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光緒三十年(1904年)戶部為籌款以鑄金幣,特向朝廷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並由天津造幣總廠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試鑄了金幣,該幣面中間有楷書“大清金幣”四字,上端有“光緒丙午年造”,下端有“庫平一兩”字樣,背面蟠龍,四周繞以雲紋,光邊,次年造幣廠又試鑄了“光緒丁未年造”的金幣,除正面的鑄造年份不同,背面的龍圖、雲紋、線圈也異,現發現丁未大清銀幣有兩種版別,並且均為齒紋邊。 “大清金幣”雖以試鑄成品,但總因我國藏金有限,最終未能實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丙午丁未大清金幣的銀質和丁未紅銅試鑄樣幣,均為僅見之品,應比金幣更為珍貴。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大清金幣後因清政府藏金不足、一兩純金幣值巨大及金本位制未立而未發行,存世僅見丙午、丁未年號樣幣,數量極為稀少。大清金幣是清代政府唯一正式鑄造的金幣,存世甚少,隨著收藏水平的不斷提升,大清金幣將具有更深遠的收藏價值空間。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清朝末年,是中國幣制相當混亂的時期,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採取措施整頓幣制,下令鑄造格式統一的“大清金幣”、“大清銀幣”、“大清銅幣”。但其中,只有“大清銅幣”得以在全國流通。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大清銀幣是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的銀幣,是古錢幣收藏中比較熱門的一種,在古玩市場上也是隨處可見,大清銀幣種類版別的不同,其價值也不同。大清銀幣主要有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鬚龍”“短鬚龍”“反龍”“大尾龍”“曲須龍”。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大清銅幣 “乙巳大清銅幣”:其背龍有“大英文大清龍”、“山字雲小火珠大清龍”、“三點雲小火珠大清龍”和“合心雲、大火珠大清龍”共四種。同時介紹乙巳大清銅幣滿文造為“點”,滿文造為“圈”的各個不同版式的詳細情況。 丙午大清銅幣:背龍的版式除“大英文大清龍”外,其餘三足龍和“乙巳大清銅幣”一樣,有“山字雲小火珠大清龍”,“三點雲小火珠大清龍”和“合心雲、大火珠大清龍”。同時從漢字區別則有“曲頭清”和“直頭清”。“連點丙”和“離點丙”,“文”字也有“連文”與“離文”等等版式。己酉年大清銅幣:背龍的版式有;1、“宣統、頭上大雲大清龍”。2、“宣統、頭上小云大清龍”。3、“宣統、合心雲大清龍”。4、“宣統、逆時針雲大清龍”。5、“宣統、逆時針平心雲大清龍”。 同時從漢字區別則有“長橫錢”與“短橫錢”等版式,共有五種之多。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宣統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公佈“幣制則例”,並命天津造幣總廠預備鑄行國幣,該廠聘請意大利籍雕刻師路易奇·喬治(Luigi Giorgi)擔任總雕刻師,進行宣統三年版大清銀幣的雕模鑄造等籌備工作。從宣統三年起開鑄的銀元取消省名,統一冠以年號,以元為單位。其幣正面“大清銀幣”四字,背面蟠龍。共有“長鬚龍”“短鬚龍”“大尾龍”“曲須龍”數種版別,實際鑄造參與流通的僅“曲須龍”一種。大清銀幣長鬚龍壹圓,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清朝末期,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開始製造宣統元寶銀元,宣統二年頒佈《幣制則例》,規定國幣以圓為單位,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輔幣有銀、鎳、銅幣,規定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造幣總廠還根據《幣制則例》規定,於宣統二年試製以圓為單位的大清銀幣一套。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試製大清銀幣,主幣的蟠龍圖案版別很多,計有長鬚龍、短鬚龍、大尾龍、反龍、曲須龍及簽字版等版別。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共五個版別:

1、長鬚龍

顧名思義,龍面的兩個龍鬚較長,龍鬚末端伸到了“圓”字,此外龍頭較大,整體看起來十分威嚴,但面部的設計使得龍看起來有一些老態龍鍾,精氣神遠不及“曲須龍”“反龍”“大尾龍”。拍賣行一直稱“長鬚龍”是除卻“短鬚龍”之外,最.具人氣的版別,這個觀點嚴格來說,不夠嚴謹。

2、短鬚龍

拍賣行在介紹“長鬚龍”時,稱之為除卻“短鬚龍”之外最.具人氣的版別。實際上從人氣上來說,“長鬚龍”毫無疑問是第一,人氣有兩個指標:美感、珍稀度,如果太珍稀就談不上所謂人氣了。但在珍稀度和市場價值上,毫無疑問,“短鬚龍”在大清宣三系列樣幣中獨具鰲頭,沒有之一。

