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可以接,酒後才有一人現下半句

歷史上不僅有李白這樣的豪放派的詩仙,杜甫這樣的寫實派詩聖,最關鍵的還有李賀這樣的浪漫主義詩鬼。李賀的才華橫溢,"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的說法。李賀天生長相奇特,他"通眉而長爪",身材很瘦,不過卻很聰明。他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是譽滿京華。

李賀

觀他後來的詩作,想象奇崛,足可以驚風雨,泣鬼神,因此被人稱為"詩鬼"。曾創作出"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雄雞一聲天下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等千古佳句。而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句詩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整首詩句為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轄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

李賀的這句詩在唐代一經面世,就聞名遐邇。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但唐代沒人能夠對出,後代很多詩人也競相引用,直到一向嗜酒如命的石延年在一次酒後大醉中,興盡所致,聽聞有人說出了這個上聯,看看天上的月亮,順口就是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滿座都以為妙絕。


李賀

筆者當時就很好奇這個人,特地去看了看他的小傳,說他讀書只是讀個大概,也不專門研究這些,隨口一說便是便是絕對,這等天賦真讓人嫉妒不已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多麼完美的詩句,富有意境而又有深意。

"天"對"月","情"對"恨","有"對"無",對仗工整,都是引用自然作對,可為經典。

李賀

並不曉得石延與蘇軾,誰在前面,是誰化用了誰的意思呢?就算到了民間"名聯故事"中講到的,"元好問出下聯曰:世間原只無情好,万俟說下聯曰:此情說便說不了"云云,實際上沒有道理可言。大部分的原因就處在這些大詩人的身上,就在詩作中引用了李賀的原句,而不是在寫對聯。因此,後半句算不上不需要對仗工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