚至覺得有點“變態”的習慣性出軌,為何在當事人看來卻覺得很正常呢?

一、生活經歷異於常人

亞美曾說過,她的母親和父親並沒有感情,只是因為老一輩的要求才走到一起。但母親與鄰居家的一位叔叔關係很好,她隱約覺得母親似乎和叔叔發生過什麼,但因為當時年齡小,母親對此事從來不提也從不否認。

亞美印象中,母親是傳統婚姻的犧牲者,因為各種原因,生理和心理都壓抑太久。大概是不想走母親的老路,她在生活中,從來不委屈自己,更不想做生活的犧牲者,所以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方面都不會壓抑自己。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而羅志祥與媽媽的關係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由於爸爸去世的早,羅志祥與媽媽的關係異常親密,嘴對嘴親吻、擁抱、手摸腹肌等行為司空見慣,羅媽媽與他過於親密的關係,以及羅媽過度開放的性教育,最終毀了他。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二、道德觀念與常人不同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如何看待出軌,與一個人道德觀念有關。

曾經一個朋友說,單身時期發生任何事情都能接受,哪怕是不斷更換性伴侶。只要在談戀愛或者婚姻中保持忠貞即可。而像羅志祥和亞美這樣的行為,如果事發時他們剛好單身,那麼問題便沒有這麼嚴重,但因為他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均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所以不能接受。

仔細想,這位朋友的道德觀念是這樣的邏輯:具體發生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發生的節點。想想這樣的人也挺可怕,因為單身大概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習慣性出軌的人,並沒有把普通人所堅信的道德觀念看的那麼重,他們甚至有自己的一套“道德理論”。目前有些理論不斷提倡性自由、性開放,甚至有些理論認為身而為人,不能壓抑或者否認自己的真實感受,而這些理論恰好成為他們行為的後盾。

他們一定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不能委屈了自己。


習慣性出軌,為何當事人覺得很正常


生活經歷以及頭腦裡的道德觀念與常人不同,所以在他們看來,“出軌”並沒有常人說的那麼嚴重。當週圍人因為這個理由埋怨他們的時候,他們甚至會覺得沒有一個人理解自己,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問題。

當然,“出軌”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辦法維持一段正常的親密關係,扭曲的親密關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需要當事人自己領悟才可能有改變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