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國企改革 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

國有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促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積極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國有企業需要加快改革調整,引領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企業改革發展的宏觀政策環境

一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加大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穩定外部市場,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充分發揮我國製造業大國優勢,發揮世界各國各自的要素稟賦優勢、實現多贏。

二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切實擴大內需。要充分發揮我國有近14億人口全球最大的國內統一市場、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城鎮化進程距離發達國家仍有20個百分點的空間優勢,大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三要繼續堅持減稅降費,切實減輕各類企業負擔。有必要在2019年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同時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直接融資,進一步減輕我國社會整體負擔,進一步刺激投資、消費,穩定進出口。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要通過有效財政和金融政策穩定企業和金融機構預期,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四要加大關注產業鏈安全力度。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我國形成了內外部市場大中小企業、國有企業與外資、民營企業相互配套、相互競爭的局面。在當前形勢下,要高度關注產業鏈安全。

五要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精兵簡政,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關係,全面激發地方和企業進行改革探索實踐的動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負責人改革創新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推動制度創新。

六要做好產能與物資儲備工作。在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要科學釐清過剩產能與產能儲備界限,對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資源實施必要的產品和產能儲備。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一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的要求,促進國有資本向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領域、向代表世界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高端的戰略競爭領域、向民生領域集中,加快全國國資一盤棋進行資源重組整合,加快中央企業與中央企業、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的重組和資源整合,加快國有資本從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過度競爭領域有序退出,提高國有資本整體配置效率。同時需要警惕企業片面追求企業規模的非理性併購,同時由於資源整合能力不足而導致的低效無效資產增多、效益下降的問題。

二要加強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健全企業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攻關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前沿技術,搶佔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制高點。同時,要加強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充分汲取世界一切先進科技、技術和管理經驗,做好先進技術的吸收、引進和再創新。在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同時,國有企業還要通過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建立健全促進科技創新的經營機制,實現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創新的有機融合,打造發展新動力、培育競爭新優勢,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三要努力提高資本效率。要加快解決國有企業經營效率長期偏低的問題,以國際先進企業為對標,大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當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大約為65%,我國企業僅為美國的43%左右,我國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有企業需要力保全要素生產率年增速達到2.5%-3%,才能接近發達國家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

四要培育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要通過不斷聚焦打造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引領國內產業的轉型發展,努力避免出現企業內產業過多、業務趨同而導致的同一出資人管理下企業的同質化問題。處理好“做大”與“做強”的關係,改變產業涉足過多過濫,產業鏈和管理鏈過長,內部“大而全”的局面。要學習國際跨國公司聚焦自身核心產品、核心技術的提升能力,學習他們高效的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和品牌建設與培育能力,不斷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實現由“做大”向“做強”“做優”的轉變。

五要全面加強風險管理。企業資產規模越大,業務單元越多,管理鏈條越長,越需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越大型企業越要把風險管理融入每個重要的業務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強化經營過程的監管以強化資本管控,加強合規體系建設,實現企業穩健經營,保障國有資本運營安全。此外,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一定要加倍重視企業價值鏈管理和資金管理,加大重大併購的經濟可行性分析,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建設,避免出現重大系統性經營風險。

(作者就職於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