儘管珍稀,但短鬚龍卻是四款樣幣中最粗糙和難看的,或許也因為此而數量稀少。亮相記錄中,一枚耿愛德舊藏於1953年6月在Schulman拍賣;一枚1972年3月耿愛德專場第三次拍品以2100美金成交,1978年芝加哥拍賣會13000美金成交;國內紀錄為2004年北京拍賣會118.8萬人民幣成交。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3、反龍

“反龍”的說法是因為“曲須龍”的國幣身份確立,二者在龍身的朝向上是相反的,因此得名。“反龍”從龍頭、龍身到龍尾呈逆時針方向,而且龍尾是隱現於雲朵之中,是大清宣三系列中唯一一枚“見首不見尾”的樣幣。在版別上,也是根據正面左側花枝邊葉經脈的不同,分為陰葉版和陽葉版。

“反龍”在美感和珍稀度上,均佔有一定優勢,設計上絲毫不遜色“曲須龍”及“大尾龍”,也有一定的數量來確保“群眾基礎”,但或許相比之下,“反龍”的存量確實要比“長鬚龍”大,使得價值被弱化,而且存量實際也不算太大,又有些“曲高和寡”,最終高不成低不就。

4、大尾龍

設計上來說,“大尾龍”算是“曲須龍”的一胎同胞兄弟,無論是兩面的文字、圖案、龍形、內齒,都相當的接近,並且龍身的結構也是一模一樣。只是“曲須龍”在處理字體、龍身、龍尾、雲朵、龍珠等細節時,更加細膩。“大尾龍”得名則是來自於11根龍尾比“曲須龍”顯得比較粗大。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儘管從身價上來說,“大尾龍”比“長鬚龍”略勝一籌,但由於在世面亮相較少,所以從神秘感上說,“大尾龍”算是有些“見首不見尾”,因此藏家對“大尾龍”的認識和感知上,也要差一些感覺,當然,在收藏“大尾龍”的難度上,也要要大一些。

5、曲須龍

上文說了很多“曲須龍”,也就是最終選用的“國幣”——大清宣三,喬治親自設計並雕刻。目前“曲須龍”除了普通、有點、簽字外,並無在字體、圖案上的變化,因此可以認為,“曲須龍”的字面和龍面,均為喬治親自設計及敲定,他的簽名也在簽字版上兩面都出現過。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和其他四款樣幣相比,“曲須龍”可能少了一些誇張和革新,多了一些協調和傳統,相信這是中西方雕刻師爭執與妥協的結果,也是最終能通過“比稿”原因之一。事實上,“曲須龍”並不缺乏威嚴霸氣,更是在細節上表現得更加細膩和精美,成為“國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銀幣背面鐫一個環狀盤旋的神龍和大片雲朵,內鐫幣值“壹圓”,下端鐫幣值壹圓的英文“ONE DOLLAR”。此幣文字清秀俊美,大氣磅礴,包漿自然,鑄造精湛,鑄模極深,內齒鋒利,背面龍紋打造深峻清晰,龍圖緞面光澤奪目,品相堪稱完美,為清代中央鑄幣典範之作,稀有珍貴,是一枚不可多得的精美銀幣。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大清的幣制刷新條例頒佈以後,在昔時就試製了形狀規格統一的“大清銀幣”,面值共有四種,劃分為一元、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面額的,不外在宣統二年,只有五角幣流通於市。之後再到了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大清下令戶部天津造幣總廠先正式製造“大清銀幣”。以後以後這些生產出來的銀幣就被人們稱為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許多其時生產的銀幣也撒播至今。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幣面的正面刻著大清銀幣四個大字;上面用滿文寫著:宣統第三年;下則用華文標註著宣統三年;左右雙方各有束花鐫刻。中央才是“壹圓”二字。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還制有五角、二角、一角等面值的輔幣,但其版式都是一樣的,只有一種,看上去都較量雅觀和大方。

淺談【大清金幣、銀幣】,版本解析。

由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在正式鑄造之前有過一段試驗期,以是在所有的一元幣裡,雖然版式大致一樣,可是上面的圖案確是不太一樣的。一元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中蟠龍的圖案大致分為長鬚龍、短鬚龍、曲須龍、反龍和大尾龍五種。長鬚龍因龍鬚稍長而得名;短鬚龍因龍鬚直而短得名;曲須龍是指龍鬚長且向左右兩面彎曲的龍圖案; 後的大尾龍是“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曲須龍中的一個特殊種類,因龍尾肥大而著名。另外,長鬚龍和曲須龍各有兩種版式,差異版式長鬚龍的差異在於幣面的雙花上稍有差異;差異版式的曲須龍差異則在銀幣反面的英文上,就是英文字的後面到底是有一點照舊沒有點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