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據英國《鏡報》12月7日報道,在英國威爾士一對夫妻的婚禮上,竟然出現了另一位穿著婚紗的女生,還對這對新婚夫妻大喊著:“這個婚禮不要辦了!新娘應該是我!”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但幾秒鐘後,新娘就意識到,這是她的伴娘策劃的一場惡作劇。事件雖然給賓朋包括新婚夫婦本人在內,帶來不小的驚嚇和尷尬,但過後大家覺得這個“小驚喜”的確讓他們終身難忘!

幸好只是虛驚一場,相信每位讀者看後,都會為新郎捏著一把汗:老兄,你沒事吧!

言歸正傳,婚禮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英國還是中國,誰都沒有權利去玷汙這一神聖時刻!

善意的惡作劇可以有,但要適可而止

我國自古就有鬧洞房的習俗,但有別於今天婚鬧。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那時鬧洞房的雛形就已出現。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漢書》記載燕地風俗,有這樣一句話:“嫁娶之夕,男女無別。”說明結婚那天晚上,大家不需要過分拘束,甚至可以暫時拋開禮節,為新婚夫婦助興。

可見,古人早就發明了這類婚禮小插曲,意在興,不在鬧。也就是說,助興為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為鬧而鬧,戲弄新人。

人類社會在發展,婚禮習俗也隨之演化而發生變化,比如一些地方的“頂門”習俗,就熱鬧而不失樂趣。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新郎一行人歡天喜地的來迎娶新娘,伴娘們把守大門,不給新郎開門,除非新郎會說甜言蜜語,抑或能歌善舞,要不就乾脆送紅包,這樣稍加打趣,大家皆大歡喜。

不顧後果的惡性婚鬧,應堅決抵制

同樣是婚禮現場的熱鬧舉動,有些特立獨行的惡作劇,卻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起到祝福的作用,甚至還將喜事鬧成了悲劇

  • 事件1

貴陽一位新郎因為躲避朋友惡作劇,被寶馬車撞倒送醫。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據現場目擊者介紹,新郎艾某在迎接新娘的路上遭遇鬧婚,被迫跑上蘭海高速準備抄近路回家,結果被一輛寶馬車撞倒。

倒地的新郎全身赤裸,身上只剩下一條短褲,上面沾滿了被好友惡作劇留下的墨汁。經送醫檢測,新郎顱骨骨折、顱內有出血現象,身上還有多處外傷。

  • 事件2

遵義一新郎因婚鬧致殘,3名"好兄弟"賠償9萬餘元。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在婚禮當天,新郎夏某的3名"好兄弟"為增添喜慶氣氛,決定“整整新郎官”。於是,在前往迎接新娘的途中,找來封口膠帶把新郎的手腳綁了起來。

但誰也沒有想到,手腳被縛失去平衡的夏某,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經過前後1月左右治療,得以出院,但因面部骨折落下殘疾,評定為十級傷殘。

  • 事件3

同樣發生在貴州,青年曾某將迎娶新娘,可厄運接踵而至。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在接親途中,幾名好朋友搞惡作劇,有意將油漆潑向新郎,為洗掉全身的油漆,新郎無奈去附近的加油站買汽油,但在清洗的過程中汽油意外燃燒,經就醫診斷,燒傷面積達到95%以上,造成三級傷殘。

一場場本該神聖幸福的婚禮,就這樣被惡俗婚鬧演變成一個個家庭悲劇,本該享受幸福時光的一對對新人,就這樣斷送了美好的婚姻生活,真是令人唏噓難過。

摒棄婚鬧陋俗,還婚禮本來面目

不知從何時起,婚禮成了惡搞的溫床,整蠱新人者樂此不疲,各類整人遊戲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還搬上了明星的婚禮現場。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包貝爾和包文婧在巴厘島補辦婚禮,期間伴娘柳巖受辱,在現場被幾位伴郎險些丟入泳池,險遭溼身、鹹豬手。

雖然事後,幾位伴郎對柳巖表示了歉意,但其行為有損公眾形象,各自的粉絲們也是很受傷。因此,在鏡頭前的明星們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了。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好在,隨著社會文明步伐的不斷推進,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政府部門,對這類婚慶陋俗都開始關注和重視起來,這類現象正在逐步得以改善

新娘應該是我|這些婚禮惡作劇該不該搞

近日,中共山西省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就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意見中關於推行婚事新辦的具體操作中,就明確規定了反對惡意鬧房、惡搞伴娘等行為。

意見的出臺是政策,也是民意,更需要全民參與和配合。希望那些毀人害己的婚鬧陋俗不再出現,願每位新人的婚禮都歡樂祥和!

-END

作者閱美好:愛養花、愛攝影、愛旅遊的愛美女中年,喜歡用筆尖撩動記憶,擅長用文字溫暖人生,願永遠心懷美好,精緻如初!

(本文系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